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结构包括进气管、通孔出气管、可拆卸磨口和储液瓶;进气管穿过通孔出气管延伸至储液瓶圆弧口处;进气管靠近储液瓶一端设置有防倒吸装置,储液瓶位于防倒吸装置以上部位内壁四周设置有大量玻璃垂刺;防倒吸装置设置为倒圆锥体,倒圆锥体内侧面设计为内磨口,倒圆锥体内置锥形玻璃小球,锥形玻璃小球外表面设置有外磨口,内磨口与外磨口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储液瓶内壁四周设置有大量玻璃垂刺,增加了蒸馏气体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效率;进气口末端设置有防倒吸装置,避免收集液的回流,继而污染产品或降低系统真空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结构包括进气管、通孔出气管、可拆卸磨口和储液瓶;进气管穿过通孔出气管延伸至储液瓶圆弧口处;进气管靠近储液瓶一端设置有防倒吸装置,储液瓶位于防倒吸装置以上部位内壁四周设置有大量玻璃垂刺;防倒吸装置设置为倒圆锥体,倒圆锥体内侧面设计为内磨口,倒圆锥体内置锥形玻璃小球,锥形玻璃小球外表面设置有外磨口,内磨口与外磨口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储液瓶内壁四周设置有大量玻璃垂刺,增加了蒸馏气体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效率;进气口末端设置有防倒吸装置,避免收集液的回流,继而污染产品或降低系统真空度。【专利说明】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
本技术涉及医药化工减压蒸馏
,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
技术介绍
在化学、医药中间体合成过程中,减压蒸馏是产品纯化的重要方法,实验室一般使用真空油栗来提供真空,并使用玻璃冷阱来阻止易挥发气体进入油栗,保证真空度,并保护油栗。传统的玻璃冷阱(如图1所示),结构包括进气管(a)、出气管(b)和储液瓶(C),冷却表面积有限,冷却效果较差,尤其在挥发蒸汽较多、速度较快的时候,由于不能完全冷却,蒸汽大量进入真空油栗,达不到保护油栗的效果,容易导致整个系统真空度降低,增加提纯困难。除此之外,如遇到停电等突发状况,真空油栗停转,系统产生负压,使冷阱中液体或者栗油倒吸入真空体系,甚至污染产品。另外,常规冷阱在用于快速收集高温产品蒸汽,如高温裂解反应时,不能迅速将裂解产生的产品蒸汽冷凝收集,产品极易造成损耗,影响裂解反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玻璃冷阱冷却效果差、缺少防倒吸装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快速冷却蒸汽、有效保护真空油栗,提升系统真空度的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进气管(I)、通孔出气管(2)、可拆卸磨口(3)和储液瓶(6);所述通孔出气管(2)与储液瓶(6)相配合,通孔出气管(2 )和储液瓶(6 )通过可拆卸磨口( 3 )相连接;进气管(I)穿过通孔出气管(2 )延伸至储液瓶(6)圆弧口处;所述进气管(I)靠近储液瓶(6) —端设置有防倒吸装置(5),所述储液瓶(6)位于防倒吸装置(5)以上部位内壁四周设置有大量玻璃垂刺(4)。进一步,所述防倒吸装置(5)设置为倒圆锥体,倒圆锥体内侧面设计为内磨口(51),倒圆锥体内置锥形玻璃小球(52),锥形玻璃小球(52)外表面设置有外磨口( 53)。进一步,所述内磨口(51)与外磨口(53)相配合。进一步,所述防倒吸装置(5)末端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小孔(54)。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在储液瓶内壁四周设置有大量玻璃垂刺,增加了蒸馏气体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效率。2.本技术进气口末端做成倒圆锥体,倒圆锥体内侧做成内磨口,倒圆锥体内置一个锥形玻璃小球,锥形玻璃小球外表面设置有外磨口,内磨口与外磨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防倒吸装置,避免系统出现负压时,收集液的回流,污染产品或降低系统真空度。3.本技术防倒吸装置末端设置有多个小孔,可实现有效排气。3.