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窃电电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6746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1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窃电电表,它接设于电网供电线与电网用户负载之间,其包括表壳和与之相配合的近红外读数装置,其中在所述表壳内设置有接线端、处理器和红外通讯部,所述红外通讯部电连接至处理器,电网供电线的L线和N线通过所述接线端接入所述电表,且进一步包括降压部、模拟输入部、电源检测部和强磁检测部,所述接线端分接至模拟输入部和降压部,所述模拟输入部电连接至处理器,所述降压部分别通过电源检测部和强磁检测部电连接至处理器,其中所述红外通讯部与近红外读数装置相互配合连接,通过红外通讯方式加以相互通讯耦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止窃电事故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窃电电表,它接设于电网供电线与电网用户负载之间,其包括表壳和与之相配合的近红外读数装置,其中在所述表壳内设置有接线端、处理器和红外通讯部,所述红外通讯部电连接至处理器,电网供电线的L线和N线通过所述接线端接入所述电表,且进一步包括降压部、模拟输入部、电源检测部和强磁检测部,所述接线端分接至模拟输入部和降压部,所述模拟输入部电连接至处理器,所述降压部分别通过电源检测部和强磁检测部电连接至处理器,其中所述红外通讯部与近红外读数装置相互配合连接,通过红外通讯方式加以相互通讯耦合。本技术能够有效防止窃电事故发生。【专利说明】防窃电电表
本技术涉及电网电功率测量技术,更特定言之,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通讯的单相单线单表。此电表采用单线设计,并能够有效防止窃电事故发生。本技术第一优选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在缺少零线的窃电情况下仍能够实现计量通讯的智能电子式电表。本技术第二优选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新颖接线端的防窃电电子式电表。
技术介绍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满足规约:IEC62052-11, IEC62053-21,以及 IEC62056-61电表是一种能够对电力系统用户的用电量进行计量和传输的电测量装置,它主要是通过对电力系统电力线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模拟量采样,获得电流和电压模拟量信号,再对这些模拟量信号进行处理得出数据信息。随着电力系统输电配电等设备和条件的持续改进,对电力系统用户的电测量设备也进行了不断的改良,并且逐步出现了智能电表和复费率电表等智能电测量设备,以满足电力系统的多种需求。当前,对于单相电表而言,在设备的性能上已经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但随之产生了问题,例如电表本身成本不断增高,而且设计较为复杂繁琐,某些功能并未被行之有效地运用,同时,多数电表不具备防窃电功能,仅通过在电表表箱进行加固等结构变化来避免窃电发生,但这种方法并不有效。也有制造商研发出防窃电电表,但是仅仅是通过表计外壳铅封来实现防窃电,因此作用并不明显。CN202159083U公开了一种防窃电电表,并公开了电池供电电路这个技术特征,它与单片机和计量芯片相连接。此技术方案仅体现了其通过检测火线是否有电流来测定是否发生断电,但无法真正解决断电原因和正常计量的问题。同时,其技术原理存在一种不确定性,即没有完全考虑到窃电的不同情况,即窃电并非仅破坏零线,例如出现反接或者短接等情况时,这个电路将失去其所描述的作用。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对电表的数据编程是通过近红外读数装置来实现的,通常用铁质材料制作的红外吸盘固定在电表表壳内侧或外侧近红外发光管的上方,近红外读数装置装配有磁环,当需要读取数据时,将读数装置的磁环吸附在电能表壳的红外吸盘上。其缺陷在于成本高,表壳上的红外吸盘及读数装置中的磁环均会增加产品的成本;读数装置体积大,分量重,磁环需具有较强的磁性,增加了读数装置的重量及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防窃电电表,它接设于电网供电线与电网用户负载之间,其改进设计在于:包括表壳和与之相配合的近红外读数装置,其中在所述表壳内设置有接线端、处理器和红外通讯部,所述红外通讯部电连接至处理器,电网供电线的L线和N线通过所述接线端接入所述电表,且进一步包括阻容降压部、模拟输入部、电源检测部和强磁检测部,所述接线端分接至模拟输入部和降压部,所述模拟输入部电连接至处理器,所述降压部分别通过电源检测部和强磁检测部电连接至处理器,其中所述红外通讯部与近红外读数装置相互配合连接,通过红外通讯方式加以相互通讯耦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壳内固定有铁柱,所述近红外读数装置内固定有磁柱,所述铁柱与所述磁柱的位置相对应并可吸附在一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包括L进线端、N进线端、L出线端和N出线端,其中所述L进线端和N进线端接设电网供电线,所述L出线端和N出线端接设电网用户负载,所述L进线端分接至N进线端、L出线端,并进一步连接至N出线端;或者所述接线端包括L进线端、N进线端、L出线端和N出线端,并进一步包括一个接地端,其中所述L进线端和N