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量调节装置和光学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9833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2 12:22
在光量调节装置中,能够在抑制径向上的大型化的同时使透镜进入到内部空间。光量调节装置10(图1)包括:基部构件(1),其具有固定开口(6);以及光量调节叶片,其具有用于对通过固定开口的光的光量进行调节的光量调节部(3a)和以能够相对于基部构件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基部构件的被支承部(3b)。在将与固定开口的开口面正交的方向作为光轴方向并将沿着固定开口的直径的方向作为径向时,在光量调节叶片中,光量调节部和被支承部能分别沿着与开口面平行的面转动,且形成在光量调节部与被支承部之间的中间部(3e)为了使光量调节部位于在光轴方向上与被支承部分分开的位置而具有相对于开口面朝向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度,由此在比光量调节叶片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面向固定开口的凹空间(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光量调节装置和光学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在数字照相机、摄像机以及可更换镜头等光学设备中的光量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对照相机等光学设备要求有紧凑性,尤其要求缩短以自照相机主体突出的方式保持摄像镜头的镜筒的在光轴方向上的长度。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使用照相机时(拍摄时)自照相机主体突出且在不使用照相机时(携带时)收纳在照相机主体内(收缩)的、具有所谓的可伸缩式镜筒的照相机。在该照相机中,光量调节装置(光圈)和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相邻配置,通过在收缩状态下使透镜的一部分进入到光圈开口内,从而减少镜筒在收缩状态下的长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10412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照相机中,由于采用使透镜的一部分进入到打开的光圈开口(比拍摄时的最大光圈开口还要大的光圈开口)内的结构,因此,需要使打开光圈开口直径大于透镜的外径。该结果,不得不将用于形成光圈开口的遮光叶片(光圈叶片)制作得较大,需要确保在打开光圈开口状态下使遮光叶片退避的外周空间也较大,因此,使光量调节装置在径向上大型化。因而,难以使搭载该光量调节装置的照相机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在抑制径向上的大型化的同时使透镜进入到内部空间中的光量调节装置和搭载有该光量调节装置的光学设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量调节装置包括:基部构件,其具有固定开口;以及光量调节叶片,其具有用于对通过固定开口的光的光量进行调节的光量调节部和以能够相对于基部构件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基部构件的被支承部,在将与固定开口的开口面正交的方向作为光轴方向并将沿着固定开口的直径的方向作为径向时,在光量调节叶片中,光量调节部和被支承部能分别沿着与开口面平行的面转动,且形成在光量调节部与被支承部之间的中间部为了使光量调节部位于在光轴方向上与被支承部分开的位置而具有相对于开口面朝向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度,由此在比光量调节叶片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面向固定开口的凹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光学设备,该光学设备包括在光轴方向上配置有上述光量调节装置和透镜的光学系统,透镜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到光量调节装置中的凹空间的内部。采用本专利技术,即使不将光量调节叶片打开为打开状态,也能够使透镜进入到形成于比该光量调节叶片靠径向内侧的凹空间内。因而,能够实现能够在抑制径向上的大型化的同时使透镜进入到内部的空间中的光量调节装置。并且,能够实现搭载有该光量调节装置的光学设备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光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实施例1的光圈装置的后视立体图。图3是在实施例1的光圈装置中使用的光圈叶片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1的光圈装置的动作说明图。图5是实施例1的光圈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光圈装置的后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光圈装置的后视图。图8是表示搭载有实施例的光圈装置的照相机的结构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为光量调节装置的虹彩光圈装置10。在上述图中,附图标记1是作为基部构件的基板,在其内周侧部分形成有圆顶部(盖部)1c,该圆顶部(盖部)1c具有朝向后述的驱动环、光圈叶片凹入的圆顶(球面或圆台面)形状。另外,在圆顶部1c的径向中央形成有与打开光圈开口相对应的第1固定开口6。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过第1固定开口6的开口面6a的中心且与该开口面6a正交的轴线称作光轴AX,将该光轴AX延伸的方向称作光轴方向。另外,在基板1上的位于第1固定开口6的周围的环部,在周向上的多处分别形成有支承毂部(凸部)1a和图2所示的长孔部1b。各支承毂部1a的中心轴线BX与光轴方向(光轴线AX)平行地延伸。附图标记2是作为驱动构件的驱动环,在其径向中央形成有具有内径比第1固定开口6的口径大的第2固定开口12。另外,在驱动环2的在周向上的多处形成有凸轮槽部2a。并且,在驱动环2的外周部的一部分形成有被驱动齿轮2b。附图标记3是多个作为光量调节叶片(遮光叶片)的光圈叶片,其是具有遮光性且用于在基板1的靠第1固定开口6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周围被遮蔽的光圈开口(光通过开口)A的薄板状的构件。