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祥发专利>正文

一种中国结式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5394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6: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国结式立交桥,立交桥有四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左转高架车道、两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前后直行路面、四处右转车道和两处左右直行路面组成;左转高架车道用于高架完成左转弯,前后直行路面用于高架错开左右直行路面;左转高架车道先向右转,再向左转迂回,合流于转后的直行车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中所有的车和人都畅通无阻,且占地少,工程小,造价低;巧妙地将左转的车道设置于路桥之上,使左转车道的半径最大化,使坡度融缓于车道中,减少桥梁的占地面积,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的原貌;本桥结构紧凑,道路井然有序,便于记忆和行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国结式立交桥,立交桥有四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左转高架车道、两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前后直行路面、四处右转车道和两处左右直行路面组成;左转高架车道用于高架完成左转弯,前后直行路面用于高架错开左右直行路面;左转高架车道先向右转,再向左转迂回,合流于转后的直行车道。本专利技术方案中所有的车和人都畅通无阻,且占地少,工程小,造价低;巧妙地将左转的车道设置于路桥之上,使左转车道的半径最大化,使坡度融缓于车道中,减少桥梁的占地面积,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的原貌;本桥结构紧凑,道路井然有序,便于记忆和行驶。【专利说明】一种中国结式立交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交桥,属于道路桥梁建筑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动车的快速增加,原先规划的城市十字路口,变成了堵车的瓶颈,成了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带,堵车一直困绕和制约着城市的发展。鉴于立交桥的复杂性和科技含量高,至今在不拆迁房屋的前提下,仍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十字路口的车和人完全畅通。本立交桥是在不改变原有城市规划,做到不拆迁房屋,基本不影响原道路两边商铺的布局和经营,基本不影响非机动车道和绿化带以及人行道,不改建原有地下设施,不设交通信号灯和人行斑马线的前提下,实现城市十字路口的车和人完全畅通,从而革命性改变十字路口的交通难题,提升旧城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服务于日益增压的城市交通,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便捷实用、占地小的外形美似中国结的中国结式立交桥。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一种中国结式立交桥,立交桥有四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左转高架车道、两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前后直行路面、四处右转车道和两处左右直行路面组成;左转高架车道用于高架完成左转弯,前后直行路面用于高架错开左右直行路面;左转高架车道先向右转,再向左转迂回,合流于转后的直行车道。作为最优选的,左转高架车道包括U型回转部分,回转部分设置于直行路面入口之上;左转高架车道入口位于直行车道入口与右转车道入口之间。作为最优选的,所述左转车道的上坡部分也位于直行车道与右转车道内,回转部分两侧与地面道路外侧平行。作为最优选的,前后直行路面包括桥面部分,桥面部分位于左右直行的车道之上,通过上坡段和下坡段越过左右直行的车道的上方,完成前后直行。作为最优选的,两处左右直行路车道位于桥面部分和回转部分之下,穿过桥面部分完成左右直行。作为最优选的,四处右转车道位于回转部分之下,通过两段直行道路和一个90度的弧形道路完成右转弯。作为最优选的,左转高架车道的支撑架位于左转高架车道的回转部分之下的非车道地面。