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笔用线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例如用于将所希望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的电子笔(pen)的内部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用于将所希望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的电子笔的内部,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表示的那样,会有内置有将绕线卷绕于铁氧体磁芯等的芯体的外周的线圈装置的情况。在内置有这样的线圈装置的电子笔中,要求绕线的自动卷绕容易的构造。特别是在最近,有要求电子笔的小直径化的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等所述的现有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中,绕线的自动卷绕操作不容易,而且,线圈装置与电路基板的配线变得复杂,因而难以实现笔的小直径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5-2752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有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的自动卷绕操作容易并且能够谋求电子笔的小直径化的线圈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所涉及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是具有被配置于电子笔的内部并且具有分别位于轴向的相反侧的第1芯端和第2芯端的芯体、被卷绕于所述芯体的外周而形成线圈部的绕线的电子笔用线圈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芯体,配置于电子笔的内部,具有分别位于轴向的相反侧的第1芯端和第2芯端;绕线,卷绕于所述芯体的外周而形成线圈部,在所述芯体的外周,在所述第1芯端的附近,具备绕线引导器,所述绕线引导器从所述芯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沿着周向具有至少1个凹状的绕线通路,所述线圈部具有第一层的主线圈部、以及形成于所述主线圈部的外周的绕回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1.15 JP 2012-251099;2012.11.26 JP 2012-25761.一种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芯体,配置于电子笔的内部,具有分别位于轴向的相反侧的第1芯端和第2芯端;绕线,卷绕于所述芯体的外周而形成线圈部,在所述芯体的外周,在所述第1芯端的附近,具备绕线引导器,所述绕线引导器从所述芯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沿着周向具有至少1个凹状的绕线通路,所述线圈部具有第一层的主线圈部、以及形成于所述主线圈部的外周的绕回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通过所述绕线通路,在位于所述绕线引导器与所述第2芯端之间的所述芯体的外周,朝着所述第2芯端方向以线圈状卷绕,而形成第一层的所述主线圈部,在所述第2芯端的附近的规定位置上,向所述绕线引导器方向进行绕回,而将所述绕回部形成于所述主线圈部的外周。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回部具有以第1卷绕密度进行绕回的第1划区、以比所述第1卷绕密度稀疏的第2卷绕密度进行绕回的第2划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卷绕密度为与所述主线圈部的卷绕密度大致同等的卷绕密度。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划区位于所述第2芯端附近的所述主线圈部的外周。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回部具有以与所述主线圈部的卷绕密度大致同等的卷绕密度进行绕回的第1划区。7.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回部具有以比所述主线圈部的卷绕密度稀疏的卷绕密度进行绕回的第2划区。8.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线圈部的绕线的引线部固定于所述绕线引导器。9.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部的至少一部分粘结固定。10.一种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芯体,配置于电子笔的内部,具有分别位于轴向的相反侧的第1芯端和第2芯端;以及绕线,卷绕于所述芯体的外周而形成线圈部,在所述芯体的外周,在所述第1芯端的附近,具备第1绕线引导器,在所述芯体的外周,在所述第2芯端的附近,具备第2绕线引导器,所述第1绕线引导器从所述芯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沿着周向具有至少1个凹状的第1绕线通路,所述第2绕线引导器从所述芯体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一三,北岛伸夫,山崎贡,
申请(专利权)人:TD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