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温控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718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1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温控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测温输出模块、参考电压输出模块和开关电流模块;工作时,测温输出模块用于采集外部电路器件的温度,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开关电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输出用于控制外部电路器件温度的致冷或致热电流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模拟器件实现控温功能,器件简单,电路可靠,并且经试验验证,控温精度可以达到万分之五,实现了高灵敏度控温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温控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测温输出模块、参考电压输出模块和开关电流模块;工作时,测温输出模块用于采集外部电路器件的温度,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开关电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输出用于控制外部电路器件温度的致冷或致热电流信号。本技术采用模拟器件实现控温功能,器件简单,电路可靠,并且经试验验证,控温精度可以达到万分之五,实现了高灵敏度控温的目的。【专利说明】一种模拟温控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温控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模拟温控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在航天科技、智能家电、仪器检测、食品加工等领域控温电路产品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航天科技,仪器检测等行业,控温使用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其对温度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数字温控电路采用集成芯片来进行控温,由于大部分集成芯片采用PWM进行控制和驱动,在电路中容易产生频率干扰,造成产品功能性故障,即现有的温控电路不能满足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温控电路,其目的在于提高灵敏度和降低成本,由此解决现有数字温控电路较复杂,成本较高且可靠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拟温控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测温输出模块、参考电压输出模块和开关电流模块;工作时,测温输出模块用于采集外部电路器件的温度,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开关电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输出用于控制外部电路器件温度的致冷或致热电流信号。更进一步地,测温输出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在+5V电压与-5V电压之间的参考电阻Rl和测温电阻Rs ;所述参考电阻Rl和测温电阻Rs的串联连接端作为所述测温输出模块的输出端。更进一步地,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反相比较器,所述反相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反相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作为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测温输出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反相比较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更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电流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V1、第二开关管V2、第三开关管V3、第四开关管V4、电容Cl、电容C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2、电阻R8和电阻RT ;第一开关管Vl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管V2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Vl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4连接至+5V电压,第一开关管Vl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V2的第一端连接后接地;第二开关管V2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5连接至-5V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管Vl的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Vl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二开关管V2的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V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导通或截止;第三开关管V3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6连接至第一开关管Vl的控制端,第三开关管V3的第一端连接至+5V电压,第三开关管V3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l连接至第三开关管V3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V3的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V3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导通或截止;第四开关管V4的控制端通过电阻R7连接至第二开关管V2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管V4的第一端通过电容C2连接至第四开关管V4的控制端,第四开关管V4的第二端连接至-5V电压;所述第四开关管V4的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第四开关管V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导通或截止;电阻R2的一端作为所述开关电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管Vl的控制端;电阻R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开关管V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V4的第一端;电阻R8和电阻RT依次串联连接在第三开关管V3的第二端与地之间。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PN型MOS管,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NP型MOS管;NPN型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NPN型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PNP型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PNP型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PNP型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关管为PNP型MOS管,所述第四开关管为NPN型MOS管;PNP型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PNP型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PNP型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NPN型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NPN型MOS管的漏极作为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NPN型MOS管的源极作为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本技术采用模拟器件实现控温功能,器件简单,电路可靠,并且经试验验证,控温精度可以达到万分之五,实现了高灵敏度控温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模拟温控电路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模拟温控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模拟温控电路,如图1所示,该模拟温控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测温输出模块、参考电压输出模块和开关电流模块;工作时,测温输出模块用于采集外部电路器件的温度,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开关电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输出致冷或致热电流信号。本技术提供的模拟温控电路采用了最少的元器件,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功耗、节约了成本。如图2所示,测温输出模块包括依次串联连接在+5V电压与-5V电压之间的参考电阻Rl和测温电阻Rs ;参考电阻Rl和测温电阻Rs的串联连接端作为所述测温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其中参考电阻Rl的阻值与测温电阻Rs的阻值相等。参考电压输出模块包括反相比较器,所述反相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反相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作为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测温输出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反相比较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开关电流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V1、第二开关管V2、第三开关管V3、第四开关管V4、电容Cl、电容C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2、电阻R8和电阻RT ;第一开关管Vl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管V2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Vl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4连接至+5V电压,第一开关管Vl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V2的第一端连接后接地;第二开关管V2的第二端通过电阻R5连接至-5V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管Vl的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Vl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导通或截止;所述第二开关管V2的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V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温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测温输出模块、参考电压输出模块和开关电流模块;工作时,测温输出模块用于采集外部电路器件的温度,参考电压输出模块用于将采集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开关电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电压输出模块输出的高电平信号或低电平信号输出用于控制外部电路器件温度的致冷或致热电流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知芳车伟伟高枫潘静卜新华薛东峡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红峰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