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拔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0966 阅读:5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拔桩,包括上桩体和下桩体,所述上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下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其中第二端板与第三端板接触,所述第二端板的至少两角焊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相应的位置焊接第二连接板,相应位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至少有部分重叠,该重叠的部分也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上桩体和/或下桩体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上桩体和/或下桩体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抗拔桩,加大桩体整个面对地下土层的摩擦力,增加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强度且提高桩体对地下水的浮力的抗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拔桩
技术介绍
混凝土方桩目前已被基础设计广泛应用并得到认可,为了让该产品更广泛的适用于各种基础受力需要,设计了一种抗拔桩,此桩的主要功能是在承受同等重力压强时,当受力方向发生改变,产生反方向拉力时,桩体不被拔起,目前实现此功能的唯一方法是加大桩基础的整体摩擦力矩,但在实践中因桩基础是在地下几十米的土中,承受地下水的向上浮力,而桩体连接是靠端板与端板平面接触侧面焊接而成,时间长后焊接面有可能受力强度减弱而承受不了此时的向上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拔桩,加大桩体整个面对地下土层的摩擦力,增加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强度且提高桩体对地下水的浮力的抗力。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拔桩,包括上桩体和下桩体,所述上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下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其中第二端板与第三端板接触,所述第二端板的至少两角焊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相应的位置焊接第二连接板,相应位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至少有部分重叠,该重叠的部分也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上桩体和/或下桩体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上桩体和/或下桩体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端板的四角可焊接上桩体连接板。所述紧固件可为锁紧螺母和螺栓。所述连接板可为角钢。有益效果本技术加大桩体整个面对地下土层的摩擦力,当桩体端板与端板的焊接点受到损坏时,通过端板上所增加的角钢连接力矩克服桩体向上的拔力,从而提高基础桩使用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抗拔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I的B-B首I]视不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I至图3所示,本技术抗拔桩的桩体由上桩体6和下桩体7组成,在上桩体6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第一端板(图中未示出)和第二端板10,在下桩体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第三端板11和第四端板(图中未示出),上桩体和下桩体表面分别设有第一中心通孔12和第二中心通孔14,还分别设有12个穿入钢筋的第一通孔13和第五通孔15,第二端板10和第三端板11相接触,且第二端板10和第三端板11除端板四角不焊接外,在侧面相接处焊接。在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的四角分别设有第一焊缝5和第二焊缝9,第一角钢I和第二角钢4分别与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在第一焊缝5和第二焊缝9处焊接。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对齐后,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的相应面之间有5毫米左右的缝隙,第一角钢在外侧,且第一角钢与第二角钢部分重叠。第一角钢与上桩体和下桩体侧面平行处以及与和第二角钢的重叠处均焊接(利用5毫米左右的缝隙),并通过周边的装配孔(图中未示出)装上12对锁紧螺母2和外六角螺栓3 (锁紧螺母和外六角螺栓称为紧固件),图2中 示出了正面的6对,背面6对未示出,且为了方便观察,该图中左侧的3对锁紧螺母和外六角螺栓旋转了 90°。其中上桩体的正面设有2对锁紧螺母和外六角螺栓,用于固定第一角钢和上桩体,下桩体的正面设有4对锁紧螺母和外六角螺栓,用于固定第一角钢、第二角钢和下桩体,使得上桩体和下桩体的受力面积扩大。当第二端板和第三端板的侧面焊缝受损时,可以通过焊接的角钢和紧固件的紧固力而提高抗拔能力,从而提高基础桩的使用安全性能,扩大使用范围。本技术的制造成本低且施工简便,相比同类抗拔桩结构简单,增加了桩体整个面对地下土层的摩擦力矩,不容易被泥土损坏,同时也弥补了方桩行业在此项目上的空白,在混凝土桩结构设计技术上提供了更多选择性,为基础施工企业提供了更可靠的桩型资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抗拔桩,包括上桩体和下桩体,所述上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下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三端板和第四端板,其中第二端板与第三端板接触,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二端板的至少两角焊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三端板与所述第ニ端板相应的位置焊接第二连接板,相应位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至少有部分重叠,该重叠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山河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技桩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