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茄子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61516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1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茄子的种植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种植茄子的方法,从选种、育苗、定植到田间管理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步骤简单,便于操作,易于推广,使传统子的茄种植模式得到改变,促进茄子快速生长,提高茄子抗病害能力,降低茄子病害发生率,从而使得茄子达到优质、高产,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种植茄子的方法,从选种、育苗、定植到田间管理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步骤简单,便于操作,易于推广,使传统子的茄种植模式得到改变,促进茄子快速生长,提高茄子抗病害能力,降低茄子病害发生率,从而使得茄子达到优质、高产,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专利说明】一种前子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农业栽培

技术介绍
茄子,又名落苏、矮瓜,是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茄子的营养较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钾等多种营养成分。茄子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可炒、煮、煎食、于制和盐溃。茄子在我国各省各地均有大量栽培。然而传统的茄子种植方法病虫害发生率大,收获产量低,质量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要想使茄子优质、高产不但需要改良土壤,使土地营养均衡,以及优良的种子外,同时也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茄子的种植方法,降低茄子的病害发生率,提高茄子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法方案如下:,包括以下步骤:(I)品种的选择 选择选择耐低温、早熟、长势中等,叶较小,果长棒形,长20-30厘米,皮薄肉嫩,果重50-60克,单株结果多的品种;(2)育苗①晒种、浸种、催芽将种子在太阳下晒2-3天打破休眠,然后放入50_55°C的温热水中,不断搅拌至25-300C,浸种1-2小时捞出,再放入200-250毫克/公斤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2-24小时,催芽前用细砂搓掉种皮上的粘液,然后包在湿布里,放在25-30°C处催芽,待露白率达到60%以上即可播种;②播种在温室内用育苗盘铺好8-12厘米厚的育苗土,拍平浇透水,然后将种子均匀播到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种量35-40克;③分苗以8-10厘米的株行距移栽幼苗,分苗后浇透水;前期提高昼温至25_30°C,夜温15-18°C,缓苗后降低温度,白天18-25°C,夜间15_18°C,最低不能低于10°C,茄子苗龄多在80天以上,由于苗龄长,后期易脱肥,可采用0.3%磷酸二铵根外追肥;茄子壮苗的标准为株高18-20厘米,开展度大于株高,茎粗0.7-1.0厘米,节长1.2-1.5厘米,有真叶12-15片,叶大而厚,叶色深绿,带即将开花的大花蕾,根系白色,无锈根,健壮无病;(3)定植①定植前的准备选择地势较高的沙壤土种植茄子,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5000公斤、缓释杀虫颗粒15-20公斤,粪土混匀耙平,并按50-60厘米行距开10-15厘米深的定植沟,亩施磷酸一铵30-40公斤、硫酸钾20-30公斤,施肥后覆土 4-5厘米;②定植定植期选择在麦收后的6月上旬至7月上旬,行距50-60厘米,株距40_50厘米,亩植2500-3000株,随后在沟内浇足定植水,渗后培土成垄。第二天覆膜,用1.0-1.2米宽地膜,一次扣两垄,拉成与垄同长,然后用刀片在每个植株位置划成纵口,将苗从口中引出,最后拉紧地膜,用土压严,封好定植口 ;③定植后管理a、水肥管理定植后3-4天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开始蹲苗,到门茄瞪眼时,加强中耕锄草防涝,开始暗沟灌水,地温达到16-22°C后,明暗沟均可灌水,当门茄长到3-4厘米大时开始追肥,亩追施尿素20-3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以后每隔15-20天追一次,每次亩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5-10公斤、硫酸钾3-5公斤;b、温度管理定植1-2天内中午要注意遮阳,缓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30_35°C,夜间温度控制在18 - 200C ;缓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8 - 30°C,夜间温度控制在15 — 18°C ;C、整枝打叶采用双干整枝,门茄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只留两个向上的双干,到第6-7个果摘心,以促进果实早熟,门茄瞪眼时打掉基部3片叶,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打掉底层叶,利于群体通风透光;(4)采收以萼片与果实连接处无白色环带时采收,早熟品种开花20-25天后就可采收,宜选早晨或傍晚采收。