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皮带机张紧装置,该皮带机张紧装置包括具有定滑轮(11,12)的皮带机张紧器、用于驱动该皮带机张紧器平移的驱动器和连接在所述皮带机张紧器和所述驱动器之间的连接结构,其中,该连接结构包括:动滑轮(13),该动滑轮(13)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和第一绳(14),该第一绳(14)围绕所述动滑轮(13)和所述定滑轮(11,12)延伸并且首尾相接,能够有效地避免各连接处的横向力,防止因横向力作用而出现的松动、脱落等现象,从而降低了皮带机张紧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此外,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皮带机张紧装置的安装方法和皮带机张紧程度的调整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带机张紧装置及安装方法和皮带机张紧程度的调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皮带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皮带机张紧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和皮带机张紧程度的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皮带机(即皮带输送机)是作业效率很高的一种物料输送设备并具有输送量大、输送距离长、输送平稳、部件标准化等优点,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各大港口。在现有的港口皮带机传输系统中,皮带机张紧装置常用的连接方式为钢丝绳张紧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定滑轮1和第二定滑轮2固定于皮带机传输系统的张紧小车(未示出)上,钢丝绳3的一端绕过定第一定滑轮1和第二定滑轮2后与钢丝绳3自身形成搭接接头,并且用多个配套的绳夹4夹住该搭接接头,钢丝绳3的另一端连接于张紧液压缸(未示出),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定滑轮1、第二定滑轮2和绳夹4之间由钢丝绳3形成三角形,在皮带机传输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段钢丝绳(第一定滑轮1和绳夹4之间、第二定滑轮2和绳夹4之间以及第一定滑轮1和第二定滑轮之间)上均承受力的作用,因此,对绳夹4进行受力分析可以知道,绳夹4受到反向的横向力(第一定滑轮1和绳夹4之间的钢丝绳上的横向力和第二定滑轮2和绳夹4之间钢丝绳上的横向力)的作用。当皮带传输机系统长时间运行后,所述反向的横向力的作用使得绳夹4松弛,从而容易导致搭接接头处钢丝绳3开始相对滑动甚至脱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的皮带机张紧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皮带机张紧装置,该皮带机张紧装置能够有效地避免各连接处的横向力,防止出现松动、脱落等危险现象,从而降低了皮带机张紧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皮带机张紧装置,该皮带机张紧装置包括具有定滑轮的皮带机张紧器、用于驱动该皮带机张紧器平移的驱动器和连接在所述皮带机张紧器和所述驱动器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包括:动滑轮,该动滑轮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和第一绳,该第一绳围绕所述动滑轮和所述定滑轮延伸并且首尾相接。优选地,所述定滑轮可以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动滑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定滑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动滑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定滑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皮带机张紧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驱动器和所述动滑轮的第二绳,所述动滑轮具有连接环,所述第二绳的端部形成有套环,该套环与所述动滑轮的连接环扣连。优选地,所述第二绳的端部可以通过单头压制绳套形成有套环。优选地,所述第一绳可以通过接头首尾连接。优选地,所述接头可以为铝合金压制接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皮带机张紧装置的安装方法,该皮带机张紧装置包括具有定滑轮的皮带机张紧器、用于驱动该皮带机张紧器平移的驱动器和连接结构,所述安装方法包括将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皮带机张紧器和所述驱动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动滑轮和第一绳,所述安装方法包括:a、将所述动滑轮与所述驱动器连接;b、所述第一绳围绕所述动滑轮和所述定滑轮延伸并且首尾相接。优选地,所述定滑轮可以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c、使得所述动滑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定滑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动滑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定滑轮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皮带机张紧装置还包括第二绳,所述动滑轮具有连接环,所述第二绳的端部形成有套环,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d、所述第二绳通过将所述套环与所述动滑轮的连接环扣连的方式连接所述驱动器和所述动滑轮。优选地,所述第二绳的端部可以通过单头压制绳套形成有套环。优选地,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e、将所述第一绳通过接头首尾连接。