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锡发专利>正文

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001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容置空间、一个入口、一个出口的外壳单元、一个冷却单元、一个具有一条轨道、多个间隔地设置于该轨道上的辅助滚轮组的轨道单元及一个输送单元,该轨道具有一个对应于该入口的第一端部、一个对应于该出口的第二端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之间的连接部,每一辅助滚轮组具有多个滚轮,该输送单元具有一条沿该轨道设置的输送带、一个邻近于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其中之一且与该输送带啮合的第一驱动轮、一个介于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之间且与该输送带啮合的第二驱动轮及一个动力源,输送带的底面与滚轮接触,该动力源驱动该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带动该输送带沿该轨道移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冷却定型鞋件的冷却装置,特 别是涉及一种可使输送带顺畅地运转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 一 种回旋式冷却装置(申请号200620007123.9 ),包括一个具有一个入口101与一个出口102 的壳体l、 一条绕一高度方向Z螺旋设置于该壳体1内的轨道2、 一条沿该轨道2设置的输送带3、一个设置于该壳体1上且邻近于 该出口 102的动力源4、一个装设于该动力源4的输出轴上且与该 输送带3啮合的驱动轮5、 一个邻近于该入口101且与该输送带3 啮合的连动轮6、一个设置于壳体1上且与该输送带3啮合的转向 连动4仑7及一个冷却单元8。借此,当该动力源4驱动该驱动4仑5 时,该驱动轮5即可带动该输送带3沿该轨道2运转,使该输送带 3上的鞋件(图未示)被冷却定型。然而,由于该输送带3的长 度很长,且在转运时会与该轨道2互相磨擦,因此,此种冷却装 置只通过一个驱动轮5并无法顺畅地带动该输送带3连转,导致 影响鞋件的冷却定型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输送带顺畅地运转的 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本技术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包括一个外壳 单元、 一个冷却单元、 一个轨道单元及一个输送单元。该外壳单元具有一个沿一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 一个与该容置空 间连通的入口、 一个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出口 。该冷却单元具 有一个冷却主机、至少一个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风机及一个 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冷凝器。该轨道单元具有一条绕该高度 方向螺旋设置的轨道及多个沿该轨道的长度间隔地设置于该轨 道上的辅助滚轮组,该轨道具有 一 个对应于该入口的第 一 端部、 一个对应于该出口的第二端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端部、第二 端部之间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连接部,每一辅助滚4仑组具 有多个滚轮。该输送单元具有一条沿该轨道设置的输送带、一 个邻近于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其中之一且与该输送带啮合 的第一驱动轮、 一个介于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之间且与该输 送带啮合的第二驱动轮及一个驱动该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 的动力源,该输送带的底面与所述辅助滚轮组的滚轮接触,该 动力源驱动该第 一 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带动该输送带沿该轨道 移动。本技术所述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该轨道 的第一端部是从该入口延伸出,该轨道的第二端部是从该出口 延伸出,该轨道的连接部具有一段与该第一端部连接的第一螺 旋段、 一段与该第二端部连接的第二螺旋段及一段连接于该第 一、二螺旋段之间的平直段。本技术所述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该输送 单元还具有一个邻近于该轨道的第一端部且与该输送带啮合的 连动轮,该第一驱动轮邻近于该轨道的第二端部,该第二驱动 轮设置于该轨道的平直段上。本技术所述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该外壳 单元具有一个顶壁、 一个底壁、 一个连接于该顶壁、该底壁之 间的围绕壁及一个支撑该底壁的底架,该入口及该出口设置于该围绕壁上,且位于相同的高度,该动力源设置于该底架上并 邻近于该出口 ,该第一驱动轮设置于该底架上并邻近于该出口 , 该连动轮-没置于该底架上并邻近于该入口 。本技术所述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该动力 源具有 一个装设于该底架上的马达及一个与该马达连接的减速 箱,该输送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于该减速箱的一支输出轴上的 第一链轮、 一个与该第一驱动轮同轴设置的第二链轮、 一条连 接该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的第一链条、 一个与该第一链轮同轴设置的第三链轮、 一个设置于该底架上的第四链轮、 一条连接 该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的第二链条、 一个与该第四链轮同轴设 置的第五链轮、 一个设置于该底架上的第六链轮、 一条连接该 第五链轮、第六链轮的第三链条、 一个与该第六链轮同轴设置 的第七链轮、 一 个与该第二驱动轮同轴设置且位于该容置空间 外的第八链轮及一条连接该第七链轮、第八链轮的第四链条。