作为最优选的,相互邻近的相向车道间设置有隔离带作为最优选的,立交桥还配置有一个四个方向的圆形人行天桥,人行天桥的圆形桥面位于立交桥的中部位置,于前后直行路面桥面部分的下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案的立交桥中,所有的车和人都畅通无阻,且占地少,工程小,造价低;巧妙地将左转的车道设置于路桥之上,使左转车道的半径最大化,使坡度融缓于车道中,减少桥梁的占地面积,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的原貌。本桥结构紧凑,道路井然有序,便于记忆和行驶。适合于各大中小型城市十字路口的建设和改建,给城市增添一个个美丽实用的中国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带人行天桥的具体实施例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一种中国结式立交桥,立交桥有四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左转高架车道、两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前后直行路面、四处右转车道和两处左右直行路面组成。左转高架车道用于完成左转弯,前后直行路面用于错开左右直行路面。以图中B-b车道为例,汽车行驶至B入口,先沿着Bib1-B2ID2车道向右转,并逐步开始爬坡,当行驶至水平的B2b2-B3b3车道时,开始向左迂回,绕过180度的大弯从向右方向行驶转到左方向,然后沿B3b3-B4b4车道缓缓下坡,最后直行穿过前后行车道,最终完成左转从左方向b出口驶出。同理H-h车道上汽车行驶至H入口,依次经过H1Ii1-H2Ii2, H2h2_H3h3和H3h3-H4h4车道,完成左转从h出口驶出。以车道Κ-k为例,汽车行驶至K入口,先沿着K1Ii1-K2Ii2车道向右转,逐步开始爬坡,当行驶至水平的K2k2-K3k3车道时,开始向左迂回,绕过180度的大弯从向右方向行驶转到左方向,由于前后方向车道在桥上,所以一直直行至K3k3,然后沿K3k3-K4k4车道缓缓下坡,最终完成左转从上方向k出口驶出。同理E-e车道上的汽车行驶至E入口,依次经过Eie1-E2e2,E2e2-E3e3和E3e3_E4e4车道,完成左转从e出口驶出。因为左转高架车道包括U型回转部分,且回转部分为水平面;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巧妙地将左转的车道设置于路桥之上,使左转车道的半径最大化,使坡度融缓于车道中,减少桥梁的占地面积,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的原貌。以A-a车道为例,车辆从A 口进入,穿过K2k2_K3k3车道,进入前后直行路面包括桥面部分的Aiai_A2a2车道,桥面部分的Aiai_A2a2车道位于左右直行的车道之上,通过上坡段和下坡段越过左右直行的车道,最后穿过E2e2_E3e3车道,完成直行从a出口处去。同理G_g车道上的车,经过G入口,经由Glgl-G2g2和Glgl-G2g2车道,从g出口驶出。以D-d车道为例,车辆从D 口进入,直行穿过B2b2-B3b3车道,再穿过前后行车道,最后穿过H2h2-H3h3车道,从d出口驶出。同理J-j车道上的车,经过J入口,直行从j出口驶出。以C-c车道为例,车辆从C 口进入直行一段距离,穿过K2k2_K3k3车道右侧,然后右转90度转至右方向,再直行一段距离穿过B2b2-B3b3车道左侧,最后从c出口驶出。同理F-f、1-1和L-1车道分别由F、1、L入口进入,如上所述方式分别从f、1、I出口驶出。如图1、2所示,A-a车道和G_g车道间设置有隔离带,D-d车道和J-j车道间设置有隔离带,既可以安放支撑架也可以保护相向行驶的安全。以B2b2_B3b3车道为例,支撑架I位于右拐车道和直行车道之间的空地上,支撑架3位于左拐车道和直行车道之间的空地上,支撑架2位于直行车道的隔离带上。以E2e2_E3e3车道为例,支撑架4和支撑架6位于右转车道的外侧的空地上,支撑架5位于直行车道的隔离带上。同理B2b2-B3b3车道和H2h2-H3h3车道的支撑架也如上述方式安置。其中前后直行车道的上半段设置支撑块7,前后直行车道中间设置支撑架8,支撑架8位于左右直行车道间的隔离带上。同理前后直行车道的下半段的支撑架也如上述方式安置。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占用最少的土地完成对桥结构的支撑架的设置。如图3所示,还设置有一个四个方向的圆形人行天桥,人行天桥的桥面位于A-a车道和D-d车道之间,于前后直行路面桥面部分的下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国结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立交桥有四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左转高架车道、两处起止不同的坡面结构的前后直行路面、四处右转车道和两处左右直行路面组成;左转高架车道用于高架完成左转弯,前后直行路面用于高架错开左右直行路面;左转高架车道先向右转,再向左转迂回,合流于转后的直行车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发
申请(专利权)人:李祥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