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为克服现有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无法满足使用者对杯盖既能防爆又具有优异保温效果的需求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盖体和旋转顶盖;盖体的顶面上形成一凸起的固定座,固定座的外侧壁上形成滑槽;旋转顶盖的内壁上形成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的固定座上开有排气孔,所述的旋转顶盖上开有出气孔;转动旋转顶盖,当滑块与第一挡块相抵时,出气孔与排气孔位置完全对应,实现杯内压力蒸汽的排出,当滑块与第二挡块相抵时,出气孔与排气孔位置完全错位,实现杯盖的密封。其优点是:杯盖在加热状态下可排气,在保温状态下可密封,同时满足了既能防爆又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的使用需求。(*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为克服现有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无法满足使用者对杯盖既能防爆又具有优异保温效果的需求的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盖体和旋转顶盖;盖体的顶面上形成一凸起的固定座,固定座的外侧壁上形成滑槽;旋转顶盖的内壁上形成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的固定座上开有排气孔,所述的旋转顶盖上开有出气孔;转动旋转顶盖,当滑块与第一挡块相抵时,出气孔与排气孔位置完全对应,实现杯内压力蒸汽的排出,当滑块与第二挡块相抵时,出气孔与排气孔位置完全错位,实现杯盖的密封。其优点是:杯盖在加热状态下可排气,在保温状态下可密封,同时满足了既能防爆又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的使用需求。【专利说明】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
本技术涉及车载电热容器,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
技术介绍
车载电热保温杯是一种利用车辆上现有的电源系统进行加热、保温的容器,主要由双层壁的杯体、连接在杯体下部的底座和盖在杯体上的杯盖组成。底座内置有线路板,线路板通过电源线及插头外接到车辆的电源座(点烟器电源座)上,杯体内层的外底壁上设有与线路板连接的发热及温度监测组件,线路板通电后,发热及温度监测组件发热并对杯体内层传递热量,实现杯内液体的加热和保温。目前,市场上的杯盖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密封杯盖,将杯内液体密封后与外部空气完全隔离,加热快,保温效果好,但是,由于加热时杯内形成的气压无法排出,有可能造成杯内压力过大而爆炸,存在安全隐患;另一种是带出气孔的杯盖,这种结构虽然能够避免加热时杯内压力过大而爆炸,却大大降低了保温效果。两种结构的杯盖都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无法满足使用者对车载电热保温杯杯盖既能防爆又具有优异保温效果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加热状态下可排气、保温状态下可密封的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既能防爆又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其技术特征是,它包括盖体和安装在盖体上的旋转顶盖;所述盖体的顶面上形成一凸起的固定座,固定座的外侧壁上形成至少一滑槽,所述的滑槽由一横向设置的限位条、竖向设置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盖体的顶面共同围成;所述旋转顶盖的内壁上形成至少一与滑槽配合使用的滑块,所述的滑块置于对应的滑槽内;所述的固定座上开有至少一用于排出杯内压力蒸汽的排气孔,所述的旋转顶盖上开有至少一与排气孔对应的出气孔;转动旋转顶盖,当滑块与第一挡块相抵时,出气孔与排气孔位置完全对应,实现杯内压力蒸汽的排出,当滑块与第二挡块相抵时,出气孔与排气孔位置完全错位,实现杯盖的密封。在加热状态时,转动旋转顶盖使出气孔与排气孔位置对应,此时,杯内的压力蒸汽得以及时排出,有效避免了因杯内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爆炸;在保温状态时,转动旋转顶盖使出气孔与排气孔位置错位,减少内部蒸汽的排出,达到保温的效果,甚至使出气孔与排气孔位置完全错位,实现杯盖的密封,将蒸汽完全锁在内部,保温效果更好。通过旋转顶盖的前述操作即可实现车载电热保温杯加热时排气防爆,保温时密封锁热的两种功能,使用灵活、操作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第二挡块的外侧呈弧面状,内侧呈台阶状。这一设置,使得滑块可通过呈弧面状的第二挡块外侧滑入到滑槽内,便于旋转顶盖的安装,而呈台阶状的第二挡块内侧则对滑块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其从滑槽内滑出而脱离正常工位。