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2430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底板、O侧墙板、G侧墙板、柔版供墨装置、柔版版筒装置、限位装置、刮墨刀装置、配电箱组成,O侧墙板和G侧墙板分别垂直设于底板的两侧,柔版供墨装置位于O侧墙板和G侧墙板之间的上方,柔版供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柔版版筒装置和刮墨刀装置,限位装置设于柔版供墨装置和柔版版筒装置之间的下方,配电箱位于柔版供墨装置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整个装置的操作、维修方便,投资成本低。(*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轮转不干胶印刷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属于印刷机械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包装业市场的开放与发展,不干胶以标签、商标、牌号、标识标贴等不同的商品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产品包装、文档管理、交通、医药、制造等领域,而薄膜的不干胶印刷品更是其中的精品,在高档食品、化妆品的包装中大显身手。因此,不干胶印刷机在市场的呼唤中应运而生。传统的不干胶印刷机常采用的是凸版印刷,价格昂贵,操作复杂,设备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生产率,又能降低产品成本的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底板、O侧墙板、G侧墙板、柔版供墨装置、柔版版筒装置、限位装置、刮墨刀装置、配电箱组成,O侧墙板和G侧墙板分别垂直设于底板的两侧,柔版供墨装置位于O侧墙板和G侧墙板之间的上方,柔版供墨装置的两侧分别设有柔版版筒装置和刮墨刀装置,限位装置设于柔版供墨装置和柔版版筒装置之间的下方,配电箱位于柔版供墨装置的另一侧。本技术采用直接轮转印刷方法,使用具有弹性的图像凸起的印版,印版可粘固在可变重复长度的印刷滚筒上;印版由一根雕刻有传墨穴的网纹辊施墨,网纹辊由刮墨刀控制输墨量;可将液体油墨转印到各种材料上。本技术采用短墨路传墨系统,是由一根网纹辊、加油墨封闭循环双向刮墨刀,适用粘度较低的油墨,采用的柔性版的亲墨性好,几乎2∽3转就达到印刷墨量要求,因而废品少。由于三根辊就能组成一个色组,所以结构简单。采用的油墨是环保型无污染水性油墨,水性油墨是由水基树脂或醇溶性树脂为连接料,加入颜料、染料、助剂组成的油墨。它的优点是无毒无污染,是为环保所认可的“绿色”油墨。非常适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品的包装印刷,而柔版印刷传墨路线短,有2根辊就能组成一个色组,因而操作简单,成本比同类产品低。柔印油墨是目前所有的印刷方式中唯一经过美国食品药品协会认可的无毒油墨,因而,柔版印刷又被人们称之为绿色印刷,被广泛用于食品和药品包装。本技术的优点是整个装置的操作、维修方便,投资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柔版版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柔版版筒侧视图;图4为柔版供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柔版供墨装置侧视图;图6为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由印刷装置底板1、印刷装置O侧墙板2、印刷装置G侧墙板3、柔版版筒装置4、柔版供墨装置5、限位装置6、刮墨刀装置7、配电箱8组成。底板1位于整个柔版印刷装置的底部,O侧墙板2和G侧墙板3分别垂直安装在底板1的两侧,柔版供墨装置5安装在O侧墙板2和G侧墙板3之间的上方,柔版供墨装置5的两侧分别设有柔版版筒装置4和刮墨刀装置7,限位装置6设于柔版供墨装置5和柔版版筒装置4之间的下方,配电箱8位于柔版供墨装置的另一侧。如图2、3所示,为柔版版筒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柔版版筒装置4是由螺钉9、版筒压盖10、版筒O侧墙板11、版筒G侧墙板12、锁紧手柄13、版筒齿轮14、轴承压盖15、版筒16、压块17、螺杆18、定位柱19、移位支板20、挡环21组成。