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油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022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3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油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油桶本体、设于油桶本体上的手柄和油口,油桶本体对应油口位置螺纹连接有可启闭油口的桶盖,油桶对应油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出油嘴,出油嘴呈漏斗状,漏斗状出油嘴外径较小的一端为出油孔,油口设置有内螺纹,出油嘴对应油口位置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外螺纹位于出油嘴对应出油孔的另一侧,桶盖内设有与出油嘴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桶盖内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的内径与油口的内径相同,内螺纹位于连接部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润滑油油桶通过可拆卸出油嘴的设置,有效解决了在加注润滑油时,润滑油流量难以控制的情况,且出油嘴携带方便,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油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油桶本体、设于油桶本体上的手柄和油口,油桶本体对应油口位置螺纹连接有可启闭油口的桶盖,油桶对应油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出油嘴,出油嘴呈漏斗状,漏斗状出油嘴外径较小的一端为出油孔,油口设置有内螺纹,出油嘴对应油口位置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外螺纹位于出油嘴对应出油孔的另一侧,桶盖内设有与出油嘴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桶盖内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的内径与油口的内径相同,内螺纹位于连接部的内壁上。本技术润滑油油桶通过可拆卸出油嘴的设置,有效解决了在加注润滑油时,润滑油流量难以控制的情况,且出油嘴携带方便,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工业生产。【专利说明】 润滑油油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盛装润滑油的油桶。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用轿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加注润滑油是轿车保养经常遇到的,现有的润滑油油桶主要由桶体及桶盖组成,桶体上设有手柄,油桶的桶嘴处为圆形并通过螺纹方式连接桶盖,由于润滑油具有一定的粘度,流动性较差,在加注润滑油时,油流粗,流量大,很难控制润滑油的流量,操作不当就会洒落到外面,造成污染和浪费,一般都是借助漏斗辅助进行加注,然而多数轿车用户很少配备漏斗,且一般携带漏斗时,漏斗不仅占用空间,且携带不方便,加油操作复杂,加注润滑油时很不方便,因此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油油桶,该润滑油油桶通过可拆卸出油嘴的设置,有效解决了在加注润滑油时,润滑油流量难以控制的情况,且出油嘴携带方便,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工业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润滑油油桶,包括油桶本体、设于油桶本体上的手柄和油口,油桶本体对应油口位置螺纹连接有可启闭油口的桶盖,油桶对应油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出油嘴,出油嘴呈漏斗状,漏斗状出油嘴外径较小的一端为出油孔,油口设置有内螺纹,出油嘴对应油口位置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外螺纹位于出油嘴对应出油孔的另一侧,桶盖内设有与出油嘴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油嘴呈漏斗状,油口设置有内螺纹,出油嘴通过外螺纹与油口螺纹连接;且当不使用出油嘴时,可将出油嘴从油口上卸下,并将出油嘴与桶盖内的内螺纹配合,使得出油嘴与桶盖螺纹连接,由于出油孔的外径小于出油嘴的外径,因此当出油嘴螺纹连接在桶盖上时,桶盖可直接与油口螺纹连接并关闭油口,此时出油嘴可适配设置在油口内,不会对桶盖的密封产生影响,通过该漏斗状出油嘴的设置,有效解决了在加注润滑油时,润滑油流量难以控制的情况,且出油嘴携带方便,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工业生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盖内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的内径与油口的内径相同,内螺纹位于连接部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部的内径与油口的内径相同,内螺纹位于连接部的内壁上,使得出油嘴的外螺纹可适配的与油口上的外螺纹及桶盖内的外螺纹配合,方便出油嘴的携带及安装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嘴对应出油孔一端一体设置有出