所述育苗土的制备方法如下:a、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a、泥炭土 20_30、赤玉土 10-15、鹿沼土 8-12、海泥5-10、鸡粪15-20、植物秸杆粉10-15、甘蔗渣8_12、锯木屑5-10、砻糠灰4-8、椰壳粉3-5、煤渣2-4、蛭石18-24、页岩陶粒14-18、尿素2_3、过磷酸钙1.5-2.5 ;b、取蛭石、珍珠岩加入浓度为10-15%的盐酸溶液中,水浴加热至60-70°C,保温1-2小时,取出水洗至中性,烘干,840-880°C煅烧1_2小时,冷却至室温,待用;c、取鸡粪、植物秸杆粉、锯木屑、砻糠灰、椰壳粉、甘蔗渣、煤渣混合均匀,堆积成堆,然后将尿素和过磷酸钙混合均匀,兑80-100倍量水制成溶液,均匀地撒在堆上,自然放置24-36h后,加入混合料量的3-5%加入100-150倍EM益生菌稀释液,充分搅拌均匀,堆料含水量控制在60_70%,经过5-10天发酵,温度达到55-60°C时翻动一次,累计2-3次可完成发酵;d、将上述所得的发酵物与余下原料混合均匀,即得育苗土。本专利技术自制的育苗土具有较强的保水性、透水性和通气性,且营养均衡全面,含有丰富的氮、磷、钾以及有机质等营养元素,完全满足种子出苗所需的各种养分,可以显著提高成苗率,减少苗期病虫害,节省人工,育苗周期短。所述缓释杀虫颗粒的制备方法如下:a、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麦饭石25-35、海泡石15-20、硅藻土 10-15、三聚磷酸钠4-8、白花除虫菊2_3、梧桐叶1.5-2.5、柑橘籽1_2、百部3-4、苦参2-3、马醉木1-2、麻柳叶2.5-3.5、丝瓜藤1_2、苦楝皮2_3、泽漆1_2、草木灰8-12、聚乙烯醇5-10、羧甲基纤维素4-6、海藻酸钠3-5 ;b、取麦饭石和海泡石混合均匀,720-760°C煅烧2-3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放入浓度为15-20%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1_2小时,取出水洗至中性,烘干,910-940°C煅烧1-2小时,冷却至室温,粉碎,过100-150目筛,待用;C、取白花除虫菊、梧桐叶、柑橘籽、百部、苦参、马醉木、麻柳叶、丝瓜藤、苦楝皮、泽漆混合均匀,加5-10倍量的水,煎煮提取50-60分钟,过滤,滤渣再加4-8倍量的水,煎煮提取30-40分钟,过滤,合并煎煮液,浓缩,冷冻干燥成粉末,待用;d、将步骤b制得的粉末与步骤c制得的粉末混合均匀,加入娃藻土和三聚磷酸钠,搅拌10-15分钟,湿法造粒,粒径为烘干,待用;e、取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混合均匀,加2-4倍量水,水浴加热至70-80°C并在搅拌下加入草木灰,充分搅拌均匀后均匀喷涂在步骤d制得的颗粒表面,烘干,即得成品。本专利技术整地施基肥时添加有缓释杀虫颗粒,具有缓释杀虫作用,广谱性强,耐雨水冲刷,可以有效防止土传病害的发生,降低或避免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茄子的品质和产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种植茄子的方法,从选种、育苗、定植到田间管理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步骤简单,便于操作,易于推广,使传统子的茄种植模式得到改变,促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茄子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的选择选择选择耐低温、早熟、长势中等,叶较小,果长棒形,长20?30厘米,皮薄肉嫩,果重50?60克,单株结果多的品种;(2)育苗①晒种、浸种、催芽将种子在太阳下晒2?3天打破休眠,然后放入50?55℃的温热水中,不断搅拌至25?30℃,浸种1?2小时捞出,再放入200?250毫克/公斤赤霉素溶液中浸泡12?24小时,催芽前用细砂搓掉种皮上的粘液,然后包在湿布里,放在25?30℃处催芽,待露白率达到60%以上即可播种;②播种在温室内用育苗盘铺好8?12厘米厚的育苗土,拍平浇透水,然后将种子均匀播到床面上,每平方米播种量35?40克;③分苗以8?10厘米的株行距移栽幼苗,分苗后浇透水;前期提高昼温至25?30℃,夜温15?18℃,缓苗后降低温度,白天18?25℃,夜间15?18℃,最低不能低于10℃,茄子苗龄多在80天以上,由于苗龄长,后期易脱肥,可采用0.3%磷酸二铵根外追肥;茄子壮苗的标准为株高18?20厘米,开展度大于株高,茎粗0.7?1.0厘米,节长1.2?1.5厘米,有真叶12?15片,叶大而厚,叶色深绿,带即将开花的大花蕾,根系白色,无锈根,健壮无病;?(3)定植???①定植前的准备选择地势较高的沙壤土种植茄子,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5000公斤、缓释杀虫颗粒15?20公斤,粪土混匀耙平,并按50?60厘米行距开10?15厘米深的定植沟,亩施磷酸一铵30?40公斤、硫酸钾20?30公斤,施肥后覆土4?5厘米;????②定植定植期选择在麦收后的6月上旬至7月上旬,行距50?60厘米,株距40?50厘米,亩植2500?3000株,随后在沟内浇足定植水,渗后培土成垄;第二天覆膜,用1.0?1.2米宽地膜,一次扣两垄,拉成与垄同长,然后用刀片在每个植株位置划成纵口,将苗从口中引出,最后拉紧地膜,用土压严,封好定植口;③定植后管理a、水肥管理定植后3?4天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开始蹲苗,到门茄瞪眼时,加强中耕锄草防涝,开始暗沟灌水,地温达到16?22℃后,明暗沟均可灌水,当门茄长到3?4厘米大时开始追肥,亩追施尿素20?3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以后每隔15?20天追一次,每次亩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5?10公斤、硫酸钾3?5公斤;b、温度管理定植1?2天内中午要注意遮阳,缓苗期白天温度控制在30?35℃,夜间温度控制在18-20℃;缓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温度控制在15-18℃;c、整枝打叶采用双干整枝,门茄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只留两个向上的双干,到第6?7个果摘心,以促进果实早熟,门茄瞪眼时打掉基部3片叶,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打掉底层叶,利于群体通风透光;(4)采收???以萼片与果实连接处无白色环带时采收,早熟品种开花20?25天后就可采收,宜选早晨或傍晚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晓芸吕从广
申请(专利权)人:和县常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