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一体化双锅主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4464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型一体化双锅主机组,它包括有灶台两端的主锅和副锅,主锅下方的设有出灰室,出灰室与燃烧室之间设有炉桥,燃烧室内设有导火腔,导火腔一侧设有连通至副锅底部的烟火道,副锅底部的烟火道端部设有烟气限流板;燃烧室外侧环绕有主水套,主水套与副水套连通;主水套、副水套上部均预留空间形成蒸汽腔,蒸汽腔与蒸汽柜连接;导火腔外壁上缠绕有热交换器,副水套下部通过补水管连接至自动补水器底部;自动补水器顶部设有蒸汽排放管,蒸汽排放管与蒸汽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功能全、在做饭的同时能全天提供大量热水,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方便实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型一体化双锅主机组,它包括有灶台两端的主锅和副锅,主锅下方的设有出灰室,出灰室与燃烧室之间设有炉桥,燃烧室内设有导火腔,导火腔一侧设有连通至副锅底部的烟火道,副锅底部的烟火道端部设有烟气限流板;燃烧室外侧环绕有主水套,主水套与副水套连通;主水套、副水套上部均预留空间形成蒸汽腔,蒸汽腔与蒸汽柜连接;导火腔外壁上缠绕有热交换器,副水套下部通过补水管连接至自动补水器底部;自动补水器顶部设有蒸汽排放管,蒸汽排放管与蒸汽管连通。本技术的积极效果: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功能全、在做饭的同时能全天提供大量热水,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方便实用。【专利说明】节能型一体化双锅主机组
本技术涉及炉灶
,尤其是指一种节能型一体化双锅主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灶具多采用单功能非节能炭灶,其缺点是占用空间大、热利用率低、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室内污染大,使用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效率高、功能全、在做饭的同时能全天提供大量热水的多功能双锅机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节能型一体化双锅主机组,它包括有外壳支架以及固装在外壳支架上的灶台面板,灶台面板两端分别设有主锅和副锅,其中,主锅下方的地面上设有由保温砖砌成的出灰室,出灰室上方为燃烧室,燃烧室与出灰室之间设有炉桥,燃烧室前侧壁上设有进料口 ;燃烧室内设有导火腔,导火腔为上方的主锅供热,且导火腔一侧设有连通至副锅底部的烟火道,位于副锅底部的烟火道正对导火腔方向的端部设有烟气限流板;燃烧室外侧环绕有主水套,主水套上部一侧通过水套连接通道与副锅下方的副水套连通;主水套、副水套上部均预留空间形成蒸汽腔,蒸汽腔与蒸汽管连接;导火腔外壁上缠绕有螺旋形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一端与热交换器进水管连接,另一端与热交换器出水管连接;副水套下部通过补水管连接至自动补水器底部,自动补水器通过补水器进水管连接至给水管上;自动补水器顶部设有蒸汽排放管,蒸汽排放管与蒸汽管之间通过一横管连通,横管上方的蒸汽排放管上设有蒸汽过压放散阀,自动补水器内设有控制水位用的浮球阀。所述的导火腔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三个导火位,该导火位与主水套内壁之间形成环槽形的烟气缓流腔。所述的副锅下方的烟火道底部设有垂直向下的排尘管和烟气分支管,其中,排尘管出口连通至挡水墙外;烟气分支管为至少一条,其上端入口位于烟气限流板上,下端与烟气道连通;烟气道另一端穿过挡水墙与烟气管连通,烟气管通过引风机排入排烟管。所述的灶台面板后侧设有挡水墙,挡水墙上设有水嘴,水嘴为两个,分别位于主锅、副锅正上方。所述的燃烧室、蒸汽腔外侧壁均包覆有保温层。所述的热交换器进水管连接在给水管上,并由热交换器进水阀控制。