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2192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可应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的镜头模块的光学成像镜头。该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包含一镜筒、一设置于该镜筒内的成像单元,及一设置在该成像单元中的遮光组件。该遮光组件包括一夹设于该成像单元的固定部、一自该固定部靠近物侧的内周缘凸出并朝内倾斜延伸而终止于一末端缘的一物侧凸出部,及一自该固定部靠近像侧的内周缘凸出并朝内倾斜延伸而终止于一末端缘的像侧凸出部。该遮光组件的固定部使该遮光组件易于定位、容易组装而可维持良好的组装精确度,该物、像侧凸出部则可以有效排除杂散光线,以减少杂散光线在成像时造成不必要的影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该成像镜头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可应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的镜头模块的光学成像镜头。该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包含一镜筒、一设置于该镜筒内的成像单元,及一设置在该成像单元中的遮光组件。该遮光组件包括一夹设于该成像单元的固定部、一自该固定部靠近物侧的内周缘凸出并朝内倾斜延伸而终止于一末端缘的一物侧凸出部,及一自该固定部靠近像侧的内周缘凸出并朝内倾斜延伸而终止于一末端缘的像侧凸出部。该遮光组件的固定部使该遮光组件易于定位、容易组装而可维持良好的组装精确度,该物、像侧凸出部则可以有效排除杂散光线,以减少杂散光线在成像时造成不必要的影像,本专利技术可使该成像镜头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专利说明】 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可应用于拍摄影像及录像的镜头模块的光学成像镜头,特别是指一种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参阅图1,现有的一成像镜头具有一镜筒11,多数个沿光轴10安装在该镜筒11内部的镜片121、122、123、124,二个分别设置在镜片121、122间与镜片123、124间的遮光组件125、126,及一夹设于该遮光组件126与该镜片124间的垫圈127。该遮光组件125、126用来排除杂散光线,以免影响成像质量。该垫圈127可以减少该镜片124组装部的厚度,以利于该镜片124的制作。然而,现有的遮光组件125及126仍然无法有效排除大角度入射的杂散光线,如图1中所示的一杂散光线110,在镜筒11与镜片121、122、123、124间因反射及折射后仍会成像在一成像面128上,导致该杂散光线110仍会影响成像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排除杂散光线以获得更佳成像品质的成像镜头。此外,由于该遮光组件125、126的厚度极薄,若该数个镜片121、122、123、124与该遮光组件125、126的接触面因为制造公差而不平整,就会在相互贴靠时产生间隙,使得该遮光组件125、126容易变形而难以平整地贴附于该数个镜片121、122、123、124间,进而影响该成像镜头的组装精度,造成遮光作用与成像质量不理想,因此,该成像镜头除了零件制造难度高、组装组件数目多而不易维持较佳的组装精度外,还存有易因组装不良而影响成像质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利用组装精确度良好的遮光片有效阻挡不必要的杂散光线,以避免杂散光线在成像时造成不必要的影像,进而能提高成像质量的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于是,本专利技术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包含一镜筒、一成像单元及一遮光组件。该镜筒包括围绕一光轴界定形成一入光孔且邻近物侧的基壁,及一由该基壁周缘朝像侧延伸并与该基壁相配合界定形成一容置空间的围绕壁。该成像单元设置于该镜筒的容置空间,包括多数个沿该光轴依序设置的成像组件,每一个成像组件具有一朝向物侧的前接触面及一朝向像侧的后接触面,该前、后接触面均呈环状。该遮光组件安装于相邻的成像组件间,且夹设于其中一个成像组件的后接触面及与该遮光组件相邻且位于其像侧的成像组件的前接触面之间,该遮光组件包括一固定于该成像组件间的固定部、一自该固定部靠近该物侧的内周缘凸出并朝该光轴倾斜延伸而终止于一末端缘的一物侧凸出部,及一自该固定部靠近该像侧的内周缘凸出并朝该光轴倾斜延伸而终止于一末端缘的像侧凸出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遮光组件的结构型式可利用该遮光组件的固定部提供方便定位在该成像组件间的特性,且该固定部具有一定厚度而能同时当作垫圈使用,可以减少零件数目并减少成像组件于前接触面与后接触面处的厚度,而达到容易组装、容易制作,且可维持良好的组装精确度的效果,该物侧凸出部与该像侧凸出部则可以有效排除杂散光线,以减少杂散光线在成像时造成不必要的影像,使本专利技术成像镜头能提供更清晰的高成像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习知的一成像镜头的数个遮光片的设置情形。