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5629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1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所述静电潜像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并被显影成可视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带,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该中间转印带;以及二次转印带,该二次转印带经由二次转印部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构件。所述中间转印带及所述二次转印带由热塑性树脂制成。所述二次转印带的硬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硬度。所述二次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被设定为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所述静电潜像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并被显影成可视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带,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该中间转印带;以及二次转印带,该二次转印带经由二次转印部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构件。所述中间转印带及所述二次转印带由热塑性树脂制成。所述二次转印带的硬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硬度。所述二次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被设定为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专利说明】图像形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通常,诸如电子照相设备之类的图像形成设备利用带电的色调剂(显影剂)使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将所述可视色调剂图像静电转印至转印构件(例如片材),最后通过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加热并且向所述色调剂图像施加压力使所述色调剂图像熔化并定影,从而将图像定影至所述片材。这种图像形成设备将感光鼓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移至中间转印带,将所述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至已被传送至二次转印部(所述中间转印带与二次转印带在该二次转印部相汇合)的转印构件,并将转印至所述转印构件的所述色调剂图像传送至定影单元(例如参见日本特开平9-269627号公报)。然而,在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具有短周长的二次转印带在二次转印部中接触具有长周长的中间转印带时,在每单位面积的短二次转印带上转印至该短二次转印带的色调剂的量大,因此可能在所述二次转印带上发生成膜现象(filming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做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抑制在二次转印带上出现薄膜的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具有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所述静电潜像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并被显影成可视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带,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该中间转印带;以及二次转印带,该二次转印带经由二次转印部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构件。所述中间转印带及所述二次转印带由热塑性树脂制成。所述二次转印带的硬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硬度。所述二次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被设定为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带由具有柔性的热塑性树脂制成的情况下,所述二次转印带的硬度被设定为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硬度。因此,可减小由在所述二次转印部中彼此接触的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带产生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因为所述二次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所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相比,所述二次转印带可使得纯水滴更容易与其分离。因此,随着由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带产生的接触压力的减小,可容易地抑制所述二次转印带上发生成膜现象。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氟碳树脂被添加至所述二次转印带。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氟碳树脂被添加至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所述二次转印带,所以可提高所述二次转印带排斥纯水滴的能力,从而可提高抑制薄膜出现的效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氟碳树脂被添加至所述中间转印带,添加至所述二次转印带的氟碳树脂的量比添加至所述中间转印带的氟碳树脂的量大。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也向所述中间转印带添加氟碳树脂,所以可提高所述中间转印带排斥纯水滴的能力。添加至所述二次转印带的氟碳树脂的量被设定为大于添加至所述中间转印带的氟碳树脂的量。因此,可使所述二次转印带排斥纯水滴的能力保持高于所述中间转印带排斥纯水滴的能力,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所述二次转印带抑制薄膜出现的效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氟碳树脂是聚四氟乙烯。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所述氟碳树脂是聚四氟乙烯(PTFE),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带可使用通用的廉价材料来实现排斥纯水滴的能力,因此可降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造成本。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制成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带的所述热塑性树脂是聚酰亚胺或聚酰胺酰亚胺。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带由具有柔性的所述热塑性树脂制成的情况下,所述二次转印带的硬度被设定为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硬度。因此,可减小由在所述二次转印部中彼此接触的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带产生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因为所述二次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所以与所述中间转印带相比,所述二次转印带可使得纯水滴更容易与其分离。因此,随着由所述中间转印带与所述二次转印带产生的接触压力的减小,可容易地抑制所述二次转印带上出现薄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以及图3A至图3C是循序示出二次转印带上成膜现象发生机理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中示出了采用中间转印系统的所谓串联式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I。图像形成设备I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0 (10Y、10M、10C、10K),在该图像形成单元中,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各自具有不同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带15,图像形成单元10中形成的不同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顺序地转印(一次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带,并且所述色调剂图像由该中间转印带保持;二次转印部20,该二次转印部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叠加的色调剂图像统一转印(二次转印)至作为转印构件的片材P ;及定影单元60,该定影单元使已经二次转印在片材P上的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图像形成设备I的一系列操作由控制部40控制。在图像形成单元10 (10Y、10M、10C、10K)中,包括充电器12、曝光单元13、显影装置14、第一转印辊16及鼓清洁器17的用于电子照相的装置顺序地布置在感光鼓11周围,该感光鼓行使图像载体的功能并沿图1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充电器12为感光鼓11充电,曝光单兀13在感光鼓11上写入静电潜像。曝光光束由图1中的附图标记Bm表示。每个显影装置14包含具有不同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并借助所述色调剂将相应的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转换成可视图像。第一转印辊16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不同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5,鼓清洁器17移除感光鼓11上的残余色调剂。图像形成单元IOY (黄色)、图像形成单元IOM (品红色)、图像形成单元IOC (青色)以及图像形成单元IOK (黑色)从中间转印带15的上游侧依此顺序串联地布置。各种辊使中间转印带15以预定速度沿图1中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循环移动。所述各种辊包括驱动辊31、支撑辊32、张力辊33、支承辊25及清洁支承辊34。驱动辊31由具有良好恒速特性的马达(未示出)驱动,以便使中间转印带15循环移动。支撑辊32支撑沿感光鼓11的布置方向大致线性延伸的中间转印带15。张力辊33在中间转印带15上施加一定的张力,防止中间转印带15以蛇形方式移动。支承辊25设置在二次转印部20中,并限定了支承辊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具有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所述静电潜像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并被显影成可视的色调剂图像;中间转印带,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该中间转印带;以及二次转印带,该二次转印带经由二次转印部将所述中间转印带上的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构件,其中,所述中间转印带及所述二次转印带由热塑性树脂制成,所述二次转印带的硬度被设定为等于或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硬度,并且所述二次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被设定为大于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的纯水滴接触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平昌宏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