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963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材、一装饰层以及一第一触控单元。装饰层配置在基材上,其中装饰层具有一窗口,且装饰层所在的位置定义为一周边区。第一触控单元至少配置于窗口内且第一触控单元具有多组电极对。电极对配置在基材上。每一电极对包括一驱动电极以及一感测电极。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相隔一距离,且距离介于3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基材、一装饰层以及一第一触控单元。装饰层配置在基材上,其中装饰层具有一窗口,且装饰层所在的位置定义为一周边区。第一触控单元至少配置于窗口内且第一触控单元具有多组电极对。电极对配置在基材上。每一电极对包括一驱动电极以及一感测电极。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相隔一距离,且距离介于3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专利说明】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应用于悬浮(hovering)操作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为了顺应现今电子装置逐渐朝向人性化及功能性佳发展的趋势,通常会装设红外线感测器在显示面板上,以让使用者在接近但尚未触摸到(即悬浮(hovering))触控面板时就可以进行触控面板的操作。例如:手部不干净,不想太过于接近显示面板等,然而,增设红外线感测器不仅会增加额外的生产成本,其可感应的感测高度也仅在4毫米至5毫米之间,无法满足现今的使用需求,且目前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亦无法有效具有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其是通过电容式触控面板就能具有悬浮(hovering)的使用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材、一装饰层以及一第一触控单元。装饰层配置在基材上,其中装饰层具有一窗口,且装饰层所在的位置定义为一周边区。第一触控单元至少配置在窗口内且第一触控单元具有多组电极对。电极对配置在基材上。每一电极对包括一驱动电极以及一感测电极。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相隔一距离,且距离介于3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材、一装饰层、一第一触控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触控单元。装饰层配置在基材上,其中装饰层具有一窗口,且装饰层所在的位置定义为一周边区。第一触控单元至少配置在窗口内。第二触控单元具有多组电极对,且电极对配置在基材上。每一电极对包括一驱动电极以及一感测电极,其中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相隔一距离,且距离介于3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本专利技术提出还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面板、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光学胶。显示面板配置在触控面板的下方,而光学胶配置在显示面板与触控面板之间。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电极对的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相对位置的配置设计,即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相隔一距离,且此距离介于3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可在不增设红外线感测器的情况下达到侦测物体接近的目的。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图;图1B为图1A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示意图;图1C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A至图2E示出为多种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对的俯视图;图3A至图3C示出多种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4示出为驱动电极与感测电极之间相隔一不同距离与电容变化量的曲线图;图5示出为相同距离下驱动电极的面积与感测电极的面积的比值与电容变化量的曲线图。附图标记说明:100a、100c、IOOcU IOOe:触控面板;110a、110c、170、175:基材; IlOcUIlOe:对向基材; 111:下表面;W:窗口;120a、120c、120d、120e、120f、120g、120h、120i:电极对;122a、122c、122d、122e、122f、122g、122h、1221:驱动电极;124a、124c、124d、124e、124f、124g、124h、1241:感测电极;125a:感测串列;125b:驱动串列;127:第一连接部;129:第二连接部;130:导线;140:装饰层;150:透明导电层;155、157、158、159:绝缘层;D1、D4、D7:距离;160:静电防护环;200:触控显示面板;210:显示面板;220:光学胶;Pl:第一方向;P2:第二方向;O:封闭槽;P:周边区。【具体实施方式】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仰视图。请参考图1A,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IOOa包括一基材110a、一第一触控单元以及至少一第二触控单元。且基材IlOa周缘设有一装饰层140,装饰层140具有一窗口 W,且装饰层140所在的位置定义为一周边区P,其中一第一触控单元至少配置在窗口 W,亦可延伸至周边区P (此部份实施例结构图中未示出),且第一触控单元设置在基材IlOa上。周边区P设有至少一第二触控单元,且第二触控单元设置在周边区P的装饰层140上。基材IlOa可为软性材质或硬性材质的基板,例如是玻璃板、可挠玻璃膜片、塑胶板或塑胶膜片等。装饰层140的材质例如是一油墨、一光阻材料、一陶瓷材料或一类钻碳材料。第一触控单元及第二触控单元的材质例如是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铟锌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简称IZO)、金属网状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或金属材料等。请再参考图1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单元包含多组电极对120g,而第二触控单元至少包含一组电极对,如图中设置多组的电极对120a、120d。其中,每一电极对120a (或120d、120g)包括一驱动电极122a (或122d、122g)以及一感测电极124a (或124d、124g),其中每一驱动电极122a(或122d、122g)与对应的每一感测电极124a(或124d、124g)之间相隔一距离Dl (或D4、D7),且距离Dl (或D4、D7)例如是介于3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详细来说,如图1A所示,电极对120a的驱动电极122a可为一棒状电极,而感测电极124a可为一封闭环状电极,且感测电极124a环绕驱动电极122a,而构成一椭圆状电容。电极对120a的驱动电极122a与感测电极124a的结构型态也可置换,此仍属于本专利技术可采用的技术方案,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欲保护的范围。例如:电极对120d的驱动电极122d与感测电极124d皆可为一回纹针状电极,且感测电极124d环绕驱动电极122d而构成一矩形状电容。电极对120g的驱动电极122g以及感测电极124g皆可为一菱形电极。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每一电极对120a (或120d、120g)的驱动电极122a (或122d、122g)的面积与感测电极124a (或124d、124g)的面积的比值例如是介于0.7至0.75之间。驱动电极122a、122d、122g与对应的感测电极124a、124d、124g之间的距离Dl、D4、D7,优选地,介于6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可有效提高触控面板IOOa的触控灵敏度。由于本实施例的驱动电极122a、122d、122g与对应的感测电极124a、124d、124g之间相隔一距离D1、D4、D7,距离D1、D4、D7介于3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优选地,介于6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因此,有效电场中的电力线分布范围会增大,而使得使用者(未示出)在接近但尚未触摸到(即悬浮(hovering))触控面板IOOa时,例如,与触控面板IOOa相隔15公厘的垂直距离时,即可对触控面板IOOa进行操作。因此,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材;一装饰层,配置在该基材上,该装饰层具有一窗口,且该装饰层所在的位置定义为一周边区;以及一第一触控单元,至少配置在该窗口内,且该第一触控单元具有多组电极对,该些电极对配置在该基材上,各该电极对包括一驱动电极以及一感测电极,其中该驱动电极与该感测电极之间相隔一距离,且该距离介于300微米至900微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俊成詹绣璘苏国彰苏振豪陈昱廷
申请(专利权)人: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