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模化商品猪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448 阅读:4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规模化商品猪的养殖方法,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生理需要配制日粮,具体如下:15-30kg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2%-75%,浓缩料25%-28%;30-60kg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1%-73%,浓缩料24%-25%,麸皮3%-5%;60kg-出栏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0%-73%,浓缩料22%-24%,麸皮3%-5%。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克服了通用型浓缩料的弊端;另外,通过提高全价料的能量来提高猪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改变了以前饲料产品单纯重蛋白轻能量,导致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较差的现状;还可以降低商品猪的背膘厚,提高屠宰率和瘦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猪的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规模化商品猪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养猪大国,截至2005年底,基础母猪存栏约4893万头,生猪出栏6.18亿头,占全球生猪出栏总量的50%,是全球公认的养猪大国,在全球养猪生产中占重要地位,但我国并不是养猪强国。据统计,年出栏6.18亿商品猪中,50头母猪以上规模化猪场占全部出栏的37.85%,500头母猪以上规模化猪场占全部出栏的13.77%,也就是说,中国养猪生产中年出栏总量的86.33%是农村散养户。散养户的饲养量全靠市场调节,形成无序竞争局面。无序的市场竞争,造成养猪波动频繁,对养猪积极性影响很大,形势好全民养猪,形势不好全部大砍母猪,出现生产量下降,市场短缺,猪肉价上涨。而且,广大农村散养户对疫病的抵抗力很差,生产中存在着盲目超量使用抗生素的问题,造成猪肉产品中抗生素残留较大,影响猪肉品质。目前,河南市场上农村以散养户为主,产品主要是从15kg喂到出栏的通用型浓缩料,随着养猪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规模化猪场也在增多,规模化猪场普遍使用4%的预混料。但由于技术人员的缺乏,在使用中都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通用型浓缩料,商品猪生长肥育阶段所消耗的成本占猪肉生产成本的60%左右,节约该阶段的饲料成本可以明显提高商品猪的经济效益。商品-->猪该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随着体重的增加,猪的维持需要增加,而且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再就是商品猪每个阶段生长的侧重点不同,相应的营养需要也不同,小猪阶段主要沉积骨骼,中猪阶段主要沉积蛋白质,大猪阶段主要沉积脂肪。为了充分发挥商品猪的生长潜力,就需要根据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配方,而目前广泛使用的通用型浓缩料没有区分商品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一个料从15kg一直喂到出栏,只能大概满足猪的营养需要。通用型浓缩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产品。由于它使用简单方便,迅速占领了广大农村市场,但随着养猪集约化程度的加深,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逐渐不适合市场。通用型浓缩料不能满足商品猪各个阶段的精确营养需要。具体表现为浓缩料配比较少,麸皮用量较大,直接后果就是配成全价料后能量较低。小猪阶段,粗蛋白质、氨基酸也不能满足需要,造成小猪阶段日增重偏低,料肉比偏高,并直接影响商品猪后期的生长。中猪和大猪阶段能量缺口更大,导致后期催肥效果不好,料肉比偏高,从整个生长期来看,全期的日增重较小,料肉比较高,整体经济效益较差。(2)预混料,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猪用预混料是4%系列的。4%预混料提供猪生长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药物、酶制剂、生长促进剂、钙和磷等,不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猪所需的能量和蛋白质由推荐配方提供,推荐配方合理与否决定着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预混料的作用是平衡、强化、提高基础日粮,合理的大料配方是预混料发挥作用的基础,离开了好的大料配方谈预混料的质量是没有意义的。预混料效果的好坏与原料的质量直接相关。目前市场上豆粕和鱼粉掺假现象严重,使用中因用量所限,质量控制难度大,而且没有专门的化验设备,-->原料、成品检测少,质量优劣无法评定。豆粕,鱼粉等原料价格起落幅度大,若非经常进货,原料价位很难掌控,进货价格高低风险大。预混料多是自配设备,配料成本高,人手少,劳动强度大,配制过程中控制粗略,无完整的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波动大,饲喂效果差异大。设备、工艺简单,产品混合均匀低,电耗、设备维护成本高,一般非专业人员操作,危险性大。预混料除了原料工艺上的问题外,最大的问题还是推荐配方不合理。预混料厂家为了弥补自身预混料质量的不足或达到较高的生产性能,在推荐配方上加大豆粕的用量,有时并添加鱼粉油脂等原料。这样做的结果是商品猪的生产性能可以,但经济效益较差,主要原因是推荐配方中浪费的营养物质较多。而且从一些预混料推荐配方中可以看出,粗蛋白和氨基酸严重偏高,相比之下能量不足。现有的预混料推荐配方中能量基本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蛋白质严重偏高,赖氨酸基本满足需要。