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及外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307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4:21
一种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及外壳结构,安装于接触器上,防护罩包括位于各相带电导体的朝外侧的接线防护用墙壁,以及设置于接线防护用墙壁内并与接线防护用墙壁形成第一包围结构的若干个相间绝缘墙壁,若干个相间绝缘墙壁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相间绝缘墙壁之间设置带电导体,相间绝缘墙壁插入带电导体与壳体的绝缘挡壁之间的间隙内,以形成由带电导体最外边缘位置开始,沿着相间绝缘墙壁表面直线爬行,然后折向向上爬行至壳体上最靠近带电导体的壳体最内边缘位置的最短漏电路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线型最短漏电路径在不增大接触器体积的基础上,延长了最短漏电距离,从而增强了接触器的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及外壳结构,安装于接触器上,防护罩包括位于各相带电导体的朝外侧的接线防护用墙壁,以及设置于接线防护用墙壁内并与接线防护用墙壁形成第一包围结构的若干个相间绝缘墙壁,若干个相间绝缘墙壁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相间绝缘墙壁之间设置带电导体,相间绝缘墙壁插入带电导体与壳体的绝缘挡壁之间的间隙内,以形成由带电导体最外边缘位置开始,沿着相间绝缘墙壁表面直线爬行,然后折向向上爬行至壳体上最靠近带电导体的壳体最内边缘位置的最短漏电路径。本技术的折线型最短漏电路径在不增大接触器体积的基础上,延长了最短漏电距离,从而增强了接触器的绝缘性能。【专利说明】一种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及外壳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涉及一种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及具有该防护罩的接触器外壳结构,属于低压电器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指能承载和频繁地接通、分断正常电路电流的非手动操作的机械开关电器。随着低压电器领域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接触器产品的小型化、个性化以及绝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接触器,如图1-3所示,包括由壳体I和防护罩2组成的外壳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外壳结构内的、由瓦形接线螺钉3、接触板4和导线5等组成的若干相带电导体,目前广泛应用的是具有四相带电导体的接触器。所述壳体I内设有均匀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绝缘挡壁11,每相邻两个绝缘挡壁11之间设有一相所述带电导体,所述带电导体与相邻的两所述绝缘挡壁1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6。所述防护罩2为整体结构,安装于所述带电导体的上方,在所述带电导体的朝外侧,所述防护罩2成型有数量与所述带电导体数量相同的接线防护用墙壁21,用于防止使用者在操作时触电,保证使用安全。为了满足低压电器行业对接触器产品绝缘性能的要求,该现有技术的接触器的最短漏电距离(即爬电距离)必须达到要求的设定值。如图3示出了该现有技术的接触器的局部剖视图,由该图可看出,所述带电导体中的所述瓦形接线螺钉3上的瓦形片31距离所述防护罩2的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21以及所述壳体I的边缘最近,故该现有技术的接触器的最短漏电距离为图3中直线路径b所示的从所述瓦形片31起,沿与所述瓦形片31接近的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21爬行至所述壳体I的上边缘的竖直距离,而为了增强接触器的绝缘性能,则必须增大所述瓦形片31与所述壳体I上边缘的竖直直线距离,这对于接触器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要求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接触器为了增强绝缘性能,则必须增大壳体尺寸,不利于小型化设计的问题,提供一种在不增大接触器的壳体尺寸基础上,增强接触器绝缘性能,有利于接触器产品小型化设计的防护罩。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接触器的小型化、个性化且可以满足接触器最短漏电距离的外壳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安装于所述接触器的壳体上,用于防止操作人员误接触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若干相带电导体,若干相所述带电导体成一排设置,所述防护罩包括位于各相所述带电导体的朝外侧的接线防护用墙壁,所述防护罩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内并与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形成第一包围结构的若干个相间绝缘墙壁,若干个所述相间绝缘墙壁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相间绝缘墙壁之间设置所述带电导体;所述相间绝缘墙壁插入所述带电导体与所述壳体的绝缘挡壁之间的间隙内,以形成由带电导体最外边缘位置开始,沿着所述相间绝缘墙壁表面直线爬行,然后折向向上爬行至所述壳体上最靠近所述带电导体的壳体最内边缘位置的最短漏电路径。