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辉专利>正文

过冷换热器及具有过冷换热器的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0455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冷换热器,包括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为整体式结构,所述高压冷媒腔设有至少三个冷媒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过冷换热器的多功能热泵系统,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具有五通道流向转换的转换装置,第一、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第二、第三节流器,过冷换热器,第一、第二、第三单、第四单向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磁阀;本设计的热泵结构,实现了可分别制备热水+空调、热水、空调(或者冷水)、暖气多种功能,适用范围广;由于采用独特的冷换热器结构,有效改善了高压冷凝器的工况,克服了压缩机在夏天工作时容易出现高压保护的现象;同样解决了冬天低温环境下热泵系统回气温度过低、容易结霜或液击等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过冷换热器,包括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为整体式结构,所述高压冷媒腔设有至少三个冷媒接口;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过冷换热器的多功能热泵系统,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具有五通道流向转换的转换装置,第一、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第二、第三节流器,过冷换热器,第一、第二、第三单、第四单向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磁阀;本设计的热泵结构,实现了可分别制备热水+空调、热水、空调(或者冷水)、暖气多种功能,适用范围广;由于采用独特的冷换热器结构,有效改善了高压冷凝器的工况,克服了压缩机在夏天工作时容易出现高压保护的现象;同样解决了冬天低温环境下热泵系统回气温度过低、容易结霜或液击等问题。【专利说明】过冷换热器及具有过冷换热器的热泵系统
本技术涉一种新型过冷换热器,同时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过冷换热器的多功能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热泵热水器或者热泵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利用水冷式热交换器来代替传统的风冷冷凝器,利用水冷式热交换器来制备热水,从而达到空调与热水两用的功能。但上述热泵装置或者空调热水两用装置存在不足之处:1、在制备热水时水温难以达到要求,若水温较高,冷凝温度也相应提高,则容易导致压缩机高压保护;2、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在冬天使用时,蒸发温度低,极容易引起蒸发器结霜,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改善热泵系统工况,既可防止压缩机高压保护、同时能让水冷热交换器的换热效果更好的过冷换热器以及具有过冷换热器的热泵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过冷换热器,包括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为整体式结构,所述高压冷媒腔设有至少三个冷媒接口,低压冷媒腔设有冷媒出、入接口,高、低压冷媒腔之间设有第一节流器,高压冷媒腔接口中,至少有一个接口为冷媒单向入口,至少有两个接口为冷媒双向流动接口。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冷媒腔设有四个冷媒接口,其中有一个接口为冷媒入口,有两个接口为冷媒双向流动接口,有一个接口为冷媒出口并通过管道连接第一节流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冷换热器为内外双层腔体结构,内层腔体为高压冷媒腔,外层腔体为低压冷媒腔。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外层低压冷媒腔设置有导流隔板。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过冷换热器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具有五通道流向转换的转换装置,第一、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第二、第三节流器,过冷换热器,第一、第二、第三单、第四单向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磁阀;过冷换热器包括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为整体式结构,高、低压冷媒腔之间设有第一节流器;热泵系统各部件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进行如下连接:压缩机出口连接转换装置第一通道,转换装置第二通道连接冷凝器进口,冷凝器出口连接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出口分两路,第一路连接电磁阀,另一侧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入口,第一热交换器入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一热交换器出口相通,第一热交换器出口连接过冷换热器高压冷媒腔第一接口 ;第二路第三单向阀出口连接电磁阀,另一侧连接第三通道;转换装置第三通道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第三接口,第一热交换器第三接口通过换热管与第一热交换器第四接口相通,第一热交换器第四接口分别连接第二节流器和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另一侧连接过冷换热器高压冷媒腔第二接口,第二节流器另一侧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另一侧连接过冷换热器高压冷媒腔第二接口 ;转换装置第四通道连接第二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另一侧分别连接第二单向阀和第三节流器,第二单向阀的另一侧连接过冷换热器高压冷媒腔第三接口,第三节流器另一侧与第二电磁阀连接,第二电磁阀另一侧连接过冷换热器高压冷媒腔第三接口 ;过冷换热器低压冷媒腔出口连接压缩机吸气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换装置由两个四通阀以及第四单向阀组成,第一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连接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五通道、第四单向阀入口 ;第二四通阀的四个接口分别连接第四单向阀出口、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过冷换热器高压冷媒腔设有第四接口,第一节流器设于第四接口与低压冷媒腔入口之间。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热交换器内部由两组独立冷媒管道组成,第一组管道的出入口分别是出口和入口,第二组管道的出入口分别是出口和入口,其中第一组管道的换热面积小于第二组管道,所述第一组管道与第二组管道为整体式结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热交换器内部由两组独立冷媒管道组成,第一组管道的出入口分别是出口和入口,第二组管道的出入口分别是出口和入口,其中第一组管道的换热面积小于第二组管道,所述第一组管道与第二组管道紧贴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的热泵结构,实现了可分别制备热水+空调、热水、空调(或者冷水)、暖气多种功能,系统的适用范围较广;此外,由于采用独特的冷换热器结构,工作时将来自高压冷凝器的少量冷媒经第一节流器节流后流入低压冷媒腔,对高压冷媒腔进行降温,从而改善了高压冷凝器的工况,很好的克服了压缩机在夏天工作时容易出现高压保护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冬天低温环境条件下,经上述热交换后的低压冷媒从回流至压缩机吸气侧,同样有效解决了低温环境下热泵系统回气温度过低、容易结霜或液击等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过冷换热器,包括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为整体式结构,高压冷媒腔设有至少三个冷媒接口,低压冷媒腔设有冷媒出、入接口,高、低压冷媒腔之间设有第一节流器,高压冷媒腔接口中,至少有一个接口为冷媒单向入口,至少有两个接口为冷媒双向流动接口。优选的方式,高压冷媒腔设有四个冷媒接口,其中有一个接口为冷媒入口,有两个接口为冷媒双向流动接口,过冷换热器5高压冷媒腔设有第四接口 54,第一节流器61设于第四接口 54与低压冷媒腔入口之间。本设计将高压冷媒腔各功能管道独立布置,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各自的要求选择相对应管径、长度的冷媒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过冷换热器为内外双层腔体结构,内层腔体为高压冷媒腔,外层腔体为低压冷媒腔。为了令换热效果更好,外层低压冷媒腔设置有导流隔板。具有过冷换热器的多功能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具有五通道流向转换的转换装置,第一、第二热交换器3、4,第一、第二、第三节流器61、62、63,过冷换热器5,第一、第二、第三单、第四单向阀71、72、73、74,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电磁阀81、82、83、84 ;过冷换热器包括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高压冷媒腔和低压冷媒腔为整体式结构,高、低压冷媒腔之间设有第一节流器61 ;热泵系统各部件之间通过冷媒管道进行如下连接:压缩机I出口连接转换装置第一通道,转换装置第二通道92连接冷凝器2进口,冷凝器2出口连接第三单向阀73,第三单向阀73出口分两路,第一路连接电磁阀83,另一侧连接第一热交换器入口 31,第一热交换器入口 31通过换热管与第一热交换器出口 32相通,第一热交换器出口 32连接过冷换热器5高压冷媒腔第一接口 51 ;第二路第三单向阀73出口连接电磁阀84,另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