版筒O侧墙板11及版筒G侧墙板12分别固定在印刷装置O侧墙板2和G侧墙板3上,版筒16两端分别通过螺钉9、版筒压盖10和轴承15安装在版筒O侧墙板11及版筒G侧墙板12之间,由于版筒属于经常拆卸的部品,因而在结构上采用一个螺钉连接用来限制版筒轴在径向的移动,便于拆装,版筒轴16的一端通过轴承15安装版筒齿轮14,另一端通过轴承15水平安装定位柱19,定位柱19通过压块17安装移位支板20,移位支板20可以在定位柱19上水平滑动,通过螺杆18可以进行微调,进行轴向套准,锁紧手柄13安装在支板20上,螺杆18的一端通过轴承15安装在版筒O侧墙板11的孔中,另一端通过挡环21水平限位,能够在墙板的孔中进行周向旋转,当使用螺杆18微调到指定位置时,可以使用移位支板20上的锁紧手柄13锁牢。如图4、5所示,为柔版供墨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柔版供墨装置5包括供墨装置侧墙板22、马达齿轮23、马达24、过渡齿轮25、齿轮26、网纹辊27、油墨容器28、海绵挡板29和海绵挡板压板30、油墨容器手柄杆31、调节手柄32、齿条33、34、可调位缩紧螺钉35。供墨装置侧墙板22分别固定在O侧墙板2和G侧墙板3上,网纹辊27通过轴承安装在两侧供墨装置侧墙板22的凹槽内,可调位缩紧螺钉35安装在网纹辊27上,可通过可调位缩紧螺钉25锁死,油墨容器28通过安装座、安装板安装在网纹辊27的下端,油墨容器28的两侧装有海绵挡板29和海绵挡板压板30,目的是防止油墨侧漏,刮墨刀装置7安装在油墨容器28的一端,刮墨刀装置7上安装有两把刮墨刀,通过压板56固定住,由于采用的是自动循环供墨系统,因而在油墨容器28的中间还安装有供墨管的接头,油墨容器手柄杆31垂直设于油墨容器安装板上,油墨容器28的离合通过油墨容器手柄杆31来实现,调节手柄32设于油墨容器28的两端,两侧齿条33、34通过齿轮、螺钉安装在油墨容器28的下端,齿条33、34的作用是使供墨装置28水平移动,导向块36水平安装在墙板2和3上,在供墨装置28水平移动时起导向限位的作用,网纹辊27一端的供墨装置侧墙板22外装有齿轮26,齿轮26通过过渡齿轮25与马达24的马达齿轮23啮合,提供网纹辊27旋转的动力,过渡齿轮定位环与过渡齿轮45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起齿轮啮合定位作用。如图6所示,为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限位装置6由定位螺钉37、锁紧手柄38、安装块39、限位块40组成。限位块40垂直安装在0侧墙板2上,安装块39垂直固连在供墨装置侧墙板22上,端部有手柄的定位螺钉37连接在安装块39上,锁紧手柄38安装在定位螺钉37上,定位螺钉37可以手动微调网纹辊27和柔版版筒4之间的距离,位置调好后,通过锁紧手柄38锁紧。操作时,先将承印物穿过压筒和版筒16中间,紧贴在压筒表面,通过油墨容器手柄杆31使刮墨装置7的上下刮刀与网纹辊27接触,调整好位置后用锁紧螺钉35锁紧,然后微调油墨容器28两侧的调节手柄32,调整上下刮刀与网纹辊27的接触范围,锁紧手柄13使网纹辊27与版筒16靠拢,调整好位置后锁紧,最后移动底座,使版筒16接触压筒,调节印刷压力。整个柔版印刷采用的是水性油墨,供墨方式是自动循环供墨,由循环泵提供供墨动力,循环泵可以由控制面板上的按钮进行运转与停止的控制,上墨方式采用刮墨装置7刮刀式上墨,可以通过调整上下刮刀来控制上墨量的多少,油墨堆积在封闭的油墨盒中,挥发量小,利于环保。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底板(1)、O侧墙板(2)、G侧墙板(3)、柔版版筒装置(4)、柔版供墨装置(5)、限位装置(6)、刮墨刀装置(7)、配电箱(8)组成,O侧墙板(2)和G侧墙板(3)分别垂直设于底板(1)的两侧,柔版供墨装置(5)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不干胶印刷机的柔性版印刷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底板(1)、O侧墙板(2)、G侧墙板(3)、柔版版筒装置(4)、柔版供墨装置(5)、限位装置(6)、刮墨刀装置(7)、配电箱(8)组成,O侧墙板(2)和G侧墙板(3)分别垂直设于底板(1)的两侧,柔版供墨装置(5)位于O侧墙板(2)和G侧墙板(3)之间的上方,柔版供墨装置(5)的两侧分别设有柔版版筒装置(4)和刮墨刀装置(7),限位装置(6)设于柔版供墨装置(5)和柔版版筒装置(4)之间的下方,配电箱(8)位于柔版供墨装置(5)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和亮杨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随轩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