本技术所述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该回旋 式冷却装置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底架上且介于该第一驱动轮与 该连动轮之间的张力调整单元,该张力调整单元具有二个互相 间隔且装设于该底架上的导滑块、 一个设置于所述导滑块之间 的调整轮、二支分别与所述导滑块连接且沿该高度方向朝下延 伸穿过该底架的导杆及二条分别套设于所述导杆上的压缩弹 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是分别抵接于所述导滑块与该底架之 间,该调整轮支撑该输送带延伸于该外壳单元的底壁下方的部 分。本技术所述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该轨道 单元具有 一 片连接于该轨道的平直段一 侧的防护板。本技术所述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该轨道 具有二片呈间隔设置的限位轨板,该输送带设置于所述限位轨板之间,所述限位轨板分别具有一条朝内延伸的限位凸块,该 输送带的两侧分别具有多个朝外延伸至所述限位轨板的限位凸 块下方的被限位块。本技术所述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该轨道 还具有二条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限位轨板之间的支撑轨条,所述辅助滚轮组的滚轮设置于所述限位轨板与所述支撑轨条之间以 及所述支撑轨条之间。本技术所述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该外壳 单元还具有一个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集水盘,该冷却单元具 有多个沿一长度方向排列且装设于该轨道的连接部上方的风 机,该冷凝器是沿该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风机的一侧边,该集 水盘设置于该冷凝器与该连接部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 轮同时驱动该输送带,以及该输送带的底面与所述辅助滚轮组 的滚轮接触,使该输送带沿该轨道顺畅地运转。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一种回旋式冷却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一较佳 实施例的前浮见示意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后视示意图; 图4是图2中IV-IV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2中V-V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4中VI-VI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张 力调整单元调整一条输送带的张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可顺畅输送的 回旋式冷却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 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 明白。参阅图2、图3、图4,为本技术可顺畅l俞送的回》走式冷 却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包括 一个外壳单元IO、 一个冷却单元20、 一个轨道单元30、 一个张 力调整单元40及一个输送单元50。该外壳单元10具有一个顶壁11、 一个底壁12、 一个连纟妻于 该顶壁ll、底壁12之间的围绕壁13、 一个支撑该底壁12的底架 14、 一个由该顶壁ll、该底壁12与该围绕壁13配合界定出且沿 一高度方向Z延伸的容置空间15、 一个与该容置空间15连通的 入口16、 一个与该容置空间15连通的出口 17、 一个装设于该容 置空间15内的集水盘18, 二组沿该高度方向Z间隔地设置于该 容置空间15内的支架19,该入口 16及该出口 17设置于该围绕壁 13上,且位于相同的高度。如图2、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顺畅输送的回旋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一个外壳单元,具有一个沿一高度方向延伸的容置空间、一个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入口、一个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出口;    一个冷却单元,具有一个冷却主机、至少一个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风机及一个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冷凝器;    一个轨道单元,具有一条绕该高度方向螺旋设置的轨道及多个沿该轨道的长度间隔地设置于该轨道上的辅助滚轮组,该轨道具有一个对应于该入口的第一端部、一个对应于该出口的第二端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之间且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的连接部,每一辅助滚轮组具有多个滚轮;及    一个输送单元,具有一条沿该轨道设置的输送带、一个邻近于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其中之一且与该输送带啮合的第一驱动轮、一个介于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之间且与该输送带啮合的第二驱动轮及一个驱动该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的动力源,该输送带的底面与所述辅助滚轮组的滚轮接触,该动力源驱动该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带动该输送带沿该轨道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锡发
申请(专利权)人:庄锡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