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滤机进行固体-液体分离时被榨料装料量的确定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2025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用一个具有一个压榨元件(6)的压榨机进行的固体-液体分离中,确定被榨料(7)的装料量是借助对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图的研究来进行的。在这种关系图中,通过不同的工作点位置连接的特性曲线和一个虚拟的工作点可确定每个压榨过程的出汁率和加料效率的变化并从而确定待用的再加料量,即通过预选自由的过程参数使固体-液体分离过程达到最佳的出汁率和加料效率。 该方法可使装料时间与被榨料的可压榨性自动配合。因此能自动地和在不给定额定值的情况下加进可压榨性很不同的被榨料(7),使压滤机的出汁率和榨汁效率达到最佳状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用一个包括一个压榨腔的,在压榨腔内,通过多个相继的行程过程,被榨料在受到加压的压榨元件的作用下被榨出液体,并在每个行程过程中,在分离过程的装料阶段把一定的装料量加入压榨腔内。在这类非连续式的压滤机中,被榨料中的液体成分在压力作用下经过过滤器被导出机外。在压榨过程中,压力直接通过一个刚性的压板用气动或液压经一个柔性薄膜作用在被榨料上。在开始加料时的问题在于必须把多大量的被榨料预先装到压榨腔内,才能使首次压榨具有足够的被榨料。其中必须注意,在压板或薄膜前进时的有效过滤面积和压榨腔的瞬时体积之间的比值必须大于压榨元件后退时的比值。对下一个装料过程提出的问题在于,压榨元件每个行程的后续装料量应为多大,才能达到有利的榨汁效果。就待处理的被榨料而言,有机和无机被榨料所产生的问题各不相同。有机被榨料在压榨机中的可压榨性在各批加料中存在很大变化。为达到接近最佳的压榨过程,靠手工使过程参数随时得到相应的配合,操作人员必须具有很多的经验并在加料过程中连续监视压榨机。使过程参数实现自动匹配的努力至今尚未成功。在压榨过程中对过程进行有实用价值的模型检测也一直没有成功。首先在向压榨机加料方面对操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用卧式压滤机压榨水果时,譬如要求如下给定值总装料量总装料量与被榨料的可压榨性有很大关系。可压榨性差的被榨料只允许较小的总装料量,而可压榨性好的被榨料则允许较大的总装料量。预装料量预装料量的条件与总装料量的条件相同。预装料量过小或过大都对出汁率与效率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每个活塞行程的装料量在公开的压榨方法中,在预装料结束后,活塞式压滤机的每个活塞行程都要续加一定量的被榨料,按此方式续加被榨料,直至总和达到给定的总加料量为止。作为过程参数的这个加料量的适当选择也与被榨料的可压榨性有很大关系。总之,单凭压榨机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得出的压榨结果差别很大,因为,手工给定过程参数由于需要估计,很难使压榨过程达到最佳的出汁率和加料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在压滤机中,通过一个被榨料装料量的最佳确定和使用方法来消除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步骤来解决以上问题1)在测量加料效率和出汁率的情况下进行一个装料和压榨过程,该装料和压榨过程在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得出具有已知加料效率和出汁率的第一个工作点;2)为至少一个随后的、在出汁率和加料效率关系图中得出第二个工作点的第二个装料和压榨过程确定至少一个用于第二个工作点的过程参数,然后应用装料和压榨过程中固体-液体分离的加料效率和出汁率的变化关系,在中间加入一个虚拟的工作点的情况下确定和使用所需要的装料量,以便在分离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出汁率和加料效率,其中,由第一个工作点向虚拟的工作点的转移是通过一个纯装料过程实现的,而由虚拟的工作点向第二个工作点的转移是通过一个纯压榨过程实现的,并且假定,那些通过一个纯压榨过程来区别的工作点的连接线在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在出汁率最大和加料效率为零的一个共同工作点上相交或者相互平行。可从权利要求书中看出该方法的优选的实施形式。在以下的描述和附图中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为附图说明图1表示具有压榨活塞的压滤机的断面示意图及在不同的调整过程中活塞行程和加料的时间变化过程图;图2表示具有压榨活塞的压滤机的断面示意图及在其它的调整过程中活塞行程和加料的时间变化过程图;图3表示在装入被榨料时在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得出的不同工作点;图4表示总装料量不同时在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得出的不同的压榨特性;图5表示出汁率与加料效率关系图中的不同调整过程及其对压榨过程的影响;图6表示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的一个以恒定的加料效率作为给定过程参数的调整过程;图7表示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的一个以恒定的出汁率作为给定过程参数的调整过程;图8表示在一个装料过程中没有同时在压榨活塞上作用压力时在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得出的不同工作点;图9表示在一台活塞式压滤机上按本专利技术装料和压榨过程在出汁率与加料效率图中得出的不同工作点;图10表示在给定目标条件下,在一个活塞式压滤机上按本专利技术的装料和压榨过程在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得出的不同工作点。