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及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522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及机床,结构包括一Z向防护罩,一Y向防护罩,一X向刀塔罩,一上端刮板和一前盖板,所述Z向防护罩固定在底座上,所述Y向防护罩固定在床鞍上,所述X向刀塔罩固定在刀塔部件上,所述上端刮板安装在所述Z向防护罩上,所述前盖板固定在所述Z向防护罩上。经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机床的排屑防屑能力增强,防止了铁屑在机床内部的堆积,使得机床防水能力增强,防止了切屑液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使得机床在运行的时候更加平稳,抗振能力强,可实现高速运动,使得机床整体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机床后部可利用空间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及机床,结构包括一Z向防护罩,一Y向防护罩,一X向刀塔罩,一上端刮板和一前盖板,所述Z向防护罩固定在底座上,所述Y向防护罩固定在床鞍上,所述X向刀塔罩固定在刀塔部件上,所述上端刮板安装在所述Z向防护罩上,所述前盖板固定在所述Z向防护罩上。经过本技术的使用,机床的排屑防屑能力增强,防止了铁屑在机床内部的堆积,使得机床防水能力增强,防止了切屑液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使得机床在运行的时候更加平稳,抗振能力强,可实现高速运动,使得机床整体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机床后部可利用空间大。【专利说明】一种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及机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床防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及机床。
技术介绍
中高档数控车削类机床的工件加工区域都是封闭空间,封闭空间能够防止切削液飞溅污染车间环境,同时能够阻挡高速铁屑对操作者的伤害。内防护的防水能力一般要求比较高,切削液不能大量渗透到床身上对导轨和丝杠等关键零件造成污染。目前数控车削机床内防护一般采用钢质伸缩防护罩结构,在每层防护之间增加防护刮屑板,起到防水和刮屑作用。对于具有Y轴功能的复合类机床的内防护,由于其结构复杂,在防止切屑液和铁屑方面比较困难,容易造成铁屑在防护空间内部堆积,造成热的铁屑不能及时排出;当进行高速运动时,容易振动,造成内防护的破坏,并且噪音大;由于Z向防护罩向后倾斜大,造成机床后部空间狭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及机床,以解决上述防止切血液和铁屑困难,铁屑容易在防护空间内部堆积,不及时排出会造成内防护的破坏等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包括一 Z向防护罩,一 Y向防护罩,一 X向刀塔罩,一上端刮板和一前盖板,所述Z向防护罩固定在底座上,所述Y向防护罩固定在床鞍上,所述X向刀塔罩固定在刀塔部件上,所述上端刮板安装在所述Z向防护罩上,所述前盖板固定在所述Z向防护罩上。其中,所述X向刀塔罩安装于所述Y向防护罩上方,所述Z向防护罩包括一右端固定刮罩、一右滑罩、一左端板、一风琴式护罩,所述右滑罩和所述左端板后部装有刮舌,所述右滑罩具有若干支撑部件,所述Y向防护罩包括一右防护板、一中间板、一左防护板,所述右防护板和所述左防护板上部具有垂直折边,所述X向刀塔罩折边和所述Y向防护罩折边之间保留Irnm间隙,所述上端刮板包括一固定板、一移动板、一弹簧。上述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其中,所述上端刮板上具有两个导轨槽。上述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其中,所述上端刮板上具有两个导轨。上述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其中,所述上端刮板的下部具有一滚轮。上述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其中,所述滚轮位于所述移动板底部的中间位置。上述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其中,所述弹簧连接所述移动板和所述固定板。 上述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床身导轨,尼龙块。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机床,其中,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产生的积极效果是:(I)通过本技术的使用,机床的排屑防屑能力增强,防止了铁屑在机床内部的堆积;(2)通过本技术的使用,使得机床防水能力增强,防止了切屑液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本技术的使用,使得机床在运行的时候更加平稳,抗振能力强,可实现高速运动;(4)通过本技术的使用,使得机床整体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机床后部可利用空间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Z向防护罩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Z向防护罩