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静重式力基准机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8708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7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静重式力基准机自动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该装置由支承座、伺服电机、蜗杆涡轮减速器、升降板、丝杆和滚珠丝杆螺母等主要部件组成。本装置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问题,克服了现有静重式力基准机加卸载过程中砝码冲击大、力值加卸载不平滑、传感器标定精度较差和加卸载过程中容易出现“逆程”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静重式力基准机自动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该装置由支承座、伺服电机、蜗杆涡轮减速器、升降板、丝杆和滚珠丝杆螺母等主要部件组成。本装置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问题,克服了现有静重式力基准机加卸载过程中砝码冲击大、力值加卸载不平滑、传感器标定精度较差和加卸载过程中容易出现“逆程”的问题。【专利说明】静重式力基准机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的检测试验和标定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静重式力基准机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
技术介绍
静重式力基准机是力值计量测试中最高等级的测试设备,其他计量测试仪器必须经过它的标定来确认其性能参数,因此静重式力基准机的性能决定了一个国家计量行业所能达到的水平。而在静重式力基准机测试过程中,砝码加卸载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静重式力基准机的测试精度。从现有静重式力基准机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实现了砝码的独立加卸载,提高了砝码的加卸载效率,但是仍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在砝码加卸载过程中冲击大、力值加卸载曲线不平滑、稳定性不高、加载精度低、对传感器精度影响大和加卸载过程中容易出现“逆程”现象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砝码加卸载过程中冲击大、力值加卸载曲线不平滑、稳定性不高、加载精度低、对传感器精度影响大等问题,并有效避免了加卸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逆程”现象,提供一种静重式独立平滑砝码加卸载装置。静重式力基准机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其结构主要包括升降板、丝杆、蜗杆涡轮减速器、导向板、支承座、伺服电机和滚珠丝杆螺母;伺服电机和蜗杆涡轮减速器安装在支承座上面并处在同一水平面;导向板固定在蜗杆涡轮减速器上面;升降板与滚珠丝杆螺母相连接一起上下运动;滚珠丝杆螺母与丝杆相连并在丝杆上移动;导向轴通过圆螺母固定在升降板上随升降板上下移动;直线轴承安装在导向板两端成对称分布;导向轴通过导向板并与直线轴承相配合。在静重式力基准机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上,柔性元件安装在升降板的两端成对称分布;顶套安装在柔性元件上支承砝码移动,顶套上前后对称安装有定位螺钉并固定在升降板上;行程开关碰块固定在升降板上随升降板上下移动,其行程开关固定在支承座上。【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附图4中A-A剖视图。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图1和图2是静重式力基准机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1所示结构中,蜗杆涡轮减速器(6)和伺服电机(10)安装在支承座(9)上,通过联轴器(16)将伺服电机(10)的扭矩传递到蜗杆涡轮减速器(6)上;将丝杆(5)作为减速器的输出轴,在丝杆(5)上面安装滚珠丝杆螺母(17),将丝杆(5)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滚珠丝杆螺母(17)的上下直线运动。