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用的新型卧式油分离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8662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6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用的新型卧式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出油口、及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区域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是由直管状的上部和弯管状的下部连接的一体结构,下部位于筒体内,筒体右部设置有多孔板,筒体中部设置有与多孔板相邻的金属丝网,筒体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孔,使经金属丝网过滤的气体通过所述孔进入到设置在隔板另一面的精分滤芯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带有弯头的进气口替代传统的粗粉滤芯,不但达到粗分离的要求,而且有效缓冲气体流速和降低噪声,采用精分滤芯增加油气分离效果,使装置直径和体积缩小、重量用料量降低,分离效果好,显著减少机组润滑油跑油量,提供制冷机组效率的同时使系统充油量更少。(*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用的新型卧式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出油口、及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区域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是由直管状的上部和弯管状的下部连接的一体结构,下部位于筒体内,筒体右部设置有多孔板,筒体中部设置有与多孔板相邻的金属丝网,筒体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孔,使经金属丝网过滤的气体通过所述孔进入到设置在隔板另一面的精分滤芯内。本技术以带有弯头的进气口替代传统的粗粉滤芯,不但达到粗分离的要求,而且有效缓冲气体流速和降低噪声,采用精分滤芯增加油气分离效果,使装置直径和体积缩小、重量用料量降低,分离效果好,显著减少机组润滑油跑油量,提供制冷机组效率的同时使系统充油量更少。【专利说明】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用的新型卧式油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油分离器,具体是涉及一种从压缩机制冷系统中用于制冷剂气体分离油的新型油分离器,主要应用于螺杆压缩机组,属于制冷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的压缩机运转时,通过压缩作用提高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然后经过热交换冷凝器,将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的热量带走,使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却成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高压常温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元件降压得到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液体通过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制冷剂气体,从而进入下一个制冷循环。现有技术通常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安装一台油分离器,用于保护整个制冷系统,确保被制冷剂气体带走的润滑油返回压缩机储油槽中防止压缩机故障以延长其寿命、保证安全高效的运行等。现有技术的卧式油分离器通常在油和制冷剂进口设置有粗分滤芯,虽然可以对油和制冷剂气体进行初步分离,但分离效果有限且不能改善高压制冷剂气体进入油气分离器时所产生的巨大噪声。并且,现有卧式油分离器主要是通过内部设置的一层或多层金属丝网进行油气过滤分离,其结构简单分离效果较差,尤其是对雾化的油的分离效果,虽然可通过加大油分体积、增加油气分离过程的空间来增强分离效果,但是无疑使整个油分离器直径增长、重量和用料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用的新型卧式油分离器,其能显著减少机组润滑油跑油量,提供了制冷机组的效率,同时使油分离器筒径大为减少,使得系统的充油量更少。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用的新型卧式油分离器,包括横置的筒体、出油口、及分别设置在筒体两端区域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是由直管状的上部和弯管状的下部连接的一体结构,所述下部位于筒体内,所述进气口附近区域、在筒体上部设置有半圆形竖直的多孔板和水平安装的多孔板,所述筒体中部设置有与多孔板相邻的金属丝网,使经多孔板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所述金属丝网进行二次过滤,所述筒体中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孔,使经金属丝网过滤的气体通过所述孔进入到设置在隔板另一面的精分滤芯内。