作为改进,所述的限位条自第一挡块的位置为起始,往第二挡块方向延伸,其越过第二挡块的部分形成用于引导滑块进入滑槽的导向部。这一设置,使得旋转顶盖的安装更为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的滑槽有两条,且对称设置。这一设置,使得旋转顶盖在盖体上的活动更为平稳。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座顶面的中部形成一圈凸起的挡边,上述排气孔位于挡边的内侧;所述旋转顶盖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台,凹台的下部置于挡边的内侧,上述出气孔位于该凹台上。这一设置,使得旋转顶盖在盖体上的位置更加稳定。作为改进,所述挡边的内侧还设有一密封片,密封片上形成与排气孔对应的孔;挡边的内壁上形成多个周向均布的定位凸筋,密封片上形成多个用于卡置定位凸筋的定位槽。这一设置,使得旋转顶盖与盖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好,密封片的位置稳定。作为改进,所述旋转顶盖的顶面形成一向下凹陷的容置台,容置台内置有一挡片,上述凹台位于容置台的中部,凹台的内腔连通有一侧向出气通道,挡片盖在凹台和侧向出气通道的上方。这一设置,使得压力蒸汽被挡片挡住后从侧向出气通道排出,避免了压力蒸汽直接冲出而烫伤使用者,挡片起到了压力缓冲的作用。作为改进,所述的旋转顶盖上还设有一用于盖住挡片的防尘罩,防尘罩上开有与侧向出气通道的出口相通的出气口。这一设置,使得旋转顶盖便于清洁。作为改进,所述旋转顶盖的内壁上形成一圈凸起的环壁,环壁的内侧形成上述的滑块。这一设置,使得滑块的结构牢固。作为改进,所述旋转顶盖的外径与盖体的外径相适配。这一设置,使得杯盖在使用时更为舒适,也便于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杯盖在加热状态下可排气,在保温状态下可密封,同时满足了既能防爆又具有优异的保温效果的使用需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旋转顶盖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中所示:1、盖体,2、旋转顶盖,21、滑块,22、出气孔,23、凹台,24、容置台,25、侧向出气通道,26、环壁,3、固定座,31、排气孔,32、挡边,33、定位凸筋,4、滑槽,41、限位条,42、第一挡块,43、第二挡块,44、导向部,5、密封片,51、孔,52、定位槽,6、挡片,7、防尘罩,71、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述的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由盖体1、安装在盖体I上的旋转顶盖2、罩在旋转顶盖2上的防尘罩7组成。所述盖体I的顶面上形成一凸起的固定座3,固定座3的外侧壁上形成两条对称设置的滑槽4 ;所述的滑槽4由一横向设置的限位条41、竖向设置的第一挡块42和第二挡块43、盖体I的顶面共同围成;所述的限位条41自第一挡块42的位置为起始,往第二挡块43方向延伸,其越过第二挡块43的部分形成用于引导滑块21进入滑槽4的导向部44。所述第二挡块43的外侧呈弧面状,内侧呈台阶状。如图3所示,旋转顶盖2的内壁上形成一圈凸起的环壁26,环壁26的内侧形成两块与滑槽4配合使用的滑块21,每块滑块21置于对应的滑槽4内。在装配时,旋转顶盖2盖在盖体I上,滑块21由限位条41的导向部44引导往第二挡块43移动,并由第二挡块43呈弧面状的外侧导向进入到滑槽4内;而呈台阶状的第二挡块43内侧则对滑块2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其从滑槽4内滑出而脱离正常工位。所述的固定座3上开有四个周向均布的用于排出杯内压力蒸汽的排气孔31,所述固定座3顶面的中部形成一圈凸起的挡边32,上述排气孔31位于挡边32的内侧。所述的旋转顶盖2上开有四个与排气孔31对应的出气孔22 ;旋转顶盖2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台23,凹台23的下部置于挡边32的内侧,上述出气孔22位于该凹台23上。所述挡边32的内侧还设有一密封片5,密封片5上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载电热保温杯的杯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盖体(1)和安装在盖体(1)上的旋转顶盖(2);所述盖体(1)的顶面上形成一凸起的固定座(3),固定座(3)的外侧壁上形成至少一滑槽(4),所述的滑槽(4)由一横向设置的限位条(41)、竖向设置的第一挡块(42)和第二挡块(43)、盖体(1)的顶面共同围成;所述旋转顶盖(2)的内壁上形成至少一与滑槽(4)配合使用的滑块(21),所述的滑块(21)置于对应的滑槽(4)内;所述的固定座(3)上开有至少一用于排出杯内压力蒸汽的排气孔(31),所述的旋转顶盖(2)上开有至少一与排气孔(31)对应的出气孔(22);转动旋转顶盖(2),当滑块(21)与第一挡块(42)相抵时,出气孔(22)与排气孔(31)位置完全对应,实现杯内压力蒸汽的排出,当滑块(21)与第二挡块(43)相抵时,出气孔(22)与排气孔(31)位置完全错位,实现杯盖的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特美刻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