将升降板(2 )安装在滚珠丝杆螺母(17 )上,升降板(2 )随滚珠丝杆螺母(17 ) —起做上下直线运动;将导向板(7)固定在蜗杆涡轮减速器上面。在升降板(2)两端对称分布两个导向轴(3),导向轴(3)通过圆螺母(18)固定在升降板(2)两端;在导向板(7)两端对称安装两个直线轴承(8),导向轴(3)通过导向板(7)并与直线轴承(8 )配合,导向轴(3 )随升降板(2 )上下移动。柔性元件(14)对称安装在升降板(2)的两端并穿过导向轴(3),顶套(I)安装在柔性元件(14)上,和弹簧一起随升降板(2)上下移动,在顶套(I)上各安装两个定位螺钉(15)并固定在升降板(2)上。下面结合视图,说明砝码的加卸载过程。试验开始添加砝码时,整个砝码的重量都加载在升降装置上,与中心吊杆的托盘相离。计算机输入一个信号,控制系统控制伺服电机10转动,电机通过联轴器16带动蜗杆涡轮减速器6转动,涡轮轴即为丝杆5,连接在丝杆5上的滚珠螺母17随丝杆5转动向下移动,安装在滚珠螺母17法兰盘上的升降板2也随着滚珠螺母17向下移动,通过圆螺母18固定在升降板2上面的导向轴3也随着升降板2向下移动,导向轴3与安装在蜗杆涡轮减速器6上的导向板7相互作用,克服升降板2在下降过程中受到的转矩,当砝码与中心吊杆托盘开始接触时,砝码加载开始,安装在升降板2上面的柔性元件14开始恢复变形,顶套I安装在柔性元件14上与砝码直接接触,并与升降板2间留有一段距离,升降板2下降到一定距离时,安装在升降板2上面的行程开关碰块13与固定在支承座9上的行程开关12接触,伺服电机10停止转动,升降板2停止下移。此时,完成砝码的加载。试验结束卸掉砝码,此时砝码的全部重量加载在中心吊杆的托盘上。计算机输入一个信号,控制系统控制伺服电机10反转,电机通过蜗杆涡轮减速器6带动丝杆5反转,安装在丝杆5上的滚珠螺母17带动升降板2开始向上移动,顶套I开始与砝码接触,柔性元件14开始压缩变形,当升降板2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此时砝码全部重量加载到升降装置上,当行程开关碰块13与行程开关12接触时,伺服电机10停止转动,升降板2停止上移,完成砝码的卸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使用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若干变型及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静重式力基准机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它包括升降板(2)、丝杆(5)、蜗杆涡轮减速器(6)、导向板(7)、支承座(9)、伺服电机(10)和滚珠丝杆螺母(17),其特征是:伺服电机(10)和蜗杆涡轮减速器(6)安装在支承座(9)上面并处在同一水平面;导向板(7)固定在蜗杆涡轮减速器(6 )上面;升降板(2 )与滚珠丝杆螺母(17)相连接一起上下运动,滚珠丝杆螺母(17)与丝杆(5)相连并在丝杆上移动;导向轴(3)通过圆螺母(18)固定在升降板(2)上随升降板(2)上下移动;直线轴承(8)安装在导向板(7)两端成对称分布;导向轴(3)通过导向板(7 )并与直线轴承(8 )相配合。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重式力基准机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其特征是:柔性元件(14 )安装在升降板(2 )的两端成对称分布;顶套(I)安装在柔性元件(14 )上支承砝码移动,顶套(I)上前后对称安装有定位螺钉(15)并固定在升降板(2)上;行程开关碰块(13)固定在升降板(2 )上随升降板(2 )上下移动,行程开关(12 )固定在支承座(9 )上。【文档编号】G01G23/01GK203606021SQ201320718547【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专利技术者】刘华林, 陈守强, 张恕远, 陈廷成, 王念伟, 杨刘 申请人:西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静重式力基准机独立平滑加卸载装置,它包括升降板(2)、丝杆(5)、蜗杆涡轮减速器(6)、导向板(7)、支承座(9)、伺服电机(10)和滚珠丝杆螺母(17),其特征是:伺服电机(10)和蜗杆涡轮减速器(6)安装在支承座(9)上面并处在同一水平面;导向板(7)固定在蜗杆涡轮减速器(6)上面;升降板(2)与滚珠丝杆螺母(17)相连接一起上下运动,滚珠丝杆螺母(17)与丝杆(5)相连并在丝杆上移动;导向轴(3)通过圆螺母(18)固定在升降板(2)上随升降板(2)上下移动;直线轴承(8)安装在导向板(7)两端成对称分布;导向轴(3)通过导向板(7)并与直线轴承(8)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林陈守强张恕远陈廷成王念伟杨刘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