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负离子自清洁活性碳纤维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2377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负离子自清洁活性碳纤维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粕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粉;同时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粕中加入纳米电气石粉体;将添加好二氧化钛粉和纳米电气石粉体的浆粕按照传统工艺成长丝或者短丝;将功能性长丝纺织成植物纤维素布,短丝针刺成毛毡或者是无纺布形式;将做好的植物纤维素布和毛毡或者是无纺布进行功能纤维碳化和活化纳米开孔处理,得到新型纳米活性碳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制作纳米活性碳纤维过程中加入可以产生负离子的纳米电气石粉和具有光催化作用的纳米二氧化钛粉得到具有高过滤吸附、具有远红外功能和能释放负离子以及可以催化分解表面附着有机体的新型活性碳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包括如下步骤: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粕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粉;同时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粕中加入纳米电气石粉体;将添加好二氧化钛粉和纳米电气石粉体的浆粕按照传统工艺成长丝或者短丝;将功能性长丝纺织成植物纤维素布,短丝针刺成毛毡或者是无纺布形式;将做好的植物纤维素布和毛毡或者是无纺布进行功能纤维碳化和活化纳米开孔处理,得到新型纳米活性碳纤维。本专利技术在制作纳米活性碳纤维过程中加入可以产生负离子的纳米电气石粉和具有光催化作用的纳米二氧化钛粉得到具有高过滤吸附、具有远红外功能和能释放负离子以及可以催化分解表面附着有机体的新型活性碳纤维。【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ACF纳米活性碳纤维是一种表面纳米粒子,具有不规则的结构与纳米空间混合的体系。其纤维直径细,与被吸附物的接触面积大,且可以均匀接触与吸附,使吸附材料得以充分利用。效率高,且具有纤维、毡、布和纸等各种纤细的表态,孔隙直接开口在纤维表面,其吸附质到达吸附位的扩散路径短,且本身的外表面积较内表面积高出两个数量级。具有微孔形结构,微孔半径在2nm以下,其孔径分布窄,特殊的细孔呈单分散分布,由不同尺寸的微细孔隙组成其结构,并且中孔、小孔扩散呈现出多分散型分布,在各细孔结构中的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料的不同。在ACF中无大孔,只有少量的过渡孔,微孔分布在纤维表面,其吸附速率快,ACF丝束的空间起大孔作用,对气相与液相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其外比表面积大,吸脱速度快,为粒径活性炭10?100倍。随着比表面积增大,细孔的平均孔径随之增大,细孔容积增加,在细孔内发生吸附后充填细孔内。其比表面积增大吸附容量大,为粒状活性炭的10倍,可吸附处理低浓度废气或具有高活性的物质。ACF的体积密度小,滤阻小、可吸附粘度较大的液态物质,且动力损耗小。ACF固体表面原子呈不饱和结构,具有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能,微晶在燃烧温度低时易与氧化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氧化产物,主要有羧基、酚基、醌基等含氧基团,及含硫基、氮元素、卤素等官能团。其表面酸性与吸附平衡有密切的关系。按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分类标准,吸附剂的细孔分为三类:孔径大于50nm的为大孔,2nm?50nm的为中孔,0.8nm?2nm的为微孔以及小于0.Snm的为亚微孔。ACF的孔主要是乱层结构炭和石墨微晶形成的微孔。微孔的大量存在使ACF的表面积增大,同时也使其吸附量提高。吸附剂中的大孔是作为被吸附分子到达吸附位的通道,它控制着吸附速度;ACF其纤维直径一般在IOnm?13nm、外表面积大、微孔丰富且分布窄、易于与吸附质接触、扩散阻力小,所以其吸脱附速度快,有利于吸附分离。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制成毡、布、纸等各种形态,适应于多种用途。ACF是由CF活化而成。CF为多晶乱层石墨结构,转化成ACF后,结构基元不变化。ACF是非均匀性的多相结构,由于高温水蒸气将部分原子脱去后形成微孔结构使之生成羧基、羰基等含氧活性基团,使其表面的酸性增加。比表面积约为I 200m / g,远大于CF,在苛刻条件下活化时可达3000m / g。ACF为分布狭窄单一孔径的微孔结构,其孔可以产生毛细管的凝聚作用。由于具有微孔,其吸附、脱附速率远大于两个数量级,吸附量大。在填充床中流体的床层阻力小。可作为催化剂与催化剂载体使用在ACF分子内的痕量杂原子为磷、氮、氯等。在活化时,部分杂原子被脱去后,表面的杂质大大减少。由于活化中氧化气体的作用,表面含氧基团增强,主要有酸性基团,如羧基等。中性基完备如羰基、内酯基等。碱性基团有过氧化基等。