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条及具有该灯条的背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0396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灯条,包括散热基板及至少两种不同功率的LED封装,该至少两种LED封装沿同一直线呈交错设置在散热基板上。通过在散热基板上设有至少两种不同功率的LED封装并使该两种LED封装沿同一直线呈交错设置,既可借由较大功率的LED封装保证灯条的亮度,又可借由较小功率的LED封装以修补因较大功率的LED封装造成的灯影、暗影等问题,同时,因较大功率的LED封装之间以较宽的距离间隔设置,不但减少其用量,还能较好地保证其散热,从而也较好地保证了灯条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灯条的背光源。(*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灯条,包括散热基板及至少两种不同功率的LED封装,该至少两种LED封装沿同一直线呈交错设置在散热基板上。通过在散热基板上设有至少两种不同功率的LED封装并使该两种LED封装沿同一直线呈交错设置,既可借由较大功率的LED封装保证灯条的亮度,又可借由较小功率的LED封装以修补因较大功率的LED封装造成的灯影、暗影等问题,同时,因较大功率的LED封装之间以较宽的距离间隔设置,不但减少其用量,还能较好地保证其散热,从而也较好地保证了灯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灯条的背光源。【专利说明】灯条及具有该灯条的背光源
本技术涉及LED背光源的
,尤其涉及一种灯条及具有该灯条的背光源。
技术介绍
当前的LED背光模组中,鉴于侧入式背光设计能够薄化LED面板,日渐成为设计主流,而目前的侧入式背光设计主要为:先将LED封装打件到铝基板上以形成灯条,然后再将灯条设置在导光板上,再由导光板将光发散到膜片上,从而形成背光源。但由于灯条的长度有限,如果使用低功率的LED封装,亮度方面较难达到要求;如果使用较大功率的LED封装,则存在散热不良及成本较高的问题;如果在使用较大功率的LED封装的基础上,增大LED封装之间的间隔距离,以此减少LED封装的数量,虽然可解决散热不良和成本较高的问题,但由于灯颗数较少,LED封装之间的间隙较大且LED封装的发光角度有限,再加上目前边框的窄小结构,容易致LED背光模组出现灯影、暗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不同功率不同LED封装配合的灯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低功率的LED封装较难达到亮度要求、使用高功率的LED封装容易造成散热不良和成本增大及在使用较大功率的LED封装的基础上增大LED封装之间的间隔距离会造成灯影、暗影的问题。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该灯条的背光源。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灯条,包括散热基板及至少两种不同功率的LED封装,所述至少两种LED封装沿同一直线呈交错状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具体地,所述LED封装具有两种,其分别为第一 LED封装及第二 LED封装,且所述第一 LED封装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 LED封装的功率,所述第一 LED封装均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上,所述第二 LED封装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 LED封装之间的间隔空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 LED封装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 LED封装之间的间隔空位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 LED封装为双晶LED封装。较佳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LED封装为单晶LED封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 LED封装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 LED封装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 LED封装的发光角度大于所述第二 LED封装的发光角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端上的上述的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的光学膜片及用以将所述导光板、所述灯条、所述光学膜片组合固定的塑胶框板。进一步地,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灯条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两侧。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通过在散热基板上设有至少两种不同功率的LED封装并使该两种LED封装沿同一直线呈交错设置,既可借由较大功率的LED封装保证灯条的亮度,又可借由较小功率的LED封装以修补因较大功率的LED封装造成的灯影、暗影等问题,同时,因较大功率的LED封装之间以较宽的距离间隔设置,不但减少其用量,还能较好地保证其散热,从而也较好地保证了灯条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灯条10,包括散热基板20及至少两种不同功率的LED封装,其中,该散热基板20为条状铝质散热基板,另外,进一步的是,该至少两种LED封装沿同一直线呈交错状设置在散热基板20上。通过在散热基板20上设有至少两种不同功率的LED封装并使该两种LED封装沿同一直线呈交错设置,既可借由较大功率的LED封装保证灯条10的亮度,又可借由较小功率的LED封装以修补因较大功率的LED封装造成的灯影、暗影等问题;同时,因较大功率的LED封装之间以较宽的距离间隔设置,不但减少其用量,还能较好地保证其散热,从而也较好地保证了灯条10的使用寿命。请再参阅图2,作为优选的方案,本实施例的LED封装具有两种,分别为第一 LED封装31及第二 LED封装32,且第一 LED封装31的功率大于第二 LED封装32的功率,第一 LED封装31均匀间隔地设置在散热基板20上,第二 LED封装32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 LED封装31之间的间隔空位40。通过在散热基板20上设置第一 LED封装31、第二 LED封装32,避免了若仅使用低功率的第二 LED封装32会造成亮度不足的问题,或者若仅使用较大功率的第一 LED封装31会造成散热不良、成本较高、灯影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两种LED封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三种或更多种LED封装。同时,本实施例的间隔空位40的设置主要基于以下条件设置:I)散热基板20的宽度及长度;2) LED灯的发光角度;3)混光距离,也就是LED灯表面到导光板50的距离。其中,在散热基板20的宽度以及长度的优选设置下,可较好地保证LED灯的散热;而在LED灯的发光角度的优选配置下,可最大程度减少灯影问题的出现;而混光距离的优选设置,可较好地保证光到导光板50前光的混合程度。进一步地,第二 LED封装32设于两个第一 LED封装31之间的间隔空位40的中间位置,由此,除了便于加工设置,还能最优化地保证第二 LED封装32对第一 LED封装31的灯影修补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 LED封装31为双晶LED封装,而第二 LED封装32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LED封装,只要保证其功率较第一 LED封装31的功率小即可。可选择地,第二 LED封装32为单晶LED封装,而第一 LED封装31不论采用哪种类型的LED封装,只要保证其功率较第二 LED封装32的功率大即可。当然,也可选择地,第一 LED封装31为双晶LED封装,第二 LED封装32为单晶LED封装,而采用双晶LED封装、单晶LED封装,不但较好地达到其发光效果及发光功率,还便于取材,具有较好的性价比。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 LED封装31的宽度等于第二 LED封装32的宽度,以避免第一 LED封装31、第二 LED封装32之间的发光产生遮挡影响。进一步地,第一 LED封装31的发光角度大于第二 LED封装32的发光角度,用以保证第一 LED封装31的发光不会受到第二 LED封装32的发光的影响。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源,而该背光源主要用于平板电视,其包括导光板50及设置在导光板50上的上述的灯条10。包括导光板50、设置在导光板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