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医疗器械的连接线,包括三通型的线材、设置于线材其中一端的DIN公头、设置于线材另外两端的两个DIN母座。该DIN公头上设有防水密封圈以及与医疗器械相连的防呆柱;该DIN母座上设有防水密封圈以及与医疗器械相连锁紧的锁槽。防水密封圈的设计能够避免进水问题,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可靠性;此外,还在DIN母座上设置锁槽,这样,可以与医疗器械的公头形成锁紧,可以防止误碰撞或拉扯而意外脱落,能有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医疗器械的连接线,包括三通型的线材、设置于线材其中一端的DIN公头、设置于线材另外两端的两个DIN母座。该DIN公头上设有防水密封圈以及与医疗器械相连的防呆柱;该DIN母座上设有防水密封圈以及与医疗器械相连锁紧的锁槽。防水密封圈的设计能够避免进水问题,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可靠性;此外,还在DIN母座上设置锁槽,这样,可以与医疗器械的公头形成锁紧,可以防止误碰撞或拉扯而意外脱落,能有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专利说明】一种医疗器械的连接线
本技术涉及线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医疗器械的连接线。
技术介绍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连接线被人们应用于各种电力及信息传输设备上。特别是用于医疗器械的各种连接线,要求连接线稳定可靠、能够有效防水。目前一些医疗器械的连接线由于在接头位置连接不可靠,在误碰撞或拉扯后很可能会造成接头脱落,严重的会影响到应用该医疗器械的患者的人身安全及手术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器械的连接线,可以保证稳定可靠连接,并且用一条连接线可以同时连接多台医疗器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器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型的线材、设置于线材其中一端的DIN公头和设置于线材另外两端的两个DIN母座;该DIN公头上设有防水密封圈以及与医疗器械相连的防呆柱;该DIN母座上设有防水密封圈以及与医疗器械相连锁紧的锁槽。所述线材包括第一线材、第二线材和第三线材,该第一、第二、第三线材的相接位置设置热缩套管。所述第一线材、第二线材和第三线材内均具有8条芯线。优选的,所述DIN公头上包括DIN铜套、内模、大DIN和热缩套管,所述内模与DIN铜套一体镶嵌成型。优选的,所述DIN母座包括大DIN、ABS外壳、内模和外模。优选的,所述DIN母座外设有凸环和卡块,该卡块的外沿延伸耳朵柱,该耳朵柱与ABS外壳之间保持间距。 优选的,所述锁槽包括平行于DIN母座插接方向的竖部和垂直于DIN母座插接方向的横部,该竖部与横部构成直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在DIN母座和DIN公头上均设置防水密封圈,能够避免进水问题,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可靠性;此外,还在DIN母座上设置锁槽,这样,可以与医疗器械的公头形成锁紧,可以防止误碰撞或拉扯而意外脱落,能有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DIN公头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向平面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DIN母座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向平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线材11、第一线材12、第二线材13、第三线材14、热缩套管20、DIN公头21、DIN 铜套22、内模23、大DIN24、热缩套管25、防呆柱26、防水密封圈3O、DIN 母座31、大 DIN32、ABS 外壳33、内模34、外模35、锁槽351、竖部352、横部36、凸环`37、卡块371、耳朵柱38、防水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医疗器械的连接线包括有三通型的线材10、设置于线材10其中一端的DIN公头20、设置于线材10另外两端的两个DIN母座30。其中,所述线材10包括第一线材11、第二线材12和第三线材13,该第一、第二、第三线材11、12、13的相接位置设置热缩套管14。该第一线材11、第二线材12和第三线材13内均具有8条芯线,每条芯片用不同颜色的外被区分。如图2、3所示,所述DIN公头20上包括DIN铜套21、内模22、大DIN 23和热缩套管14。生产时,所述内模22与DIN铜套21 —体镶嵌成型。成型后,该DIN公头20外有防水密封圈26以及防呆柱25。防水密封圈26起到防水功能,防止接头位置进水。而防呆柱25起到防误插作用,且可以与对插的医疗器械插座相扣紧,防止误碰撞或拉扯而意外脱落,能有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如图4、5所示,所述两个DIN母座30的结构相同。该DIN母座30包括大DIN 31、ABS外壳32、内模33和外模34,该内模33与大DIN 31 —体镶嵌成型。该DIN母座30上设有防水密封圈38以及与医疗器械相连锁紧的锁槽35。具体而言,所述锁槽35包括平行于DIN母座30插接方向的竖部351和垂直于DIN母座30插接方向的横部352,该竖部351与横部352构成直角。安装时,需要将DIN母座30与医疗器械的插头对插再旋紧,使插头的卡位完全嵌入到锁槽35的横部352内,这样,可以防止误碰撞或拉扯而意外脱落,能有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此外,在DIN母座30外设有凸环36和卡块37,卡块37的外沿延伸耳朵柱371,该耳朵柱371与ABS外壳32之间保持间距。用凸环36和卡块37进一步扣紧对接的医疗器械的插座,因此连接更为稳固,大力拉扯也不能将DIN母座30与医疗器械分开,进一步保证连接的可靠。本技术的生产过程中注意事项如下:成型时,第一线材11、第二线材12和第三线材13的内模及DIN公头20的内模22、两个DIN母座30的内模33都用30P PVC料,所有内模都必须包住线材10外被;各线材10剥外被长度不能太长,以防止内模保不住线材10外被。在做内模时,注意预留的缺口必须同DIN母座30的地线片绝对180度对齐,模条要定位,要经常检查模条是否有转动,以防止同DIN公头20对插不进现象;以及内模必须饱模。在做ABS外壳32时,要检查内防呆槽位置必须居中,另要注意不能有缩水或变形等现象,ABS外壳32外的两个耳朵柱371同ABS外壳32的间隙,必须用1.4MM厚的板检验并校正。在ABS外壳32做好并检验校正后,要用治具趁热将做好内模22、33的DIN铜套21穿进去。DIN铜套21在穿ABS外壳32前必须打上配比好的487胶,且与ABS必须完全到位,缝隙处必须完全密合,内模缺料的不要,以防止漏气或对插时PIN针接触不到位。穿好ABS外壳32后,成型外模34前,内模22、33与线材10外被的相结合处要打上配比好的487 A/B胶,晾干I小时后做外模34,以保证外模34同内模、ABS外壳32完全密合,可通过IP测试和漏气测试。两个DIN母座30端部的8个DIN端子与ABS外壳32组装时、及组装后成型外模34时,要保证ABS外壳32内槽与8个DIN地线片孔绝对直线180度对齐,DIN/F地线片与DIN铜套21需上锡连接;DIN公头20端部的DIN地线槽同防呆柱25也必须180度对齐。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在DIN母座30和DIN公头20上均设置防水密封圈26/38,能够避免进水问题,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可靠性;此外,还在DIN母座30上设置锁槽35,这样,可以与医疗器械的公头形成锁紧,可以防止误碰撞或拉扯而意外脱落,能有效保证连接的可靠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器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型的线材、设置于线材其中一端的DIN公头和设置于线材另外两端的两个DIN母座;该DIN公头上设有防水密封圈以及与医疗器械相连的防呆柱;该DIN母座上设有防水密封圈以及与医疗器械相连锁紧的锁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龙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