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丙烯拥有众多优点,例如,比水轻、弯曲模量和熔点都比较高、加工性能良好、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制造聚丙烯所需的丙烯原料便宜易得等。虽然聚丙烯材料拥有这些优点,然而在某些领域,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使其在具备较高的熔体质量流动指数时,等规度较低;而等规度较高时,熔融指数较低。现有技术中,当丙烯聚合物的等规度为96-99%时,根据ASTM D1238-99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往往只能为0.5-35克/10分钟;而根据ASTM D1238-99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40-50克/10分钟时,丙烯聚合物的等规度仅为91-95%时。上述情况造成对聚丙烯在特定的熔融指数下,具有较高的等规度要求的领域得不到应用。因此有必要改变聚丙烯的性能,以适应这些领域的使用需求。由于聚丙烯的各项性能相互牵制,一个性能指标的提高往往可能会导致另一个性能指标的下降,因此,改变聚丙烯的性能并不简单。在薄壁注塑领域,要求聚丙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丙烯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产品的重均分子量为1.5‑3.4×105,分子量分布指数为3‑15,所述聚丙烯产品的等规指数为96.5‑99.5%,且所述聚丙烯产品的熔体流动速率与等规指数的数值满足下式:‑0.258ln(x)+98.97‑0.28≤y≤‑0.258ln(x)+98.97+0.28其中,y为聚丙烯产品的等规指数,x为聚丙烯产品的根据ASTMD1238‑99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单位为g/10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产品的重均分子量为
1.5-3.4×105,分子量分布指数为3-15,所述聚丙烯产品的等规指数为
96.5-99.5%,且所述聚丙烯产品的熔体流动速率与等规指数的数值满足下式:
-0.258ln(x)+98.97-0.28≤y≤-0.258ln(x)+98.97+0.28
其中,y为聚丙烯产品的等规指数,x为聚丙烯产品的根据ASTM
D1238-99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单位为g/10分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产品,其中,所述聚丙烯产品的重均
分子量为1.55-3.3×105,分子量分布指数为3.5-6,所述聚丙烯产品的等规指
数为97-99%。
3.一种聚丙烯产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烯烃聚合条件下,在催
化剂存在下,将丙烯或者丙烯与乙烯和/或α-烯烃的混合物进行聚合,得到
聚丙烯产品,所述催化剂含有固体组分、烷基铝化合物和外给电子体化合物,
所述固体组分含有镁、钛、卤素和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
物含有1,3-二醚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组分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将含镁载体与第一钛化合物反应,并在所述含镁载体与第一钛化
合物反应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一个或多个时间段内加入内给电子体;
(2)将步骤(1)得到的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并将固液分离得到的固体
产物与第二钛化合物接触,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温度为-10℃至120℃、时间
大于4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接触条
件包括温度为0-120℃、时间为8-24小时;优选地,接触的温度为25-120℃、
\t时间为8-24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2)中,所述固体产
物与第二钛化合物的重量比为0.1-80:100,优选为5-15:10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1,3-二醚类化合物具
有式(Ⅰ)所示的结构:
其中,R1和R2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C1-C20的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或C7-C20的芳烷基;R3-R8可以为相同或不同,且
各自可以为氢、卤素、C1-C20的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C7-C20的芳烷基、或者R3-R8中的两个或多个键合形成的环结构;优选地,R1和
R2相同或不同,且各自独立地为C1-C10的烷基;R3、R4、R7和R8均为氢;
R5和R6相同或不同,且各自为C1-C18的烷基、C3-C18的环烷基、C6-C18的芳
基、C7-C18的芳烷基、或者R5和R6相互键合形成的环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1,3-二醚类化合物为
2-(2-乙基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丁基-1,3-
二甲氧基丙烷、2-仲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
2-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苯基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环己基乙
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对-氯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2-(二苯基甲基)-1,3-
\t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环戊基-1,3-二甲氧基
丙烷、2,2-二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
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丙基-1,3-
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苄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乙基-1,3-二甲氧
基丙烷、2-甲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苯基-1,3-二甲氧基丙
烷、2-甲基-2-环己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双(2-环己基乙基)-1,3-二甲氧基
丙烷、2-甲基-2-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甲基-2-(2-乙基己基)-1,3-二甲
氧基丙烷、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二苯基-1,3-二甲氧基丙烷、
2,2-二苄基-1,3-二甲氧基丙烷、2,2-双(环己基甲基)-1,3-二甲氧基丙烷、2-异
丁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烷、2-(1-甲基丁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
烷、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2-苯基-2-异丙基-1,3-二甲氧基丙
烷、2-苯基-2-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永泰,夏先知,刘月祥,张纪贵,李威莅,高富堂,赵瑾,谭扬,高平,彭人琪,乔素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