ACF会因活化的方法不同,而生成不同表面含氧基与表面酸碱性不同的产物。在水的作用下,其氧化还原能力更强。由于水的存在可以使一些基团氧化成羟基。由此在表面含氧基团数目增加后,表面氧化还原容量增大。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于生存的环境,特别是对空气、水等净化密切相关的活性炭等环保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粒状或粉状活性炭已能很好满足使用要求。传统的活性炭是一种粒状或粉状的炭材,自20世纪初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在分离及净化水及其它液体的除臭、净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粒状或粉状的结构,它的吸附速度较慢,分离效率不高,特别是它的物理形态在应用时有许多不便,限制了应用范围。ACF孔径小且分布窄,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容易再生。与粉状(5nm?30nm)活性炭相比,ACF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微粉尘少,可制成纱、线、织物、毡等多种形态的制品,使用时更加灵活方便。ACF被认为是21世纪最优秀的环保材料之一,在气体和液体净化、有害气体及液体吸附处理、溶剂回收、功能电极材料等方面已得到成功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柏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粉,施加量是植物纤维素净重的0.1-20% ; 同时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柏中加入纳米电气石粉体,施加量是植物纤维素净重的0.1-20% ; 将添加好二氧化钛粉和纳米电气石粉体的浆柏按照传统工艺成长丝或者短丝; (2)、将功能性长丝纺织成植物纤维素布,短丝针刺成毛毡或者是无纺布形式; (3)、将做好的植物纤维素布,毛毡或者是无纺布进行功能纤维碳化和活化纳米开孔处理,得到具有可释放负离子和具有光催化作用的新型纳米活性碳纤维。作为优化:所述步骤(I)中加入的纳米二氧化钛粉的粉体直径为3-100纳米。作为优化:所述步骤(I)中纳米二氧化钛粉的施加量作为优选是植物纤维素净重的 0.5—2%。作为优化:所述步骤(I)中加入的纳米电气石粉体的粉体直径为20-1000纳米。作为优化:所述步骤(I)中纳米电气石粉体的施加量作为优选是植物纤维素净重的 0.5—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在制作纳米活性碳纤维过程中加入可以产生负离子的纳米电气石粉和具有光催化作用的纳米二氧化钛粉得到具有高过滤吸附、具有远红外功能和能释放负离子以及可以催化分解表面附着有机体的新型活性碳纤维。由于纳米活性碳纤维具有高强吸附性,可以有效的吸附室内有害气体。而且有很好的易脱附性一只要在室外晾晒就可以脱附吸附的有害气体。而且纳米活性碳纤维具有很好的远红外功能。本专利是在制作纳米活性碳纤维过程中加入可以产生负离子的纳米电气石粉和具有光催化作用的纳米二氧化钛粉得到具有高过滤吸附、具有远红外功能和能释放负离子以及可以催化分解表面附着有机体的新型活性碳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具体实施例1: ,包括如下步骤: (1)、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柏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粉,粉体直径为3纳米,施加量是植物纤维素净重的0.1% ; 同时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柏中加入纳米电气石粉体,粉体直径为20纳米,施加量是植物纤维素净重的0.1% ; 将添加好二氧化钛粉和纳米电气石粉体的浆柏按照传统工艺成长丝; (2)、将功能性长丝纺织成植物纤维素布; (3)、将做好的植物纤维素布进行功能纤维碳化和活化纳米开孔处理,得到具有可释放负离子和具有光催化作用的新型纳米活性碳纤维。具体实施例2: ,包括如下步骤: (1)、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柏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粉,粉体直径为100纳米,施加量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负离子自清洁活性碳纤维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粕中加入纳米二氧化钛粉,施加量是植物纤维素净重的0.1‑20%;同时在普通植物纤维素纤维浆粕中加入纳米电气石粉体,施加量是植物纤维素净重的0.1‑20%;将添加好二氧化钛粉和纳米电气石粉体的浆粕按照传统工艺成长丝或者短丝;(2)、将功能性长丝纺织成植物纤维素布,短丝针刺成毛毡或者是无纺布形式;(3)、将做好的植物纤维素布,毛毡或者是无纺布进行功能纤维碳化和活化纳米开孔处理,得到具有可释放负离子和具有光催化作用的新型纳米活性碳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明星陈永兵
申请(专利权)人: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