如图3(a)、(b)所示,光圈叶片3具有:遮光部3a,其作为光量调节部而用于形成光圈开口A;被支承部3b,其以能够相对于基板1和驱动环2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基板1;以及中间部3e,其将上述遮光部3a和被支承部3b连接起来。被支承部3b形成为沿着与光轴方向正交的面(第1固定开口6的开口面6a)延伸的平面形状。在被支承部3b上形成有供形成于基板1的支承毂部1a插入的孔部(凹部)3c,光圈叶片3能够以该支承毂部1a和孔部3c为中心相对于基板1和驱动环2转动。孔部3c的中心轴线与支承毂部1a的中心轴线BX对齐。另外,在被支承部3b上形成有凸轮毂部3d,该凸轮毂部3d可插入并卡合于被形成于驱动环2的凸轮槽部2a和形成于基板1的长孔部1b。凸轮毂部3d的中心轴线CX与光轴方向(光轴AX)平行地延伸。中间部3e具有相对于形成于基板1的第1固定开口6的开口面6a朝向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度α(该倾斜度α对于形成于驱动环2的第2固定开口12的开口面、形成于后述的盖板的第3固定开口的开口面也是同样的)。通过使中间部3e具有倾斜度α,从而使遮光部3a位于在光轴方向上与被支承部3b分开的位置。遮光部3a具有对与光轴方向正交的面(第1固定开口6的开口面6a)平行的平面形状赋予了朝向光轴方向翘曲而成的形状,使得该遮光部3a不会与其他的光圈叶片3的遮光部3a互相钩挂而妨碍顺畅的移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将遮光部3a和被支承部3b形成为相互独立的面(不连续的面)并利用形成为不同的面的中间部3e将上述遮光部3a和被支承部3b连接起来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利用连续的曲面形成遮光部3a和中间部3e,并将被支承部3b形成为与该曲面不同的面。在图1中,附图标记4是盖板(盖构件),其与基板1之间形成用于收容驱动环2和光圈叶片3的叶片室。在盖板4的靠内周侧的部分形成有具有朝向基板1和光圈叶片3侧凸起的圆顶(球面或圆台面)形状的圆顶部4a。圆顶部4a和基板1的圆顶部1c以与光圈叶片3的中间部3e和遮光部3a相对的方式配置,从而形成收容驱动环2和光圈叶片3的叶片室。这样,基板1和盖板4上的分别与多个光圈叶片3的中间部3e和遮光部3a相对的部分形成为相对于该部分的周围部分自光轴方向上的被支承部(3b)侧向遮光部(3a)侧突出。在圆顶部4a的径向中央形成有与打开光圈开口相对应的第3固定开口13。盖板4在其外周部分利用螺钉与基板1结合,从而与基板1实现一体化。因此,盖板4也能够与基板1同样地视为基部构件。此外,也可以调换基板1和盖板4的位置。在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5是具有步进马达等驱动器的驱动部,在其输出轴上安装有用于与驱动环2的被驱动齿轮2b相啮合的驱动齿轮5a。驱动部5借助马达基板11固定在基板1上。此处,驱动部5配置在基板1中的圆顶部1c的周围部分。换言之,驱动部5设置为自圆顶部1c的周围部分向与圆顶部1c相对于其周围部分突出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通过如此使圆顶部1c和驱动部5突出的方向相同,在如后述的实施例4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量调节装置和光学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量调节装置包括:基部构件,其具有固定开口;以及光量调节叶片,其具有用于对通过上述固定开口的光的光量进行调节的光量调节部和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基部构件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基部构件的被支承部,在将与上述固定开口的开口面正交的方向作为光轴方向并将沿着上述固定开口的直径的方向作为径向时,在上述光量调节叶片中,上述光量调节部和上述被支承部能分别沿着与上述开口面平行的面转动,且形成在上述光量调节部与上述被支承部之间的中间部为了使上述光量调节部位于在上述光轴方向上与上述被支承部分开的位置而具有相对于上述开口面朝向上述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度,由此在比上述光量调节叶片靠上述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面向上述固定开口的凹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7.07 JP 2011-1506371.一种光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量调节装置包括:基部构件,其具有第1固定开口;光量调节叶片,其具有用于对通过上述第1固定开口的光的光量进行调节的光量调节部和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基部构件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基部构件的被支承部;驱动构件,其沿着与上述第1固定开口的开口面平行的面形成,与上述被支承部卡合而使上述光量调节叶片转动;以及驱动部,其驱动上述驱动构件,在将与上述第1固定开口的开口面正交的方向作为光轴方向并将沿着上述第1固定开口的直径的方向作为径向时,上述光量调节叶片包括:上述光量调节部;沿着与上述开口面平行的面形成的上述被支承部;以及中间部,其形成在上述光量调节部与上述被支承部之间,以使上述光量调节部位于在上述光轴方向上与上述被支承部分开的位置,上述中间部通过具有相对于上述开口面朝向上述光轴方向倾斜的倾斜度,由此在比上述光量调节叶片靠上述径向内侧的位置形成有面向上述第1固定开口的凹空间,上述基部构件沿着上述凹空间具有用于形成上述第1固定开口的第1圆顶部,在与上述基部构件之间形成收纳上述光量调节叶片的叶片室、且具有与上述第1固定开口相连通的第2固定开口的盖构件,具有在上述光轴方向上与上述第1圆顶部相对的第2圆顶部,上述光量调节叶片自在上述第1圆顶部和上述第2圆顶部之间收纳有上述光量调节部和上述中间部的状态起,使上述光量调节部从顶端开始朝向上述第1固定开口和上述第2固定开口之间转动插入,从而形成光通过开口,上述驱动构件以及上述驱动部配置在上述基部构件中的上述第1圆顶部的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量调节装置具有多个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津聪藤田晓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