本技术涉及的冷阱为可拆卸式,通过标准磨口连接,方便拆卸清洗,且单独破碎时只需要部分更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冷阱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倒吸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2及附图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进气管(I)、通孔出气管(2)、可拆卸磨口(3)和储液瓶(6);所述通孔出气管(2)与储液瓶(6)相配合,通孔出气管(2)和储液瓶(6)通过可拆卸磨口(3)相连接;进气管(I)穿过通孔出气管(2 )延伸至储液瓶(6 )圆弧口处;所述进气管(I)靠近储液瓶(6 ) 一端设置有防倒吸装置(5),所述储液瓶(6)位于防倒吸装置(5)以上部位内壁四周设置有大量玻璃垂刺(4)。所述防倒吸装置(5)设置为倒圆锥体,倒圆锥体内侧面设计为内磨口(51),倒圆锥体内置锥形玻璃小球(52),锥形玻璃小球(52)外表面设置有外磨口( 53)。所述内磨口(51)与外磨口(53)相配合。所述防倒吸装置(5)末端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小孔(54)。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冷阱的储液瓶内壁四周设置有大量玻璃垂刺,增加了蒸馏气体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效率;进气口末端做成倒圆锥体,倒圆锥体内侧做成内磨口,倒圆锥体内置一个锥形玻璃小球,锥形玻璃小球外表面设置有外磨口,内磨口与外磨口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防倒吸装置,避免系统出现负压时,收集液的回流,污染产品或降低系统真空度;防倒吸装置末端设置有多个小孔,可实现有效排气;冷阱为可拆卸式,通过标准磨口连接,方便拆卸清洗,且单独破碎时只需要部分更换。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技术进行描述:实施例1组装本技术涉及的冷阱,在拆卸磨口处均匀涂抹真空硅脂,装好冷阱。进气管连接减压蒸馏装置,出气管与真空油栗相连。将冷阱放入保温瓶中,并在保温瓶中倒入液氮至玻璃垂刺的高度。开启真空油栗,开始减压蒸馏,随着温度的提高,开始有低沸点气体从进气管进入,通过出气口溢出,与冷阱外壁上的玻璃垂刺接触,由于玻璃垂刺已被液氮充分冷却,气体迅速冷凝成液滴,流下,并收集在储液瓶中,这样就防止蒸汽进入油栗,造成真空度下降,影响整个减压蒸馏的进行。如果遇到突发状况,油栗停止工作,系统产生负压,将进气管末端的锥形玻璃球吸上去,玻璃小球上的外磨口与进气管末端的外磨口结合,关闭整个系统,阻止储液球里的液体从进气管倒吸入整个系统,同时阻止了真空栗油倒吸。实施例2组装本技术涉及的冷阱,在拆卸磨口处均匀涂抹真空硅脂,装好冷阱。进气管连接高温裂解装置,出气管与尾气吸收装置相连。将冷阱放入保温瓶中,并在保温瓶中倒入液氮至玻璃垂刺的高度。开始裂解反应,原料高温汽化,在载气下快速通过高温裂解炉,在炉中发生高温裂解反应,转变为产品蒸汽,并随载气进入进气管,通过出气口溢出,与冷阱外壁上的玻璃垂刺接触,由于玻璃垂刺已被液氮充分冷却,气体迅速冷凝成液滴,流下并收集在储液瓶中,而载气及尾气继续从出气口溢出,经尾气吸收装置吸收及排放,由于储液瓶的存在,使反应能够连续进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进气管(I)、通孔出气管(2)、可拆卸磨口(3)和储液瓶(6);所述通孔出气管(2)与储液瓶(6)相配合,通孔出气管(2 )和储液瓶(6 )通过可拆卸磨口( 3 )相连接;进气管(I)穿过通孔出气管(2 )延伸至储液瓶(6)圆弧口处;所述进气管(I)靠近储液瓶(6) —端设置有防倒吸装置(5),所述储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式带垂刺防倒吸玻璃冷阱,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进气管(1)、通孔出气管(2)、可拆卸磨口(3)和储液瓶(6);所述通孔出气管(2)与储液瓶(6)相配合,通孔出气管(2)和储液瓶(6)通过可拆卸磨口(3)相连接;进气管(1)穿过通孔出气管(2)延伸至储液瓶(6)圆弧口处;所述进气管(1)靠近储液瓶(6)一端设置有防倒吸装置(5),所述储液瓶(6)位于防倒吸装置(5)以上部位内壁四周设置有大量玻璃垂刺(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毅,汪云峰,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高新区达高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