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建昇专利>正文

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7179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包括拍框、手柄以及连接于手柄和拍框之间的拍杆,该拍框分为下端的第一框体和中上端的第二框体,该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该卡扣结构包括相互嵌合的凸块和凹槽,所述凸块与凹槽相接的贴合面上设有避震垫片。这种将拍框分为上下两部分再组装的结构,可以使拍框的作用力反折点往拍框方向上移,有效改善扭力,大大提高了击球时的瞬间爆发力和击球速度;所述避震垫片具有吸震效果,当第二框体击球的震动经过避震垫片吸收后,再由第一框体传动中管和手柄,震动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后有效减弱,使手柄达到极佳的减震效果,令打感更加舒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包括拍框、手柄以及连接于手柄和拍框之间的拍杆,该拍框分为下端的第一框体和中上端的第二框体,该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该卡扣结构包括相互嵌合的凸块和凹槽,所述凸块与凹槽相接的贴合面上设有避震垫片。这种将拍框分为上下两部分再组装的结构,可以使拍框的作用力反折点往拍框方向上移,有效改善扭力,大大提高了击球时的瞬间爆发力和击球速度;所述避震垫片具有吸震效果,当第二框体击球的震动经过避震垫片吸收后,再由第一框体传动中管和手柄,震动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后有效减弱,使手柄达到极佳的减震效果,令打感更加舒适。【专利说明】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
本技术涉及球拍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
技术介绍
羽毛球拍主要包括拍框、拍杆和手柄,现有的羽毛球拍的拍框大多中一体成型连接制成,一体成型连接的结构无法提高击球速度和扣杀力度,而且抗扭力能力差,多次击打过后拍框容易因为冲击力过大而变形,严重影响球拍的使用寿命。此外,在球拍生产制作过程中,由于吸震元件能够确切有效减除高速拍击所产生的震力,因此设置良好的吸震元件是不可或缺的。传统的羽毛球拍的吸震元件设置在手柄上,因此击球所产生的震动直接传递到拍杆,然后传递到手柄,然而手柄部分的吸震效果有限,造成使用者击球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有效改善扭力,大大提高了击球时的瞬间爆发力和击球速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包括拍框、手柄以及连接于手柄和拍框之间的拍杆,该拍框分为下端的第一框体和中上端的第二框体,该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该卡扣结构包括相互嵌合的凸块和凹槽。优选的,所述凸块与凹槽相接的贴合面上设有避震垫片。优选的,所述凸块设于第一框体上,对应之凹槽设于第二框体上。优选的,所述凹槽是由第二框体下端左右贯通设置形成的缺口。优选的,所述凸块和凹槽为彼此相咬合的燕尾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之卡扣结构连接位置的外部缠绕有用于加强连接的绑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将拍框为设计为分体连接结构,即是下端的第一框体和中上端的第二框体,该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这种将拍框分为上下两部分再组装的结构,可以使拍框的作用力反折点往拍框方向上移,有效改善扭力,大大提高了击球时的瞬间爆发力和击球速度。此外,由于卡扣结构包括相互嵌合的凸块和凹槽,于凸块与凹槽相接的贴合面上设有避震垫片,该避震垫片具有吸震效果,当第二框体击球的震动经过避震垫片吸收后,再由第一框体传动中管和手柄,震动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后有效减弱,使手柄达到极佳的减震效果,令打感更加舒适。还有,将凸块和凹槽均设计为燕尾形状,使凸块两侧形成的凸起可以卡紧在凹槽内部并不能从凹槽中退出,避免组装后前后左右摇动,从而球拍在面对冲击和扭力时非常坚固。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状态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3是图2的中A-A处的截面图;图4是图2中沿A方向看第二框体下端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中B-B处的截面图;图6是图3的外层包覆有绑带的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拍框11、第一框体12、第二框体20、手柄 30、拍杆40、卡扣结构41、凸块42、凹槽43、避震垫片50、绑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羽毛球拍包括有拍框10、手柄20以及拍杆30,该拍杆30的一端连接拍框10的下端,该拍杆30的另一端连接手柄20。其中,如图2所示,该拍框10为分体连接结构,其分为下端的第一框体11和中上端的第二框体12,该第一框体11与拍杆30 —体成型连接,该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通过卡扣结构40连接。这种将拍框10分为上下两部分再组装的结构,可以使拍框10的作用力反折点往拍框10方向上移,有效改善扭力,大大提高了击球时的瞬间爆发力和击球速度。如图2~5所示,该卡扣结构40包括相互嵌合的凸块41和凹槽42,凸块41之大小长短尺寸及凹槽42之大小深浅尺寸可以依据需要而自由设定。本实施例中,凸块41设于第一框体11上,对应之凹槽42设于第二框体12上,并于凸块41与凹槽42相接的贴合面上设有避震垫片43,该避震垫片43具有吸震效果,当第一框体11击球的震动经过避震垫片43吸收后,再由第二框体12传动中管和手柄20,震动经过长距离的传递后有效减弱,使手柄20达到极佳的减震效果,令打感更加舒适。此外,如图4所示,该凹槽42是在第二框体12的下端左右贯通形成的缺口。所述凹槽42和凸块41为彼此相咬合的燕尾形结构。藉此,燕尾结构使凸块41两侧形成的凸起卡紧在凹槽42内部并不能从凹槽42中退出,避免组装后前后摇动。组装时,如图6所示,在凸块41与凹槽42相接的贴合面上设置避震垫片43,再使两个贴合面用胶粘剂层相粘合,实现凸块41和凹槽42的卡扣式组装,然后用网线牵紧拍杆30及拍框10的连接部位,使拍杆30及拍框10稳定地连接在一起,最后,于拍杆30与拍框10连接位置的外表面缠绕有加强连接作用的绑带50,即完成组接。这种设计结构一方面避免了脱扣现象及前后摆动现象,另一方面避震垫片43的使用使球拍起到更好的避震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领带架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将拍框10为设计为分体连接结构,即是下端的第一框体11和中上端的第二框体12,该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通过卡扣结构40连接,这种将拍框10分为上下两部分再组装的结构,可以使拍框10的作用力反折点往拍框10方向上移,有效改善扭力,大大提高了击球时的瞬间爆发力和击球速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包括拍框、手柄以及连接于手柄和拍框之间的拍杆,其特征在于:该拍框分为下端的第一框体和中上端的第二框体,该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该卡扣结构包括相互嵌合的凸块和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凹槽相接的贴合面上设有避震垫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设于第一框体上,对应之凹槽设于第二框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由第二框体下端左右贯通设置形成的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和凹槽为彼此相咬合的燕尾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之卡扣结构连接位置的外部缠绕有用于加强连接的绑带。【文档编号】A63B49/02GK203663382SQ201320395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善扭力的羽毛球拍,包括拍框、手柄以及连接于手柄和拍框之间的拍杆,其特征在于:该拍框分为下端的第一框体和中上端的第二框体,该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卡扣结构连接,该卡扣结构包括相互嵌合的凸块和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昇
申请(专利权)人:徐建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