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和操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14127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系统和操作方法,该系统包括一个连接设备和一个传感器。当接连装置嵌入到预定的计算机时,传感器和计算机连接设备相互连接,通过连接第一识别代码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中,并且产生一个第二识别码初始化的设置。因此,当传感器不在预定的连接设备范围时,计算机执行一个屏幕保护模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使用计算机。当传感器位于连接设备的预定范围内时,用户不需要输入第一识别代码,以避免多次输入第一识别代码的复杂程序。加强了计算机中信息的安全性并且操作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系统和操作方法,该系统包括一个连接设备和一个传感器。当接连装置嵌入到预定的计算机时,传感器和计算机连接设备相互连接,通过连接第一识别代码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中,并且产生一个第二识别码初始化的设置。因此,当传感器不在预定的连接设备范围时,计算机执行一个屏幕保护模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使用计算机。当传感器位于连接设备的预定范围内时,用户不需要输入第一识别代码,以避免多次输入第一识别代码的复杂程序。加强了计算机中信息的安全性并且操作更方便。【专利说明】
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系统和其操作方法。当传感器是分布在的连接设备的预定范围时,计算机执行一个屏幕保护模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使用计算机,以及当传感器位于连接设备附近。用户不需要输入第一识别代码,加强了计算机中信息的安全性并且操作更方便。
技术介绍
电脑的功能多种多样,在如今的日常活动中必不可少了。由于计算机提供了方便的信息存储。人们通常保存机密的信息在电脑上。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机密信息,用户使用很多不同的方式来保护他们。保护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信息的常规方法主要包括智能卡。的指纹识别系统或操作密码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使用智能卡的方法,包括将智能卡插入计算机后才能登录到网络。然而,这种方法在电脑开机或唤醒屏幕保护模式时并不安全的。因此。未经授权的用户仍然可以操作电脑,即使没有智能卡,尽管无法登录到网络。这表明,在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的保护是不够的。此外,指纹识别系统可用于将计算机上,识别固定用户的指纹,仅当识别被认证的用户才可以操作计算机。但是,指纹识别系统的硬件成本是高。第三种方法,BIOS包括设置操作密码的保护。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输入的密码用于接通计算机,并且该计算机可以操作仅当输入的密码认证正确。但是,当计算机正在使用中,BIOS需要不需要再次输入密码,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电脑。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理解的,上面的方法没有方法保证电脑的安全,在使用过程中,屏幕保护程序创建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添加更多的保护,用户可以设置一个周期的时间来运行空转电脑的屏幕保护。对于取消屏幕保护时,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但是,每次用户离开该计算机长于预设时间段。用户必须输入的名称和密码一遍又一遍。此外。用户需要记住的密码,并花时间来输入信息,只是造成另一个麻烦。因此,如何为了解决上述的缺陷已成为重要的问题,在该领域的供应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一个连接设备包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设备分别连接到连接接口和发送单元。所述传感器的处理单元被连接到一个传输接口。当连接设备是经由连接接口连接到计算机,并且传感器的插入连接设备。在连接设备和传感器之间生成第二标识代码初始化。因此,当传感器不在预定的连接设备范围时,计算机执行一个屏幕保护模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使用计算机。当传感器位于连接设备的预定范围内时,用户不需要输入第一识别代码,以避免多次输入第一识别代码的复杂程序。加强了计算机中信息的安全性并且操作更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路方框图的一个实施例。图2是本专利技术计算机的操作流程图的一个实施例。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设备的操作流程图的一个实施例。