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动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1010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7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驱动光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自驱动光电传感器将光电传感器融入到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中,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信号来驱动光电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该自驱动光电传感器将光电传感器融入到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结构中,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输出信号来驱动光电传感器。【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型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微电子和材料技术高速发展的今日,大量具有多种功能和高度集成化的新型微型电子器件不断被开发出来,并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自然界和人类生命存续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各种动能和势能,如何将这些微小的能量转变为我们所需的驱动力来源,是人们在不断探寻的方向。2006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研究组提出了纳米发电机的理念,开辟了能源转化和应用的一个新的范畴。在此基础上,王中林教授所领导的研究组通过合理的设计器件结构,使得摩擦起电这一古老的现象展现出新的应用价值和潜力。整个摩擦电发电机则依靠摩擦电电势的充电泵效应,将两种镀有金属电极的第二摩擦层和第一摩擦层贴合在一起组成器件,在外力作用下器件产生机械形变,导致两层聚合物膜之间发生相互摩擦,从而产生电荷分离并形成电势差。两个金属极板作为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通过静电感应可以在表面生成感应电荷。感应电荷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驱动光电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电元件;第一摩擦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的下表面;第二导电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电元件相对设置;第二摩擦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元件上方绝缘层的上表面,其材料与所述第一摩擦层的材料位于摩擦电极序的不同位置,并且为光致阻变材料,用于接收待测光;以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于所述第二摩擦层的隔开预设距离的不同位置,并与相应位置的第二摩擦层形成电性接触,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一导电元件,所述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电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能够在分离状态和接触状态之间往复切换,从而在所述第一导电元件和第二导电元件之间形成振幅随照射至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宏程纲王中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