本技术的积极效果:第一、燃烧室外侧环绕有主水套,在炉灶使用的同时,炉膛侧壁多余的热量被主水套吸收,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第二、主水套又与热水箱连接,并由给水管供水,自动补水器内的水还可以直接通过蒸汽管内的蒸汽加热,方便实用;第三、炉灶同时带动两个灶台工作,主锅下方的烟火通过烟火道连通给副锅加热,当烟火进入副锅下方时被烟气限流板阻挡使其在副锅下方形成回流,循环给副锅加热后烟气上升再通过烟气分支管和引风机排出,第四、主锅下方的烟气缓流腔可直接使导火腔内的烟火在主锅底部循环,提高加热速度和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节能型一体化双锅主机组,它包括有外壳支架32以及固装在外壳支架32上的灶台面板21,灶台面板21后侧设有挡水墙23,挡水墙23上设有水嘴24,水嘴24为两个,分别位于主锅25、副锅15正上方;灶台面板21两端分别设有主锅25和副锅15,炉灶在使用时,同时带动两个灶台工作,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其中,主锅25下方的地面上设有由保温砖26砌成的出灰室27,出灰室27上方为燃烧室19,燃烧室19与出灰室27之间设有炉桥29,燃烧后的炉灰通过炉桥29落入下方的出灰室27内,再从出灰室27铲出。燃烧室19前侧壁上设有进料口 28 ;燃烧室19内设有导火腔30,导火腔30顶部向上延伸形成三个导火位,该导火位与主水套20内壁之间形成环槽形的烟气缓流腔39 ;燃烧室19、蒸汽腔4外侧壁均包覆有保温层31。当导火腔30内燃烧的烟火被主锅锅底阻挡时,从导火位进入烟气缓流腔39绕转一周循环为主锅供热,循环供热可以大大节省燃料,绕转后的烟火再从烟火道22进入副锅15下方;位于副锅15底部的烟火道22正对导火腔30方向的端部设有烟气限流板37 ;副锅15下方的烟火道22底部设有垂直向下的排尘管18和烟气分支管13,其中,排尘管18出口连通至挡水墙23外;烟气分支管13为至少一条,其上端入口位于烟气限流板37上,下端与烟气道14连通;烟气道14另一端穿过挡水墙23与烟气管3连通,烟气管3通过引风机2排入排烟管I。烟气限流板37能够对进入副锅下方的烟火起阻挡、缓冲的作用,限制其不能马上排入烟气分支管;当烟火通过烟火道22进入副锅下方时,被烟气限流板37阻挡回绕,使其在副锅15下方形成回流,循环给副锅15加热,加热后烟气上升,再通过烟气分支管13和引风机排出。燃烧室19外侧环绕有主水套20,主水套20上部一侧通过水套连接通道38与副锅15下方的副水套16连通;主水套20、副水套16上部均预留空间形成蒸汽腔4,蒸汽腔4与蒸汽管5连接;导火腔30外壁上缠绕有螺旋形的热交换器17,热交换器17 —端与热交换器进水管12连接,热交换器进水管12连接在给水管10上,并由热交换器进水阀34控制;热交换器17另一端与热交换器出水管11连接;副水套16下部通过补水管8连接至自动补水器7底部,自动补水器7通过补水器进水管9连接至给水管10上;自动补水器7顶部设有蒸汽排放管6,蒸汽排放管6与蒸汽管5之间通过一横管连通,横管上方的蒸汽排放管6上设有蒸汽过压放散阀36,自动补水器7内设有控制水位用的浮球阀33。当自动补水器7腔体内的水通过补水管补给主水套后,通过浮球阀33控制可以自动为补水器7加水,使腔体内始终保持一定水位;当炉灶在使用时产生的多余蒸汽可以从补水器顶部进入,对补水器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再循环进入炉灶,以此增大炉灶的余热利用率。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节能型一体化双锅主机组,它包括有外壳支架(32)以及固装在外壳支架(32)上的灶台面板(21),其特征在于:灶台面板(21)两端分别设有主锅(25)和副锅(15),其中,主锅(25)下方的地面上设有由保温砖(26)砌成的出灰室(27),出灰室(27)上方为燃烧室(19),燃烧室(19 )与出灰室(27 )之间设有炉桥(29 ),燃烧室(19 )前侧壁上设有进料口( 28 );燃烧室(19)内设有导火腔(30),导火腔(30)为上方的主锅(25)供热,且导火腔(30) —侧设有连通至副锅(15)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新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老虎头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