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刚克专利>正文

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7275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它包括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和墙体防火保温板2或钢骨架;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由直角立边框架11、太阳能电池板12、接线盒13及压条14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斜向倾斜度θ设定为40°~80°,具体需根据安装所在地的纬度而定,以提高太阳能吸收率和光电转换效率;解决了传统太阳能电池组件直接安装在外墙上太阳能吸收率和光电转换效率低下的问题;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还是幕墙和屋面的极好的饰面板,两板有机结合,结构简单、无需三角支撑架,自重轻;与建筑完全融为一体,降低了制作安装成本,更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特别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外墙及屋面的防火保温装饰有机结合为一体的制作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太阳能电池组件一般由背板、铺粘在背板上的规格为156*156mm或125*125mm的电池片组、钢化玻璃面板、铝合金框架及接线盒构成,并通过带倾斜度的三角支撑架固定在屋面或阳台墙上,安装场地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必须借助三角支撑架,成本较高,虽然也可直接安装在坡屋面或外墙上,但安装在外墙上,太阳能电池组件无倾斜度存在对太阳能吸收率低下,光电转换效率大为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本专利技术包括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和墙体防火保温板2或钢骨架;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由直角立边框架11、太阳能电池板12、接线盒13及压条14构成,或由棱角形支撑底板1-1、太阳能电池板12-1、接线盒13、L形压条1-12′及压条14构成,或由棱角形支撑架1-1′、太阳能电池板12-1、Z型斜面板1-12′、卡扣件1-13A、接线盒13及压条14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斜向倾斜度θ是根据安装所在地的纬度而定的,设定为40°~80°,以提高太阳能吸收率和光电转换效率;解决了传统太阳能电池组件直接安装在外墙上太阳能吸收率和光电转换效率低下的问题;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既作为光伏电池组件的太阳能电池板,又是幕墙和屋面的极好的饰面板,两板有机结合,合二为一,结构紧凑简单、无需三角支撑架,自重轻,且可根据外墙立面的尺寸大小、设计造型和发电功率的要求,可由两块以上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拼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安装在幕墙或屋面或窗户上;与建筑自然和谐地完全融为一体,降低了制作安装成本,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应用范围。此外,墙体防火保温板和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之间形成的空腔绝热层,加上外层导热系数仅为0.05~0.08w/(m.k)的绝热性好的斜面电池板12也大大提高了外墙保温效果;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还可直接安装固定在幕墙钢骨架或屋面钢骨架或窗口的钢骨架上,用于可起到采光作用或作为百叶窗起到采光通风作用的幕墙或屋面或窗户,并可在透光幕墙空腔内装入霓虹灯起灯饰广告幕墙的作用;也适用于安装在如围墙或围栏带垂直立面的各种工业与民用建筑设施上及旧房外墙改造工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实例一,包括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和墙体防火保温板2或钢骨架;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由直角立边框架11、太阳能电池板12、接线盒13及压条14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由太阳能电池板12-1、Z型连接卡固板12-2及L形金属型材12-16构成,并固接在直角立边框架1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的斜向倾斜度θ设定为40°~80°。所述直角立边框架11是由左右两侧的直角形立板11-1和11-1′、上下端的连接横杆11-2和11-2′和连接角码11-3及螺栓固接而成,或由左右两侧的直角形立框11-1和11-1′和上下端的连接横杆11-2和11-2′直接焊接而成;所述直角形立板断面为Z形、在与墙面或钢骨架连接锚固的一翼边11-11的宽度为25~60mm,并预留有螺孔11-1A,另一翼为直角形立板11-12,并沿直角形立板的上端面设有支撑太阳能电池板12的斜边11-a,该斜边11-a的斜向倾斜度θ为40°~8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和Z型连接卡固板12-2的上下端相互搭接成直角;用L形金属型材12-16卡固;所述Z型连接卡固板12-2是用金属板或亚克力板或PC板或PE板或玻璃钢制成。本专利技术实例二,包括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和墙体防火保温板2或钢骨架;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由棱角形支撑底板1-1、太阳能电池板12-1、接线盒13、L形压条1-12′及压条14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固接在棱角形支撑底板1-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的斜向倾斜度θ设定为40°~8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为粘贴在斜面1-11上的宽度为70mm~190mm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为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或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或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或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或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形电池板或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电池板或有机膜形电池板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棱角形支撑底板1-1是由2个以上互为垂直成90度的斜面1-11和1-12、左右两侧端板1-13及四周边框1-14构成的L×H为420~3500mm×200~1500mm的棱角形壳体;所述斜面1-11的斜向倾斜度θ为40°~80°。