图1表示一个公开类型的卧式活塞式压滤机的示意图,该压滤机包括一个外壳11。在外壳11内有一个压榨活塞6,该活塞固定在一个活塞杆14上。活塞杆14可运动地装在一个液压缸中并通过活塞6实施压榨过程。借助一个泵8,经过一个可封闭的装料口把被榨料7装入压滤机外壳11内,并有许多排液元件(图中未示出)穿过被榨料7。在压榨过程中,排液元件在活塞6的压力作用下把被榨料7中的汁疏导到一个通往机外的排液管道10内。被榨料可以是水果,液体也就是果汁。在一般情况下,压榨的公知的工艺过程如下装料过程-活塞6被抽回并同时通过装料口装入被榨料7。压榨过程-图1所示的整个压榨单元绕中心轴旋转,-压榨活塞6在压力作用下向前移动,-通过压榨,果汁从被榨料中分离出来,-压力停止。翻松过程-压榨活塞6在图1所示的整个压榨单元的旋转中被抽回,翻松剩余的被榨料。继续的压榨过程-作为对一批加料的压榨,必须多次重复压榨和翻松这两个工艺步骤,直至达到所希望的最终榨净状态为止。排空过程-打开压滤机外壳11,排出榨渣物。现借助图1详细描述活塞式压滤机中的工艺过程。在图1中,除了上面已经叙述过的活塞式压滤机的示意图外,还示出了介于位置HM和HS之间的活塞行程和装料过程F与时间t的关系。如压滤机外壳11旁的时间曲线图所示,在开始时借助泵8经过装料口把被榨料7连续装入压榨腔内。同时,活塞6由位置HM向前运动并在到达位置HS时立即重新返回原来位置HM。该过程被多次重复。用F标示的线条表示同时进行的连续“预装料”过程。当压榨活塞6在其前进中不再达到位置HS时,就意味着“预装料”过程结束。然后,在下一个步骤中只进行非连续式的加料,这些非连续式加料分别以压榨活塞6的后退开始。首先通过装料量的调整使压榨活塞6在每个行程过程中总是达到一个位于HS之前的相同终点位置。在下一个步骤中,活塞在每次装料后所达到的位置离位置HS越来越远。装料量调整是为了在每个行程和压榨过程中使压榨过程的出汁率或效率恒定不变。如果活塞6在前进中达到位置HE,则活塞6在下一个步骤中再次前进到恒定的终点位置,直至把所需的总装料量装完为止,并且以后的压榨行程只在没有装料过程F的情况下进行。图2与图1类似,在用相同符号表示相同内容的情况下示出了相互分离的装料和压榨过程。在用线条F表示的“预装料”开始前,活塞6前进到终点位置HS。在跟着进行的预装料中,活塞6没有被锁定,活塞6在不进行压榨行程的情况下被唧入压力推回到位置HM。在预装料结束后,在没有装料过程的情况下通过多次行程进行“预压榨”。然后,当活塞超越行程位置HN时,在没有压榨行程的情况下再进行一次装料,在此之后,在没有装料过程F的情况下进行其它的压榨行程。以上作为举例描述的不同调节的压榨过程可用图3所示的、适于做基本研究的出汁率与加料效率的关系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加料效率L=(被榨料的加入量)/(消耗的工作时间)出汁率A=(产生的果汁量)/(被榨料的消耗量)在图3中用1表示的工作点相当于压滤机的一个瞬时工作状态,该工作状态是图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用一个包括一个压榨腔(11)的压滤机进行的固体-液体分离中确定和应用被榨料(7)的装料量的方法,在压榨腔(11)内,通过压榨元件(6)在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多个相继的行程过程从被榨料(7)榨出液体,在每个行程过程中,在分离过程的装料阶段把一定的装料量加入压榨腔(11)内,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骤: 1)在测量加料效率(L)和出汁率(A)的情况下进行一个装料和压榨过程,这一装料和压榨过程在出汁率和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得出第一个具有已知加料效率(L1)和出汁率(A1)的工作点(1); 2)在至少一个随后的、在出汁率与加料效率关系图中得出第二个工作点(4,4′)的第二个装料和压榨过程中,确定至少一个用于第二个工作点(4,4′)的过程参数,然后用装料和压榨过程中固体-液体分离的加料效率(L)和出汁率(A)的变化关系在中间加入一个虚拟的工作点(3,3′)的情况下确定和使用所需的装料量(G4),以便在分离过程中得到出汁率(A4)和加料效率(L4)的最大乘积,其中,由第一个工作点(1)向虚拟的工作点(3,3′)的转移是通过一个纯装料过程实现的,而由虚拟的工作点(3,3′)向第二个工作点(4,4′)的转移则是通过一个纯压榨过程实现的,并且假定那些通过一个纯压榨过程来区别的工作点(1′,1;3′,4′)的连接线在出汁率和加料效率的关系图中在出汁率(A)最大而加料效率(L)为零的一个共同工作点(A0,A01,A04)上相交或相互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哈特曼
申请(专利权)人:布克盖耶股份公司机器制造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