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Y向防护罩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Y向防护罩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X向刀塔罩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X向防护罩装配图,图7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X向防护罩与Y向防护罩装配图,图8为图7中的A放大视图,图9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上端刮板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上端刮板装配图,图11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前盖板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前盖板装配图,图13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内防护装配图,图14为本技术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实施例的内防护右视图。其中:I Z向防护罩2 Y向防护罩3 X向刀塔罩4右端固定罩5右滑罩6左端板7风琴式护罩8前盖板9上端刮板10刀塔部件11床鞍部件12固定板13移动板14弹簧15导轨槽16导轨17侧面刮舌18前端刮舌19滚轮20间隙21挡水折边22垂直折边23左防护板24右防护板25中间板26外防护27尼龙块28床身导轨29底座30间距 Imm31刮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请参见图1-14所示:一种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包括一 Z向防护罩1,一 Y向防护罩2, — X向刀塔罩3, —上端刮板9和一前盖板8, Z向防护罩I固定在底座29上,Y向防护罩2固定在床鞍11上,X向刀塔罩3固定在刀塔部件10上,上端刮板9安装在Z向防护罩I上,前盖板8固定在Z向防护罩I上。其特征在于,X向刀塔罩3安装于Y向防护罩2上方,Z向防护罩I包括一右端固定刮罩4、一右滑罩5、一左端板6、一风琴式护罩7,右滑罩5和左端板6后部装有刮舌31,右滑罩5具有若干支撑部件,Y向防护罩2包括一右防护板23、一中间板25、一左防护板24,右防护板23和左防护板24上部具有垂直折边22,X向刀塔罩3折边和Y向防护罩2折边之间保留Imm间隙30,上端刮板9包括一固定板12、一移动板13、一弹簧1 4。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一下实施方案,请继续参见图1-14所示: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端刮板9上具有两个导轨槽15。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端刮板9上具有两个导轨16。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端刮板9的下部具有一滚轮19。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滚轮19位于移动板13底部的中间位置。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弹簧14连接移动板13和固定板12。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支撑部件包括床身导轨28,尼龙块27。使用者可根据以下说明更清楚的了解本技术:本技术使用于斜床身带插补Y轴向车床,车床的X轴向X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30°,X轴向X与插补Y轴向Y形成的夹角为45°,Z轴向Z的行程为1000mm。Z向防护罩I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右端固定刮罩4、右滑罩5、左端板6和风琴式护罩7,Z向防护罩I固定在底座29上,右端固定刮罩4通过螺钉固定外防护26上,风琴式护罩7右端安装在左端板6上,压缩比高,安装位置靠近机床前方,这样可以使机床后部可利用空间变大;右滑罩5和左端板6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机床内防护结构,包括一Z向防护罩(1),一Y向防护罩(2),一X向刀塔罩(3),一上端刮板(9)和一前盖板(8),所述Z向防护罩(1)固定在底座(29)上,所述Y向防护罩(2)固定在床鞍(11)上,所述X向刀塔罩(3)固定在刀塔部件(10)上,所述上端刮板(9)安装在所述Z向防护罩(1)上,所述前盖板(8)固定在所述Z向防护罩(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刀塔罩(3)安装于所述Y向防护罩(2)上方,Y向防护罩和X向刀塔罩在Z向防护罩形成的框架内运动,所述Z向防护罩(1)包括一右端固定刮罩(4)、一右滑罩(5)、一左端板(6)、一风琴式护罩(7),所述右滑罩(5)和所述左端板(6)后部装有刮舌(31),所述右滑罩(5)具有一支撑部件,所述Y向防护罩(2)包括一右防护板(24)、一中间板(25)、一左防护板(23),所述右防护板(24)和所述左防护板(23)上部具有垂直折边(22),所述X向刀塔罩(3)折边和所述Y向防护罩(2)折边之间保留1mm间隙(30),所述上端刮板(9)包括一固定板(12)、一移动板(13)、一弹簧(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现会许蒲双尤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