油管,出油管呈直管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出油嘴呈漏斗状,漏斗状的出油嘴可约束由油口处流出的润滑油的油流粗细和流量,避免润滑油的油流过粗或者流量过大,出油嘴对应出油孔一端一体设置有出油管,出油管呈直管状,直管状的出油管可进一步缓冲并约束润滑油的油流粗细和流量,避免出油孔处的油压过大导致润滑油在出油孔处的流速过快,不易控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柄包括一体设置的手提部和握持部,手提部相对油桶本体呈水平设置,握持部相对油桶本体呈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提部相对油桶本体呈水平设置,使得搬运和手提油桶本体时,竖直地面方向上的受力更加合理,搬运更加轻松;握持部相对油桶本体呈倾斜设置,使得倾倒润滑油时,握持油桶本体时的受力更加合理,加注润滑油更容易控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嘴上设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油嘴上设有防滑纹,当拆卸出油嘴时,防滑纹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使拧出螺纹时受力效果更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拆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放置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出油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油桶本体;2、手柄;21、手提部;22、握持部;3、油口 ;4、桶盖;41、连接部;5、出油嘴;51、出油孔;52、出油管;53、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润滑油油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润滑油油桶,包括油桶本体1、设于油桶本体I上的手柄2和油口 3,油桶本体I对应油口 3位置螺纹连接有可启闭油口 3的桶盖4,油桶对应油口 3位置可拆卸设置有出油嘴5,出油嘴5呈漏斗状,漏斗状出油嘴5外径较小的一端为出油孔51,油口 3设置有内螺纹,出油嘴5对应油口 3位置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外螺纹位于出油嘴5对应出油孔51的另一侧,桶盖4内设有与出油嘴5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油嘴5呈漏斗状,油口 3设置有内螺纹,出油嘴5通过外螺纹与油口 3螺纹连接;且当不使用出油嘴5时,可将出油嘴5从油口 3上卸下,并将出油嘴5与桶盖4内的内螺纹配合,使得出油嘴5与桶盖4螺纹连接,由于出油孔51的外径小于出油嘴5的外径,因此当出油嘴5螺纹连接在桶盖4上时,桶盖4可直接与油口 3螺纹连接并关闭油口 3,此时出油嘴5可适配设置在油口 3内,不会对桶盖4的密封产生影响,通过该漏斗状出油嘴5的设置,有效解决了在加注润滑油时,润滑油流量难以控制的情况,且出油嘴5携带方便,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工业生产。所述桶盖4内设有连接部41,连接部41的内径与油口 3的内径相同,内螺纹位于连接部41的内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部41的内径与油口 3的内径相同,内螺纹位于连接部41的内壁上,使得出油嘴5的外螺纹可适配的与油口 3上的外螺纹及桶盖4内的外螺纹配合,当需要使用出油嘴5时,可将出油嘴5与油口 3螺纹配合,安置在油口 3上,当不需要使用时,可将出油嘴5从油口 3上卸下,并通过连接部41上的内螺纹配合安置在桶盖4上,方便出油嘴5的携带及安装使用。所述出油嘴5对应出油孔51 —端一体设置有出油管52,出油管52呈直管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出油嘴5呈漏斗状,漏斗状的出油嘴5可约束由油口3处流出的润滑油的油流粗细和流量,避免润滑油的油流过粗或者流量过大,出油嘴5对应出油孔51 —端一体设置有出油管52,出油管52呈直管状,直管状的出油管52可进一步缓冲并约束润滑油的油流粗细和流量,避免出油孔51处的油压过大导致润滑油在出油孔51处的流速过快,不易控制。所述手柄2包括一体设置的手提部21和握持部22,手提部21相对油桶本体I呈水平设置,握持部22相对油桶本体I呈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提部21相对油桶本体I呈水平设置,使得搬运和手提油桶本体I时,竖直地面方向上的受力更加合理,搬运更加轻松;握持部22相对油桶本体I呈倾斜设置,使得倾倒润滑油时,握持油桶本体I时的受力更加合理,加注润滑油更容易控制。所述出油嘴5上设有防滑纹5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油油桶,包括油桶本体、设于油桶本体上的手柄和油口,所述油桶本体对应油口位置螺纹连接有可启闭油口的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桶对应油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出油嘴,所述出油嘴呈漏斗状,所述漏斗状出油嘴外径较小的一端为出油孔,所述油口设置有内螺纹,出油嘴对应油口位置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外螺纹位于出油嘴对应出油孔的另一侧,所述桶盖内设有与出油嘴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保润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