图4是本专利技术传感器的操作流程图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路方框图的一个实施例。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和方法包括连接设备I和传感器2.连接设备I包括一个微处理器11,其分别连接到发送单元12相连、一个联合接口14、一个连接接口 15、一个键值16和发光元件17传感器2包括一个处理单元21,其分别连接到一个传输接口 22、一个存储单元23、一个插件接口 24、电源供给单元25、按钮26和发光单元27。在第一次使用时的连接设备I和传感器2。用户需要提前设置预定计算机3的连接设备I的驱动程序。连接设备I在计算机3中,通过连接接口 15插入相应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连接器可以内置在计算机3中的连接设备。在作业系统的电脑3中,可以设置一个等待时间来启动屏幕保护模式。在预定的等待时间计算机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后,运行屏幕保护模式(编码状态)。驱动程序将要求用户输入第一验证码,唤醒计算机3的屏幕保护模式。例如,设置好屏幕保护程序的用户名和密码和等待时间(例如一分钟),并且连接装置I的存储单元13和计算机3分别存储的第一识别码(例如,用户名和用户口令)。当按下连接装置的键16时,连接装置I检测是否它是连接到传感器2,如果它被连接到传感器2。传感器2的按钮26被按下时,在连接装置I和传感器2之间产生一个随机的第二识别代码(例如,连接码65534和传输信道11)。同时,第二识别代码被分别存储在连接装置I的存储单元13和传感器2的存储单元23中。这样,连接程序的设置已完成。连接装置I的发光元件17产生光,以通知用户删除传感器2到连接设备I的连接。当用户携带传感器2离开连接装置I的预定范围。连接装置I的微处理器11将控制计算机3进行编码,例如,进入屏幕保护模式。其他用户无法使用计算机3。传感器2的传输接口 22和连接装置I的发送单元12相互传输信号,来确认在每一个预设的时间(例如30秒)是否有变化,传输接口 22和传输单元12对应于无线传输元件包括,例如,射频或蓝牙。当传感器2在连接装置I预定的范围内,微处理器11检测传感器2和连接设备I是否连接,并且连接装置I拥有一组相应的第二识别代码。连接装置I的微处理器11将控制计算机3在预设时间后(例如I分钟)进入编码模式(例如,屏幕保护模式)。如果连接装置I检测到相同组的第二识别代码,微控制器11将自动发送第一识别码到计算机3,使其可以使用。用户不用输入第一识别码回来后仍然可以在计算机3上工作。即使忘记密码还是能使用计算机3.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保护计算机3的信息安全和方便用户操作。参照图1和2所示的电路框图,根据实施例的操作流程图进行如下描述。在步骤401,开始该过程。在步骤402,计算机3检测是否连接到连接装置I。如果被检测连接到连接装置I。跳到步骤404,否则前进到步骤403。在步骤403,用户手动输入计算机3的用户名和密码。在步骤404,设置计算机3的操作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在步骤405,计算机3和连接装置I分别存储的用户名和密码。在步骤406,判断是否进行初始化的计算机3和连接装置1,如果被判断为初始化计算机3,该过程前进到步骤401,否则,继续进行到步骤407。在步骤407,传感器2是否是在较低的功率,如果传感器是在较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带着传感器远离连接设备时,计算机将进入编码状态,以防止其他用户使用所述的计算机。当所述的传感器在连接设备的预设范围时,所述的计算机将解码以供使用者操作,该方法包括:(A)所述的连接电子装置接到所述计算机;(B)所述的连接装置初始化(如果需要)。并继续执行步骤(C),否则继续执行步骤(D);(C)运行初始化;(D)所述的连接设备验证所述传感器在预先设定的一段时间内是否有一个相应的第二识别代码。如果没有,进行步骤(E),否则,如果它是有效的,前进到步骤(F)。(E)连接设备控制计算机停留在编码状态;(F)连接设备发送的第一识别代码,用于解码所述计算机,所述第一识别代码包括用户名和密码,用于连接所述预定的计算机和所述连接设备,所述第二识别码包括一个连接码和一个通道,用于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和传感器,步骤(C)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a)一个用户按下键的所述连接的移动设备。其中,如果确定该键被按下时,继续进行步骤(d),否则进行步骤(b)。(b)所述连接设备一个发光元件产生的光;(c)连接装置通知传感器,所述计算机的无效状态,并继续进行至(i);(d)所述传感器是否接入到所述连接装置。如果传感器接入,进行步骤(e),否则返回步骤(d);(e)连接装置检测所述传感器的按钮是否被按下,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传感器被按下,继续进行到步骤(t),否则继续执行步骤(e);(t)生成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传感器之间的第二识别代码;(g)用于存储生成所述连接装置和所述传感器之间的第二识别码;(h)关闭所述连接装置的发光元件和所述传感器的发光单元,结束(i),执行步骤(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武惊罗笑南杨艾琳刘海亮吴超如郭江波李圳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