优选地,所述接头可以为铝合金压制接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皮带机张紧程度的调整方法,该调整方法利用上述皮带机张紧装置,其中,所述调整方法包括:判断所述皮带机的张紧程度,根据该张紧程度,调整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而施加至所述皮带机张紧器上的作用力,以使得皮带机张紧程度处于合适范围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皮带机张紧装置采用动滑轮与驱动器连接并且同时通过第一绳将动滑轮与皮带机张紧器上的定滑轮连接的方式使得皮带机张紧器和驱动器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绳上的作用力通过动滑轮作用于驱动器,避免了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绳夹的情况下,因长时间运行由横向力作用而导致的连接处松弛甚至脱开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皮带机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皮带机张紧装置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定滑轮;2第二定滑轮;3钢丝绳;4绳夹;11第一定滑轮;12第二定滑轮;13动滑轮;14第一绳;15接头;16第二绳;17连接环;18单头压制绳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皮带机张紧装置,该皮带机张紧装置包括具有定滑轮(11,12)的皮带机张紧器、用于驱动该皮带机张紧器平移的驱动器和连接在所述皮带机张紧器和所述驱动器之间的连接结构,其中,该连接结构包括:动滑轮13,该动滑轮13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和第一绳14,该第一绳14围绕动滑轮13和定滑轮(11,12)延伸并且首尾相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动滑轮的设置使得所述连接结构中的第一绳14上的作用力只沿着第一绳14的方向,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钢丝绳3对绳夹4的横向力作用而在皮带机长时间运行后出现的连接处松弛、脱开等现象,降低了皮带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下参照图2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皮带机张紧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皮带机张紧器受力均匀,定滑轮(11,12)可以包括第一定滑轮11和第二定滑轮12,动滑轮13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定滑轮1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动滑轮13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定滑轮1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绳14对定滑轮13的作用力沿着第一定滑轮1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定滑轮1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动滑轮13连接于所述驱动器,优选地,所述皮带机张紧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驱动器和所述动滑轮13的第二绳16,动滑轮13具有连接环17,第二绳16的端部形成有套环,该套环与动滑轮13的连接环17扣连,从而使得动滑轮13通过第二绳16与所述驱动器连接。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绳16的端部通过单头压制绳套18形成有所述套环,如图2所示,所述套环与动滑轮13上的连接环17扣连后,第一绳14的作用力通过动滑轮13而作用于第二绳上的力只沿着第二绳16的方向,单头压制绳套18不受到横向力的作用,从而在皮带机张紧装置的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连接处松动或脱落的现象。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二绳16可以为钢丝绳,在此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带机张紧装置,该皮带机张紧装置包括具有定滑轮(11,12)的皮带机张紧器、用于驱动该皮带机张紧器平移的驱动器和连接在所述皮带机张紧器和所述驱动器之间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包括:动滑轮(13),该动滑轮(13)与所述驱动器连接;和第一绳(14),该第一绳(14)围绕所述动滑轮(13)和所述定滑轮(11,12)延伸并且首尾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11,12)包括第一定滑轮(11)和第二定滑轮(12),所述动滑轮(1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定滑轮(11)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动滑轮(13)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定滑轮(1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带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张紧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驱动器和所述动滑轮(13)的第二绳(16),所述动滑轮(13)具有连接环(17),所述第二绳(16)的端部形成有套环,该套环与所述动滑轮(13)的连接环(17)扣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带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绳(16)的端部通过单头压制绳套(18)形成有套环。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带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14)通过接头(15)首尾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皮带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15)为铝合金压制接头。7.一种皮带机张紧装置的安装方法,该皮带机张紧装置包括具有定滑轮(11,12)的皮带机张紧器、用于驱动该皮带机张紧器平移的驱动器和连接结构,所述安装方法包括将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皮带机张紧器和所述驱动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动滑轮(1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奉生,郝龙,陈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天津煤炭码头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