本专利技术实例三,包括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和墙体防火保温板2或钢骨架;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由棱角形支撑架1-1′、太阳能电池板12-1、Z型斜面板1-12′、卡扣件1-13A、接线盒13及压条14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固接在棱角形支撑架1-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的斜向倾斜度θ设定为40°~80°。本专利技术实例四,适用于安装在起到采光通风百叶窗作用的幕墙或窗口上,包括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和墙体防火保温板2或钢骨架;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由棱角形支撑架1-1′、太阳能电池板12-1、L形压条1-12″、卡扣件1-13A、接线盒13及压条14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固接在棱角形支撑架1-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的斜向倾斜度θ设定为40°~80°。所述棱角形支撑架1-1′是由左右两侧棱角形支撑端板1-13′、L形拉撑杆1-13\及上下端横杆1-13B构成的L×H为420~3500mm×200~1500mm的棱角形支撑骨架;所述棱角形支撑端板1-13′的斜向倾斜度θ为40°~80°;所述棱角形支撑架1-1′是用金属板或玻璃钢或亚克力或PC或PE或塑钢制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的合理规格是420~2000mm×70mm~190mm×2.0~6mm(长×宽×厚)。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的电路布设及连接方法是,在电池片定位后、用涂锡铜带将电池片正负极依次串联焊接成电池串;将该电池串电路线两端正负极端分别与电池片组12-13的串联引线12-17焊接,并用连接电线12-17′将上下端所有串联引线12-17两端相互串联或串并联,最后,分别将串联或串并联后的正负极两端线与接线盒13正负极进线端对应相接。所述直角立边框架11,包括一个由一对直角形端板11-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包括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和墙体防火保温板(2)或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由直角立边框架(11)、太阳能电池板(12)、接线盒(13)及压条(14)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由太阳能电池板(12?1)、Z型连接卡固板(12?2)及L形金属型材(12?16)构成,并固接在直角立边框架(1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的斜向倾斜度θ设定为40°~80°。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25 CN 201310028583.41.一种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包括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
和墙体防火保温板(2)或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由直角
立边框架(11)、太阳能电池板(12)、接线盒(13)及压条(14)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
由太阳能电池板(12-1)、Z型连接卡固板(12-2)及L形金属型材(12-16)构成,并固接在
直角立边框架(1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的斜向倾斜度θ设定为40°~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直
角立边框架(11)是由左右两侧的直角形立板(11-1、11-1′)、上下端的连接横杆(11-2、11-2
′)和连接角码(11-3)及螺栓固接而成,或由左右两侧的直角形立框(11-1、11-1′)和上
下端的连接横杆(11-2、11-2′)直接焊接而成;所述直角形立板断面为Z形、在与墙面或钢
骨架连接锚固的一翼边(11-11)的宽度为25~60mm,并预留有螺孔(11-1A),另一翼为直角
形立板11-12,并沿直角形立板的上端面设有支撑太阳能电池板(12)的斜边(11-a),该斜边
(11-a)的斜向倾斜度θ为40°~8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太
阳能电池板(12-1)和Z型连接卡固板(12-2)的上下端相互搭接成直角;用L形金属型材(12-16)
卡固;所述Z型连接卡固板(12-2)是用金属板或亚克力板或PC板或PE板或玻璃钢制成。
4.一种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包括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
和墙体防火保温板(2)或钢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型太阳能电池组件本体(1)由棱角
形支撑底板(1-1)、太阳能电池板(12-1)、接线盒(13)、L形压条(1-12′)及压条(14)
构成;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固接在棱角形支撑底板(1-1)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2-1)
的斜向倾斜度θ设定为40°~8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太
阳能电池板(12-1)为粘贴在斜面(1-11)上的宽度为70~190mm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
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为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或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或非晶硅
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或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或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形电池板或聚合物多
层修饰电极型电池板或有机膜形电池板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棱
角形支撑底板(1-1)是由2个以上互为垂直成90度的斜面(1-11、1-12)、左右两侧端板(1-13)
及四周边框(1-14)构成的L×H为420~3500mm×200~1500mm的棱角形壳体;所述斜面(1-11)
的斜向倾斜度θ为40°~80°。
7.一种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幕墙与屋面,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刚克
申请(专利权)人:冯刚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