图2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遮光组件的结构型式。图4是图2的上半部的一局部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遮光组件与相邻之两成像组件的配置关系。图5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图6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图7是一配置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图8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遮光组件的结构型式。图9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之该遮光组件的另一结构型式。图10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四较佳实施例之该遮光组件的再一结构型式。【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2镜筒 21入光孔 22基壁 23容置空间 24围绕壁 3成像单元 31成像组件 311成像组件 312成像组件 313成像组件 314成像组件 315成像组件 32前接触面 33后接触面 34物侧面 35像侧面 36周缘 37光学有效径区域 38成像光线界面 39环形凹槽 4遮光片 5遮光组件 51固定部 52物侧凸出部 520 末端缘 53像侧凸出部 530 末端缘 54表面 55凸块 I光轴 A物侧 B像侧【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说明书附图的数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且为了更清楚地呈现组件剖切面部分的结构,在各图式中省略了非剖切部分的轮廓线条。参阅图2、图3与图4,本专利技术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镜筒2、一成像单兀3、数个遮光片4,及一遮光组件5。该镜筒2包括围绕一光轴I界定形成一入光孔21且邻近物侧A的基壁22,及一由该基壁22周缘朝像侧B延伸并与该基壁22相配合界定形成一容置空间23的围绕壁24。该成像单元3设置于该镜筒2的容置空间23,包括多数个沿该光轴I依序设置的成像组件31。每一个成像组件31具有一朝向物侧A且呈环状的前接触面32、一朝向像侧B且呈环状的后接触面33、一受该前接触面32围绕且呈曲面的物侧面34,及一受该后接触面33围绕且呈曲面的像侧面35。该物侧面34及该像侧面35分别具有一围绕该物侧面及该像侧面之周缘36,及一供预定的成像光线通过的光学有效径区域37。相邻的成像组件31间形成一成像光线界面38,定义该成像光线界面38是自靠近物侧A —端的成像组件31的像侧面35的光学有效径区域37周缘,延伸到靠近像侧B的成像组件31的物侧面34的光学有效径区域周缘37。其中,光学有效径是指成像组件31的物侧面34或像侧面35上有效的成像光线通过范围的直径,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成像镜头的透镜在设计时,通常将成像组件31的物侧面34或像侧面35的光学有效径区域37周缘与界定出该物侧面34或像侧面35的周缘36之间的距离Dl设定在0.1mm到0.5mm的范围。图4为图2上半部的局部视图,因此,只呈现出一半的光学有效径区域37。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五个成像组件31,但该成像单元3的该数个成像组件31的数量能视设计需求而调整,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消除杂散光线的成像镜头,包含:一镜筒,包括围绕一光轴界定形成一入光孔且邻近物侧的基壁,及一由该基壁周缘朝像侧延伸并与该基壁相配合界定形成一容置空间的围绕壁;一成像单元,设置于该镜筒的容置空间,包括数个沿该光轴依序设置的成像组件,每一个成像组件具有一朝向物侧的前接触面及一朝向像侧的后接触面,该前、后接触面均呈环状;一遮光组件,安装于相邻的成像组件间,且夹设于其中一个成像组件的后接触面及与该遮光组件相邻且位于其像侧的成像组件的前接触面之间,该遮光组件包括一固定于该成像组件间的固定部、一自该固定部靠近该物侧的内周缘凸出并朝该光轴倾斜延伸而终止于一末端缘的一物侧凸出部,及一自该固定部靠近该像侧的内周缘凸出并朝该光轴倾斜延伸而终止于一末端缘的像侧凸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宏章邓一满薛玲慧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