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44042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包括若干沿造地工程走线方向布置的滩涂促淤装置单元,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造地工程外边线上的圆形桩柱;至少一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拦沙门体,涨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内侧旋转打开,潮水带着泥沙涌进造地工程外边线内;退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方向旋转关闭形成一拦沙结构,将泥沙拦阻在造地工程外边线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且利用涨潮或退潮时潮水的作用力实现自动促淤,无需人工操作,既环保低碳又自动促淤,且其施工方便、工期短,设备成本低,能多次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包括若干沿造地工程走线方向布置的滩涂促淤装置单元,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造地工程外边线上的圆形桩柱;至少一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拦沙门体,涨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内侧旋转打开,潮水带着泥沙涌进造地工程外边线内;退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方向旋转关闭形成一拦沙结构,将泥沙拦阻在造地工程外边线内。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且利用涨潮或退潮时潮水的作用力实现自动促淤,无需人工操作,既环保低碳又自动促淤,且其施工方便、工期短,设备成本低,能多次使用。【专利说明】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滩涂自动促淤装置。
技术介绍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滩涂资源,是有效缓解沿海城市土地资源瓶颈制约,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围海造地一般是先促淤、再圈围、后吹填的实施方式,先促淤再实施圈围工程,可以加强围区内泥沙淤积效果,加快成陆建设进程,减少后期的吹填工程量,是降低工程造价及降低圈围大堤施工难度的有效措施。传统的促淤方式是采用建抛石坝围堤促淤,一般是在工程外边线处实施抛石棱体建促淤坝,棱体高程略高于平均潮位,在围区前沿形成一道低矮的保护屏障进行促淤。但在滩涂上抛石建坝,由于淤泥地基软弱,此种方式用料多,在波浪作用下上部小块石易被淘刷带走,围堤也易滑坡、沉陷、坍塌;抛石坝促淤,建坝成本高、缺少低碳环保,且拦沙效果差,进来的大量泥沙又随潮水“逃走”,抛石坝仅能拦阻30%?50%的泥沙;建坝拦沙工施工工期长、投资大,事倍功半。技术内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滩涂自动促淤装置,该滩涂自动促淤装置达到低碳环保、自动促淤的目的。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造地工程走线方向布置的滩涂促淤装置单元,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造地工程外边线上的圆形桩柱;至少一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拦沙门体,涨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内侧旋转打开,潮水带着泥沙涌进造地工程外边线内;退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方向旋转关闭形成一拦沙结构,将泥沙拦阻在造地工程外边线内。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圆形桩柱为两根,间隔设置在所述造地工程外边线上,所述拦沙门体为两扇,分别浮动铰接在一根圆形桩柱上,两扇拦沙门体设置为对开形式。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两根圆形桩柱之间的直线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一拦门桩,该拦门桩挡住两扇拦沙门体的外侧,以阻止两扇拦沙门体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外旋转。 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拦门桩为方桩。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拦沙门体通过一浮动铰接部件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浮动铰接部件包括一套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浮筒,所述浮筒依据水位的变化沿着圆形桩柱上下浮动,所述拦沙门体的内侧与所述浮筒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浮筒具有一套在圆形桩柱上的内筒壁和一用以连接所述拦沙门体的外筒壁,所述内、外筒壁之间设置有配重仓和浮力仓,其中配重仓设置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的相对侧,所述配重仓内设置有配重物,通过调整配重物,使所述浮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圆形桩柱的中心轴线基本重合。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内筒壁上设置有上、下滚珠环,所述上、下滚珠环环绕在所述圆形桩柱的柱面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浮动铰接部件还包括一套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套筒,所述套筒通过一套筒支架支撑在所述浮筒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与所述拦沙门体之间连接有悬臂拉杆或拉索。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一拦沙门架,所述拦沙门体的内侧连接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外筒壁上和拦沙门架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浮筒与拦沙门体连接的一侧外筒壁上和拦沙门架上设置有若干挂钩,所述拦沙门体的内侧悬挂在所述挂钩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拦沙门体包括一框体和铺设在所述框架上的网布构成,网布网眼大小与所拦阻的沙粒粒径相匹配。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布由土工布制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布上设有加强筋。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下沿距离泥面的距离为200?300mmo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上靠近框架的上沿和外沿位置设置有加密的土工布。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且利用涨潮或退潮时潮水的作用力实现自动促淤,无需人工操作,既环保低碳又自动促淤,且其施工方便、工期短,设备成本低,能多次使用,因此,在海洋开发工程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处放大图。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图4是涨潮时本技术的拦沙门体打开后泥沙在潮水作用下被带入工程线内的结构示意图。图5退潮时本技术的拦沙门体关闭后泥沙被拦阻在工程线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3所示,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包括若干沿造地工程走线方向布置的滩涂促淤装置单元1000,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1000至少包括一设置造地工程外边线上的圆形桩柱100和至少一浮动铰接在圆形桩柱100上的拦沙门体300。本实施例中,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1000包括两根圆形桩柱100和两扇拦沙门体300,两根圆形桩柱100间隔设置在造地工程外边线上,而两扇拦沙门体300分别通过浮动铰接部件浮动铰接在一根圆形桩柱100上,两扇拦沙门体300设置为对开形式。两根圆形桩柱100为两根预制圆形桩柱,圆形桩柱100的直径、长度以及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而改变,两根圆形桩柱100的下部插入滩地中,以作为拦沙门体300的转轴。在两根圆形桩柱100之间的直线的中间位置上设置有一拦门方桩110,该拦门方桩Iio挡住两扇拦沙门体300的外侧,以阻止两扇拦沙门体300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外旋转。本实施例中的浮动铰接部件包括浮筒200和套筒250,浮筒200具有一内筒壁220和外筒壁210,内筒壁220套在圆形桩柱100上,且内筒壁220上设置有上、下滚珠环240,上、下滚珠环240环绕在圆形桩柱100的柱面上,所以浮筒200既可以绕着圆形桩柱100转动,也可以沿着圆形桩柱100上下移动。套筒250套在圆形桩柱100上,且套筒250通过一套筒支架251支撑在浮筒200的上方。在浮筒200与拦沙门体300连接的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一拦沙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滩涂自动促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沿造地工程走线方向布置的滩涂促淤装置单元,每一滩涂促淤装置单元包括:至少一设置造地工程外边线上的圆形桩柱;至少一浮动铰接在所述圆形桩柱上的拦沙门体,涨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内侧旋转打开,潮水带着泥沙涌进造地工程外边线内;退潮时,所述拦沙门体在潮水作用下向造地工程外边线方向旋转关闭形成一拦沙结构,将泥沙拦阻在造地工程外边线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金忠王小艳姜晓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