本技术优选的,其中一多孔板垂直于筒体中心轴,另一多孔板平行于筒体中心轴。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金属丝网与垂直于筒体中心轴的多孔板平行设置。本技术优选的,在所述隔板的旁侧设置有与隔板形成夹角的挡板,所述挡板在隔板上的投影将孔覆盖。本技术优选的,在所述多孔板与多孔板相邻端部之间还设置有辅助挡板。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出气口一端的侧封板为侧封板为椭圆形封头。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其中一的出油口设置在所述挡板下方位置,另一出油口设置在所述出气口下方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①本技术以设置在其内部的进气口弯头替代传统的粗粉滤芯,不但达到粗分离的要求,而且有效缓冲气体流速和降低噪声;②采用精分滤芯与其他分离结构配合,不但增加油气分离效果,而且使整个装置的直径和体积大为减少、重量用料量降低,使其所在的制冷机组更加紧凑经济;③本技术设计的四级分离结构,分离效果好,显著减少机组润滑油跑油量,提供了制冷机组的效率,同时系统的充油量更少。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所举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产品或方法作概括性例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会限制本技术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压缩机制冷系统用的新型卧式油分离器,包括横置的筒体1、出油口 81和出油口 82、及分别设置在筒体I两端区域的进气口 2和出气口 3,所述进气口 2是由直管状的上部21和弯管状的下部22连接的一体结构,所述下部22位于筒体I内,优选地,下部22的出口朝向所靠近的筒体I端部;所述进气口 2附近区域、在筒体上部设置有半圆形竖直的多孔板41和水平安装的多孔板42 ;所述筒体I中部设置有与多孔板41相邻的金属丝网5,使经多孔板41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所述金属丝网5进行二次过滤;所述筒体I中部设置有隔板6,隔板6上开设有孔10,使经金属丝网5过滤的气体通过所述孔6进入到设置在隔板6另一面的精分滤芯7内。本技术具体地,所述多孔板41垂直于筒体I中心轴,所述多孔板42平行于筒体I中心轴,组成L型设置在进气口 2周围,在所述多孔板41和所述多孔板42相邻端部之间还设置有辅助挡板11,该辅助挡板11与多孔板41连接成直线,有利于气体集中通过多孔板41,在多孔板41之前被分离的润滑油底,通过多孔板42,落入筒体I底部,且从辅助挡板的11底部缺口流向油出口 81。所述金属丝网5与所述多孔板41平行设置,使大部分经多孔板41过滤的气体直接通过该金属丝网5过滤。在所述隔板6的旁侧设置有与隔板6形成夹角的挡板9,所述挡板9在隔板6上的投影将孔I覆盖,该夹角可根据具体工况来设计其倾斜程度。此外,所述筒体I的出气口 3 —端的侧封板为椭圆形封头,与传统平盖结构不同,可减少材料重量。所述出油口 81设置在所述挡板9下方位置,所述出油口 82设置在所述出气口 3下方位置,当然,出油口 81和出油口 82的上述位置设置为优选情况,也可进行调整,如出油口 82主要收集经精分滤芯7所滤除的润滑油,只要出油口 82位于精分滤芯7和出气口 3之间的位置即可。本技术工作时,如图1所示,混合了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进入进气口 2,由于进气口 2设置的弯管状下部22,改变了气体气流方向、产生离心力使油气进行一级分离,分离后的油从下部22出口通过多孔板42落入筒体I的底部;经一级分离后的气体经多孔板41过滤,多孔板42则使从出口分离下来的油滴通过其孔滑落到筒体底部,多孔板42还可防止已经在筒体底部的油被进口的气流吹起来,再次被制冷剂带走。经过上述多孔板41,含油制冷剂气体中润滑油的含量进一步减少,经实验测定,经多孔板过滤后得气体含油量为250?850ppm ;经金属丝网5过滤的气体含油量进一步降低为45?90ppm,由于金属丝网5与精分滤芯7的进气口之间由一端距离,经金属丝网5过滤的气体通过较长的水平距离的过程中,会使得气体中所含油粒在重力作用下逐步滴落,从而完成三级分离,前述一级、二级、三级分离所的润滑油经出油口 81供给制冷机组压缩机的转动部件进行冷却和润滑;经过三级分离后得气体在进入精分滤芯7进行精分前,被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制冷系统用的新型卧式油分离器,包括横置的筒体(1)、出油口(81、82)、及分别设置在筒体(1)两端区域的进气口(2)和出气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是由直管状的上部(21)和弯管状的下部(22)连接的一体结构,所述下部(22)位于筒体(1)内;所述进气口(2)附近区域、在筒体上部设置有半圆形竖直的多孔板(41)和水平安装的多孔板(42);所述筒体(1)中部设置有与多孔板(41)相邻的金属丝网(5),使经多孔板(41)过滤后的气体通过所述金属丝网(5)进行二次过滤;所述筒体(1)中部设置有隔板(6),隔板(6)上开设有孔(10),使经金属丝网(5)过滤的气体通过所述孔(6)进入到设置在隔板(6)另一面的精分滤芯(7)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杰
申请(专利权)人:基伊埃冷冻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