进线端接设电网供电线,所述L出线端和N出线端接设电网用户负载,所述L进线端分接至N进线端、L出线端,并进一步连接至N出线端,所述接地端连接于N进线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输入部包括L线锰铜电流采样部、N线CT电流采样部和电压采样部,所述L线锰铜电流采样部的输入端接设于L进线端与N出线端之间,所述N线CT电流采样部和电压采样部的输入端接设于L进线端与N进线端之间,所述L线锰铜电流采样部、N线CT电流采样部和电压采样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处理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拟输入部包括L线锰铜电流采样部、N线CT电流采样部和电压采样部,所述L线锰铜电流采样部的输入端接设于L进线端与N出线端之间,所述N线CT电流采样部和电压采样部的输入端接设于L进线端与N进线端之间,所述L线锰铜电流采样部、N线CT电流采样部和电压采样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处理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压部包括阻容降压部、取电CT部和稳压部,所述阻容降压部的输入端连接于L进线端,所述稳压部输入端分别电连接于阻容降压部和取电CT部,所述稳压部输出端电连接于电源检测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压部包括阻容降压部和稳压部,所述阻容降压部的输入端连接于L进线端,所述稳压部输入端分别电连接于阻容降压部,所述稳压部输出端电连接于电源检测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中,所述降压部包括阻容降压电路、取电CT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阻容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L进线端,所述稳压电路输入端分别电连接于阻容降压电路和取电CT电路,所述稳压电路输出端电连接于电源检测电路。在所述的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中,所述接线端包括L进线端、N进线端、L出线端和N出线端,并进一步包括一个接地端,其中所述L进线端和N进线端接设电网供电线,所述L出线端和N出线端接设电网用户负载,所述L进线端分接至N进线端、L出线端,并进一步连接至N出线端。在所述的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中,所述模拟输入电路包括L线锰铜电流采样电路、N线CT电流采样电路和电压采样电路,所述L线锰铜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接设于L进线端与N出线端之间,所述N线CT电流采样电路和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接设于L进线端与N进线端之间,所述L线锰铜电流采样电路、N线CT电流采样电路和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处理器。在所述的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中,所述接地端连接于N进线端。在所述的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中,所述降压部包括阻容降压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阻容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L进线端,所述稳压电路输入端分别电连接于阻容降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输出端电连接于电源检测电路。在所述的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中,所述红外通讯电路进一步包括一个红外通讯端口,它与一个外部红外读数接口相互连接。在所述的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中,所述红外通讯端口与外部红外读数接口之间卡合连接,通过红外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所述的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中,所述输入电路包括显示电路和编程电路,在所述的单相单线防窃电电表中,所述显示电路设有显示控键,并电连接至单片机。在所述的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防窃电电表,它接设于电网供电线与电网用户负载之间,其改进设计在于:包括表壳和与之相配合的近红外读数装置,其中在所述表壳内设置有接线端、处理器和红外通讯部,所述红外通讯部电连接至处理器,电网供电线的L线和N线通过所述接线端接入所述电表,且进一步包括降压部、模拟输入部、电源检测部和强磁检测部,所述接线端分接至模拟输入部和降压部,所述模拟输入部电连接至处理器,所述降压部分别通过电源检测部和强磁检测部电连接至处理器,其中所述红外通讯部与近红外读数装置相互配合连接,通过红外通讯方式加以相互通讯耦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建成王永红陈丹蓉
申请(专利权)人: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