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975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其成分及重量份数:黄酮0-30份;皂甙0-20份;脱脂米糠20-9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能够部分或完全取代饲料中的各种抗生素,在家禽、家畜饲养中,可使动物死亡率下降5-20%,采食量增加3-10%,体增重增加3-12%;与现有技术使用的抗病促长添加剂相比,效果有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畜禽用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百年来,各种疾病一直是困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为预防疾病,使家畜、家禽更快更好的生长,人们将大量的抗生素或抗生素副产物用于畜牧业生产,在一定的历史时间促进了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出来。如由于人用抗生素在畜牧业的大量应用,使动物体内存在抗生素的药残,当人们把这些肉制品食入之后,会使人体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这使许多以前在人体使用的抗生素现在变的无效或者使用剂量加倍,青霉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青霉素在最初应用时,一个成人一次只需要肌注50万单位,现在至少是500万单位。而由于“瘦肉精”的残留致人死亡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所以近二十年来,国际社会对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持批评态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瑞典首先在饲料中禁止添加任何抗生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欧盟各国也效仿瑞典,逐步取消抗生素在饲料中的添加。而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紧跟其后,只允许几种畜禽专用的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以后将全面禁止。并且由于所有的抗生素均有配伍禁忌,它们的使用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这也限制了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年也在向发达国家看齐,严格在畜牧业中使用抗生素,并严格规定了能在饲料中使用的抗生素品种、剂量、休药期等,并推-->出绿色饲料概念,禁止在某些饲料品种中添加任何类型的抗生素。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充分利用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的条件,提供一种用于代替抗生素的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现在抗病促生长添加剂易产生耐药性、有药残、有配伍禁忌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完全由植物提取的无耐药性、无药残也无配伍禁忌的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及该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其成分及重量份数:黄酮0-30份;皂甙0-20份;脱脂米糠20-90份。上述组分优选黄酮10-30份;皂甙5-20份;脱脂米糠25-85份。一种制备上述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上述的各成分按其组成比例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后即可包装为成品。皂甙(saponins)又称皂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特殊的甙类,它的水溶液振摇后可生产持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根据皂甙水解后生成皂甙元的结构,可分为三萜皂甙(triterpenoidal saponins)与甾体皂甙(steroidal saponins)两大类。组成皂甙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及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等,常与皂甙元C3位的-OH连接成甙。皂甙类成分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而产生泡沫,故可作为乳化剂。内服后能刺激消化道粘膜,反射地促进呼吸道和消化道粘液腺的分泌,故具祛痰止咳的功效,如桔梗、远志、紫菀常用作祛痰药。桑寄生、接骨木中的皂甙具祛风湿作用。人参皂甙具强壮、大补元气作用,并对某些病理状态的机体起双向-->调节作用或称适应原样作用。不少皂甙还有降胆固醇、抗炎、抑菌、免疫调节、兴奋或抑制中枢神经、抑制胃液分泌,杀精子、杀软体动物等作用。有些甾体皂甙也有抗肿瘤、抗真菌、抑菌及降胆固醇作用,大量用作合成甾体激素的原料。皂甙大多为白色或乳白色的无定形粉末,味苦而辛辣,具吸湿性,能刺激粘膜而引起喷嚏,无明显的熔点。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热甲醇、热乙醇,不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皂甙易溶于水饱和的丁醇或戊醇中,因此常从水溶液中用丁醇或戊醇提取,借以与糖、蛋白质等亲水性成分分开。皂甙经酶或酸水解生成的皂甙元为结晶状物质,可溶于丙酮、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皂甙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而有溶血作用,因此含有皂甙的药物不能静脉注射,但口服毒性较小,可能在胃肠道被水解所致。皂甙的溶血作用与血细胞的种类和皂甙的结构有关,如对冷血动物的毒性较大,三萜皂甙的溶血作用比甾体皂甙大。皂甙的最低溶血浓度称为溶血指数(haemolytic index)。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皂甙具不同的溶血指数,如薯蓣皂甙为1∶400000,洋菝葜皂甙为1∶250000。利用溶血指数可以定量评价皂甙的溶血强度,也可以粗略测得皂甙的含量。此外,另一些皂甙不但无溶血作用,而且有血细胞凝聚作用,如沿阶草皂甙、竹节人参皂甙和人参皂甙Rg2等。皂甙的水溶液可以和一些金属盐类如铅盐、钡盐、铜盐等产生沉淀。酸性皂甙的水溶液加入硫酸铵、醋酸铅或其它中性盐类即产生沉淀。中性皂甙的水溶液则需加入碱式醋酸铅等碱性盐或氢氧化钡等才能产生沉淀。由此可用于皂甙的提取和分离。甾体皂甙在乙醇溶液中能与胆甾醇生成分子复合物而沉淀,当沉淀用乙醚回流时,胆甾醇可溶于乙醚,而皂甙不溶,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皂甙的药理作用:1.双向调节免疫作用;2.抗缺氧和抗疲劳作用;3.抗低温应激作用;4.抗脂质氧化作用;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6.抗致突变作用;7.对肾有调节作用,-->补肾。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此外,它还常与糖结合成苷。多数科学家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而B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1]。1、分类: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黄酮类(flavones)、黄酮醇(flavonol)、二氢黄酮类(flavonones)、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双苯吡酮类(xanthones)、查尔酮(chalcones)和双黄酮类(biflavonoids)等十五种。另外,还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很复杂,其中包括榕碱及异榕碱等生物碱型黄酮。2、理化性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黄酮苷类。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三糖和酰化糖。黄酮苷固体为无定形粉末,其余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的颜色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了更多色彩。这是由于其母核内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乙醇、甲醇等级性强的溶剂中;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酸性强弱因酚羟基数目、位置而异。3、显色: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反应机理现在认为是因为生成了阳碳离子缘故[1]。2).四氢硼钠(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产生红~紫色。而与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3).黄酮类化合分子中常含有下列结构单元,故常可与铝盐、铅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成分及重量份数为:黄酮0-30份;皂甙0-20份;脱脂米糠20-9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成分及重量份数为:黄酮0-30份;皂甙0-20份;脱脂米糠20-9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源性抗病促长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的成分及重量份数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思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