但一般预混料中也添加一部分赖氨酸,造成赖氨酸也偏高,造成蛋白质和赖氨酸的严重浪费。由此可见,预混料的高生产性能是以浪费稀缺的蛋白质资源为代价的。而浓缩料配成全价料后,整个生长肥育期能量普遍不足,越到肥育后期,能量缺口越大。粗蛋白质方面,中后期能满足需要,但能量偏低,能蛋比不平衡,粗蛋白质浪费也比较大。前期粗蛋白不能满足需要,可通过添加赖氨酸来解决。可见通用型浓缩料是以商品猪的低生产性能为基础的,走的是低投入低产出的路线。总之,目前猪的养殖中,浓缩料的使用不分阶段,各阶段用量偏小,配合成全价料能量偏低;预混料营养物质浪费情况特别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规模化商品猪的养殖方法,-->以减少饲料消耗、提高商品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达到提高商品猪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采用了一种规模化商品猪的养殖方法,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生理需要配制日粮,具体如下:15-30kg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2%-75%,浓缩料25%-28%;30-60kg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1%-73%,浓缩料24%-25%,麸皮3%-5%;60kg-出栏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0%-73%,浓缩料22%-24%,麸皮3%-5%。所述15-30kg阶段的浓缩料的各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为:豆油1-1.2%,膨化大豆20-22%,去皮豆粕67-68%,鱼粉4-5%,石粉2.8-2.9%,磷酸氢钙1.7-1.8%,赖氨酸0.4-05%,预混料3-3.1%。所述30-60kg阶段的浓缩料的各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为:豆油1-1.1%,膨化大豆11-12%,去皮豆粕72-73%,花生粕4-5%,石粉3.8-4%,磷酸氢钙1.9-2%,赖氨酸0.6-0.62%,预混料3.2-3.4%。所述60kg-出栏阶段的浓缩料的各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为:豆油0.5-0.6%,去皮豆粕82-84%,花生粕5-5.5%,石粉3.7-4%,磷酸氢钙1.2-1.3%,赖氨酸0.7-0.72%,预混料4.4-4.5%。本专利技术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生理需要配制日粮,将目前的一个阶段浓缩料变为3个阶段浓缩料,分别是15-30kg,30-60kg和60kg-出栏的浓缩料,加大了玉米和浓缩料的用量,降低麸皮的用量;改变了目前通用型浓缩料在-->各个阶段的添加比例过小,不能满足商品猪快速生长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在浓缩料中大量添加高品质油脂,提高浓缩料的能量含量,日粮能量含量比市场上同类产品高100kcal/kg左右。本专利技术的浓缩料中又额外添加了大量高品质的油脂,确保配成全价料后,能量比市场上同类产品高100kcal/kg,本专利技术采用最新配方理念,使饲料中的能量粗蛋白质和氨基酸达到最佳平衡,把营养物质的浪费降至最低,降低了配方成本,实现了配方价值的最大化,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克服了通用型浓缩料的弊端;另外,通过提高全价料的能量来提高猪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改变了以前饲料产品单纯重蛋白轻能量,导致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较差的现状;还可以降低商品猪的背膘厚,提高屠宰率和瘦肉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采用了一种规模化商品猪的养殖方法,根据各个阶段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规模化商品猪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生理需要配制日粮,具体如下:    15-30kg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2%-75%,浓缩料25%-28%;    30-60kg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1%-73%,浓缩料24%-25%,麸皮3%-5%;    60kg-出栏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0%-73%,浓缩料22%-24%,麸皮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规模化商品猪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生理需要配制日粮,具体如下:15-30kg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2%-75%,浓缩料25%-28%;30-60kg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1%-73%,浓缩料24%-25%,麸皮3%-5%;60kg-出栏阶段的配料按重量百分含量为:玉米70%-73%,浓缩料22%-24%,麸皮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模化商品猪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5-30kg阶段的浓缩料的各组分按重量百分含量为:豆油1-1.2%,膨化大豆20-22%,去皮豆粕67-68%,鱼粉4-5%,石粉2.8-2.9%,磷酸氢钙1.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忠臣李石强孙培鑫杨迎健李新艳王现勇陈文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商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