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800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279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9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800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它包括防晕球、管母线固定金具、万向节悬吊组件、避雷器连接架和两根过流铜线。防晕球为上、下半球连接而成的壳体,壳体上分别设有顶口、两侧口和吊耳。管母线固定金具包括一对U形半套,每一U形半套顶部间隔设置有三个连接端,两U形半套两侧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壳体内的四个吊耳上。万向节悬吊组件铰接连杆的螺纹杆连接避雷器连接架、中部为具有相互垂直铰接孔的一铰接件、下部铰接座连接管母线固定金具。每一过流铜线弯制呈弧形后,其一端连接避雷器连接架,另一端连接U形半套的连接端,形成一个柔性过流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800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结构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800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它包括防晕球、管母线固定金具、万向节悬吊组件、避雷器连接架和两根过流铜线。防晕球为上、下半球连接而成的壳体,壳体上分别设有顶口、两侧口和吊耳。管母线固定金具包括一对U形半套,每一U形半套顶部间隔设置有三个连接端,两U形半套两侧连接端分别连接在壳体内的四个吊耳上。万向节悬吊组件铰接连杆的螺纹杆连接避雷器连接架、中部为具有相互垂直铰接孔的一铰接件、下部铰接座连接管母线固定金具。每一过流铜线弯制呈弧形后,其一端连接避雷器连接架,另一端连接U形半套的连接端,形成一个柔性过流回路。本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800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结构中。【专利说明】一种800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金具,特别是关于一种SOO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行与在建直流工程最多、容量最大、线路最长的直流输电大国。直流换流站中的阀厅金具一般可分为阀厅连接金具、防晕(球)、屏蔽半环及一些过渡转接金具。随着直流输电电压的提高,阀厅金具也越来越成为阀厅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我国正在实施的换流站阀厅金具基本上从国外采购,费用较高。考虑到我国远景规划建设的超高压和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较多,若每个工程的阀厅及直流场金具均采购自外方,不但费用较高,而且工期也得不到保证,也不符合我国一直贯彻的核心技术国产化的方针,即一定要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实现超高压乃至特高压阀厅金具的国产化。换流站阀厅为一个封闭空间,由于阀厅内设有阀塔、套管、电压互感器等重要设备,交、直流的变换也是在阀厅内进行,因此阀厅对电晕和无线电干扰特别严格。同时由于阀厅空间有限,阀厅内金具布置错综复杂,其对金具结构要求特别严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防晕球内悬吊的管母线能够与避雷器连接位置调节及过流的SOO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SOO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防晕球、一管母线固定金具、一万向节悬吊组件、一避雷器连接架和两根过流铜线;所述防晕球为一由上半球和下半球连接而成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一顶口,所述壳体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横穿管母线的两侧口,所述两侧口上方的壳体内壁设置有四个吊耳;所述管母线固定金具包括一对通过螺栓连接的U形半套,每一所述U形半套的顶部间隔设置有三个连接端,两侧的四个所述连接端分别连接相应位置的四个所述吊耳;所述万向节悬吊组件包括一上部具有螺纹杆的一铰接块,中部为一具有相互垂直铰接孔的一铰接件,下部为一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两端连接所述U形半套位于中部的两所述连接端;所述避雷器连接架包括一连接法兰盘,所述法兰盘顶面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支杆连接一安装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的连接环,所述铰接块的螺纹杆穿过所述法兰盘的中心,并通过螺母及平弹垫固定所述避雷器连接架置于所述防晕球的顶口处;每一所述过流铜线弯制呈弧形后,其一端连接所述避雷器连接架的法兰盘,另一端连接所述U形半套位于中部的连接端,通过两根所述过流铜线的连接形成,管母线的电流依次连通所述管母线固定金具、所述过流铜线、所述避雷器连接架连接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形成一个柔性过流回路。所述壳体和所述万向节悬吊组件均为绝缘体。所述避雷器连接架、所述管母线固定金具和所述过流铜线均为过流通路的导体。所述壳体外表面通过抛光和打磨工艺加工成光洁的圆弧面,所述壳体上开设的顶口和两侧口的各开口边均向所述壳体内部折弯。所述壳体的顶口和两侧口均不接触所述管母线和所述避雷器连接架。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采用在防晕球内采用万向节悬吊组件上部连接避雷器连接架,下部连接管母线固定金具,由于中部的连接件可以前后、左右摆动,因此可以方便灵活对壳体进行多方向调节,有效保证管母线与避雷器连接架连接位置。2、本专利技术由于管母线固定金具采用一对U形半套并通过螺栓悬吊卡箍在管母线上,同时也是防晕球和过流铜线的安装落脚点,管母线固定金具的结构设计型式保证了整套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的结构紧凑,因此可以合理节省了防晕球的内部空间。3、本专利技术的防晕球内由于采用四个吊耳连接管母线固定金具,因此可以便于各位置安装调节。4、本专利技术的防晕球外表面由于经过抛光工艺加工成光洁的圆弧面,防晕球顶部设置有连接避雷器的顶口,下部设置有横穿管母线的两侧口,而顶口和两侧口均不与管母线、避雷器连接架不接触,且每一开口处向球体内部折弯成圆弧状,因此可以有效防止电晕。5、本专利技术的每一过流铜线由于弯制呈弧形后,其一端连接避雷器连接架,另一端连接管母线固定金具,因此可以有效保证电流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与管母线之间形成一柔性过流回路。本专利技术可以广泛用于SOOkV阀厅用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连接金具结构之中使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下半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管母线固定金具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万向节悬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侧视示意图图10是图8的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一防晕球10、一管母线固定金具20、一万向节悬吊组件30、一避雷器连接架40和两根过流铜线50。如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防晕球10为一由上半球11和下半球12连接而成的壳体,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一顶口 13,壳体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横穿管母线I的两侧口 14、15,两侧口 14、15上方的壳体内壁设置有四个吊耳16。如图6、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管母线固定金具20包括一对通过螺栓连接的U形半套21,每一 U形半套2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三个连接端22,两侧的四个连接端22分别连接相应位置的四个吊耳16 ;如图8?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万向节悬吊组件30包括上部为具有螺纹杆的一铰接块31、中部为具有相互垂直铰接孔的一铰接件32、下部为一铰接座33,铰接座33两端连接U形半套21位于中部的两连接端22。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避雷器连接架40包括一连接法兰盘41,法兰盘41顶面通过间隔设置的若干支杆42连接一安装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的连接环43,铰接块31的螺纹杆穿过的法兰盘41的中心,并通过螺母及平弹垫固定避雷器连接架40置于防晕球10的顶口 13处。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每一过流铜线50弯制呈弧形,其一端连接避雷器连接架40的法兰盘41,另一端连接U形半套21位于中部的连接端22。通过两根过流铜线50的连接,管母线I的电流依次连通管母线固定金具20、过流铜线50、避雷器连接架40连接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形成一个柔性过流回路,当被保护设备两端产生过电压时,通过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的电流迅速增大,换流器高压端避雷器迅速释放能量从而限制被保护设备两端的过电压。上述实施例中,防晕球10和万向节悬吊组件30均为绝缘体。避雷器连接架40、管母线固定金具20和过流铜线50均为过流通路的导体。上述实施例中:壳体外表面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岩马为民陈东杨媛乐波付颖杜晓磊程炜刘思源王海猷陈雷秦海波顾莉孙运涛陈作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南京线路器材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