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长度延伸方向与成排的若干相所述带电导体排列方向平行,所述相间绝缘墙壁与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垂直连接并朝所述带电导体内侧延伸,以使所述相间绝缘墙壁沿所述带电导体内侧延伸的长度与所述带电导体在若干相所述带电导体排列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连接于所述相间绝缘墙壁位置处成型有与若干个所述绝缘墙壁数量一致并与若干个所述绝缘墙壁形成卡接配合的卡口。 所述卡接配合为间隙配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对面的挡线防护用墙壁,所述带电导体包括一端伸进所述壳体内侧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伸进所述壳体内侧的端部上设置静触头,所述挡线防护用墙壁挡在各相所述带电导体与所述接触板的伸进所述壳体内侧的端部之间。所述相间绝缘墙壁朝所述带电导体内侧延伸至靠近所述带电导体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相间绝缘墙壁朝所述带电导体内侧延伸至与所述挡线防护用墙壁连接,所述相间绝缘墙壁与所述挡线防护用墙壁形成第二包围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与所述挡线防护用墙壁之间的防护罩顶盖,所述防护罩顶盖与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连接处为弧形形状。—种外壳结构,包括壳体和如上述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各个相间绝缘墙壁部分插入于所述壳体上安装的带电导体与相邻的绝缘挡壁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绝缘挡壁朝向外侧的边缘上且靠近所述防护罩安装位置处成型有缺口结构,以形成由所述带电导体的边缘最外端位置开始,沿着所述相间绝缘墙壁表面直线爬行,然后折向沿着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或所述壳体的所述绝缘挡壁的表面爬行至所述缺口结构的缺口角点的最短漏电路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通过在接线防护用墙壁内成型与接线防护用墙壁形成第一包围结构的相间绝缘墙壁,当本技术的防护罩装配到接触器外壳上后,相间绝缘墙壁插入于壳体内带电导体与壳体的绝缘挡壁之间的间隙内,从而迫使最短漏电路径由带电导体最外边缘位置开始后,先沿着相间绝缘墙壁的表面直线爬行,然后折向向上爬行至壳体上最靠近带电导体的壳体最内边缘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最短漏电路径从带电导体最外边缘位置开始的竖直直线路径,本技术的折线型最短漏电路径在不增大接触器体积的基础上,延长了最短漏电距离,从而增强了接触器的绝缘性能。2.本技术的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所述相间绝缘墙壁与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垂直连接并朝所述带电导体内侧延伸,并使所述相间绝缘墙壁与所述带电导体沿若干相所述带电导体排列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相间绝缘墙壁与所述带电导体投影的重合部分,引导由所述带电导体边缘开始的最短漏电路径先沿着所述相间绝缘墙壁的表面爬行,提高了防护罩增强接触器绝缘性能的可靠性。3.本技术的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所述卡口与对应所述绝缘墙壁形成间隙配合,间隙配合的设置既有利于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与所述绝缘墙壁的安装,又能够保证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安装到所述绝缘挡壁上后不会出现晃动。4.本技术的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对面的挡线防护用墙壁,所述挡线防护用墙壁挡在各相所述带电导体与所述接触板的伸进所述壳体内侧的端部之间,所述挡线防护用墙壁的设置防止了由所述接触板上静触头或动触头产生的电弧进入到所述带电导体靠近壳体外侧的部分,从而避免了接触器外壳的漏电现象。5.本技术的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所述相间绝缘墙壁朝所述带电导体内侧延伸至靠近所述带电导体的中间位置处,所述相间绝缘墙壁的该种设置既可以引导由所述带电导体边缘开始的最短漏电路径先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加接触器绝缘性能的防护罩,安装于所述接触器的壳体(1)上,用于防止操作人员误接触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的若干相带电导体,若干相所述带电导体成一排设置,所述防护罩包括位于各相所述带电导体的朝外侧的接线防护用墙壁(21);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21)内并与所述接线防护用墙壁(21)形成第一包围结构的若干个相间绝缘墙壁(22),若干个所述相间绝缘墙壁(22)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所述相间绝缘墙壁(22)之间设置所述带电导体;所述相间绝缘墙壁(22)插入所述带电导体与所述壳体(1)的绝缘挡壁(11)之间的间隙(6)内,以形成由带电导体最外边缘位置(B)开始,沿着所述相间绝缘墙壁(22)表面直线爬行,然后折向向上爬行至所述壳体(1)上最靠近所述带电导体的壳体最内边缘位置(D)的最短漏电路径(E)。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洪洲张红伟靳海富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