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1405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板,工艺板具有容纳腔,工艺板还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多个支柱,设置在容纳腔内,支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板,其具有容纳腔和支撑在该容纳腔内的多个支柱。支柱的两端分别与工艺板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连接,用于支撑和连接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该工艺板内部由多个支柱支撑以保证其强度,而且该工艺板具有容纳腔即为中空蜂窝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强度低且用料多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板在提高了强度的同时又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艺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艺板。
技术介绍
目前,在总装流水线上特别是在使用年限长的总装流水线体上,修修补补较多,存在很多突起物易刮伤工艺板。工艺板随流水线流动时,与线体的碰撞、与滚筒的摩擦等因素会造成工艺板的磨损和变形,致使工艺板报废率高,成本浪费很大。破损变形的工艺板随线体流动的过程中易发生叠板现象,阻扰线体流动,甚至造成停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工艺板发生叠板现象后,卡在转弯处都是人工去扶正,操作人员易伤手或被流动的工艺板带倒,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上述工艺板的缺点如下:1、使用寿命短,报废率高;2、用料多、成本高;3、易弯曲或者破损,发生叠板现象,影响流水线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强度高且成本低的工艺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板,工艺板具有容纳腔,工艺板还包括: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多个支柱,设置在容纳腔内,支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连接。进一步地,支柱为实心支柱。进一步地,支柱具有一个开口端,开口端位于第一支撑面或第二支撑面上并向容纳腔的方向凹陷。进一步地,工艺板还包括:多个加强筋,间隔的设置在容纳腔内,支撑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进一步地,加强筋沿工艺板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加强筋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相接触。进一步地,每个加强筋位于相邻支柱之间。进一步地,工艺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储存槽,位于第一支撑面或第二支撑面上,并具有向容纳腔方向凹陷形成的储存腔。进一步地,工艺板还包括:防护条,设置在工艺板的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板,其具有容纳腔和支撑在该容纳腔内的多个支柱。支柱的两端分别与工艺板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相连接,用于支撑和连接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该工艺板内部由多个支柱支撑以保证其强度,而且该工艺板具有容纳腔即为中空蜂窝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强度低且用料多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板在提高了强度的同时又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板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板的支柱与加强筋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板的储存槽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向剖视图;图7是图6的C处局部放大图;图8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加强筋的载荷示意图;以及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板的载荷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结合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艺板,该工艺板10具有容纳腔20,工艺板10还包括第一支撑面30、第二支撑面40和多个支柱50。多个支柱50设置在容纳腔20内,支柱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面30和第二支撑面40相连接,支柱50起支撑和加强的作用,使工艺板10整体重量轻,结构强,承载能力强。该工艺板10具有容纳腔20和支撑在该容纳腔20内的多个支柱50,即工艺板10内部呈中空蜂窝结构。支柱50的两端分别与工艺板10的第一支撑面30和第二支撑面40相连接,用于支撑和连接第一支撑面30和第二支撑面40。工艺板10的内部由多个支柱50支撑,得以保证工艺板10的整体强度。而且,该工艺板10具有容纳腔20,即工艺板10为中空蜂窝结构。上述设计,使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艺板10在提高了强度的同时用料少、节约了成本。进而地,由于工艺板10强度增加了,所以工艺板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工艺板的报废率得以降低,节约了成本。采用中空蜂窝结构后整体用料比实心结构少。例如,长1200mm、宽700mm、高18mm和壁厚4mm的中空蜂窝结构的工艺板重量为5.7Kg,而同样尺寸的实心结构的工艺板重量为27.6Kg,中空蜂窝结构整体用料约为实心料的20.6%。这样就使得工艺板10用料少,降低了成本。参见图3,容纳腔20内的支柱50具有一个开口端51,开口端51位于第一支撑面30上并向容纳腔20的方向凹陷。即支柱50是空心的,这样可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节约成本且质量轻。需要进一步提高工艺板强度时,支柱50也可以为实心支柱,。参见图4,工艺板10还包括多个加强筋60。加强筋60间隔的设置在容纳腔20内,用于支撑第一支撑面30与第二支撑面40。加强筋60增加了工艺板10的抗弯抗压能力,避免工艺板10在流水线上出现破损或叠板,降低因工艺板叠板问题影响流水线速度等现象。参见图1、图3和图4,加强筋60沿工艺板10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加强筋60的上端面、下端面分别与第一支撑面30、第二支撑面40相接触。当然,如果工艺板需要更高的强度,多个加强筋60交错分布可以达到较好的强度的效果。参见图4,优选地,每个加强筋60位于相邻支柱50之间,加强筋60可以与支柱50一同支撑工艺板10。加强筋60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在每两个相邻的支柱50之间均设置加强筋60,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工艺板10上的实际承受压力较大的支撑面下方的相邻的支柱50之间。另外,加强筋60的位置也可以根据模具来确定。优选地,加强筋60可以选用扁通。出于保证工艺板10的强度和节约成本的目的,且经过计算和试验,优选地,加强筋60为4根。埋入4根扁通是为了加强工艺板10的抗弯曲变形能力。有关试验如下:1、未埋入扁通前:实验条件:两支座间距80mm,承重150Kg(空调可达120Kg)。24小时后,工艺板弯曲变形最大挠度87mm,且不可恢复。2、埋入扁通之后:实验条件:两支座间距80mm,承重150Kg(空调可达120Kg)。24小时后,工艺板弯曲变形最大挠度2mm,基本上无弯曲变形。其中,参见图8,根据两端固定悬臂量弯曲强度(最大绕度)计算公式:反弯点在符号意义及单位:fmax——最大挠度(mm)l——杆件长度(m)P——集中载荷(N)E——弹性模量(GPa)I——截面的轴惯性矩(m4)其中,E(铁)=206MPa;E(HDPE材料)=1250MPa;fmax(铁)/fmax(HDPE)=6;所以,埋入4根扁通之后,HDPE工艺板的最大绕度(抗弯曲变形能力)增加6倍。根据实验测试,埋入扁通之后承载150Kg重物的弯曲变形差异明显。而且,加入4根扁通之后,HDPE工艺板抗弯曲变形能力大大增强。两端支撑,中间悬空承重150Kg(大于最重的空调120Kg的重量),其形变量仅2mm。放置流水线上,整面都有支撑,弯曲变形量更少。3、工艺板表面硬度,耐磨损性能的试验试验条件:在板材上非重复性的地方任取五个点进行表面硬度测试。见表1:表1HS100以下,肖氏硬度HS≈HRC+15,所以HDPE工艺板的硬度约为HRC≈38.16。45#未淬火的硬度HRC在39~45之间。由此可见HDPE的硬度非常高,表面耐磨损性能强。结论:HDPE的表面耐磨损性堪比未淬火的45#。表面耐磨损性能越强,HDPE工艺板在流水线使用,长期磨损的情况下,使用寿命长。4、载重能力实验试验条件:采用压力机压头在工艺板上施加压力,直到工艺板被压弯曲,受力面积约21cm2,记录下最大压力,计算出单位面积所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工艺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板具有容纳腔(20),所述工艺板还包括:第一支撑面(30);第二支撑面(40);多个支柱(5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0)内,所述支柱(5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面(30)和所述第二支撑面(40)相连接;所述工艺板还包括:多个加强筋(60),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0)内,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面(30)与所述第二支撑面(40);所述加强筋(60)沿所述工艺板的长度或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加强筋(6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面(30)、所述第二支撑面(40)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50)为实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斌陈斌刘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