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外扩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740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皮肤外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两个皮肤固定针支架(1、2)、皮肤固定针(3)和连接螺杆(4)组成,皮肤固定针支架(1、2)为扁平状立方体结构,其中部有能让连接螺杆(4)穿过的圆孔(5),皮肤固定针(3)位于皮肤固定针支架(1、2)上皮肤接触面的一侧边缘的两端,皮肤固定针(3)的一端固定在皮肤固定针支架(1、2)内,另一端向前下方突出。(*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外科手术器械。
技术介绍
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简称皮肤扩张术,已成为整形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临床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基础理论研究亦日趋完善,其皮肤组织的可扩张性和放张皮肤的可用性已被无数实验室实验和临床实践所证实,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不少问题不尽如人意。埋入式硅胶囊皮肤内扩张术是自70年代以来为我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其基本方法是首先将一个带有单向阀门的硅胶囊皮肤内扩张器埋入需要扩张的皮肤下,在手术成功后开始定期从单向阀门向囊内注“水”,通过囊体和的逐渐增大来扩张其表面皮肤,从而获得“多余”皮肤,用于修复人体各部位组织缺损,这“多余”的皮肤对于需要者可以说确实无法以金钱衡量其价值,因此其专利技术可称为近代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成果也就被国内外医学界迅速而广泛地应用。但在近几十年的临床实际应用后,逐步发现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如1.首先埋入扩张器需要进行一次严格无菌的较大手术。2.术后需要定期多次到医院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进行注水以进行皮肤组织扩张。3.二次扩张间隙期,扩张力量逐渐减弱,其皮肤组织的扩张张力不持续。4.扩张时间漫长,若扩张太快,伤口容易崩开,扩张皮肤容易局部缺血坏死,扩张失败。5.手张后局部组织正常解剖层次被破坏,深部会形成瘢痕,其生理功能会损坏,不易再次扩张。6.由于囊性扩张,扩张后形成的“多余”组织不能充分应用等。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皮肤外扩张器由两个皮肤固定针支架(1、2)、皮肤固定针(3)和连接螺杆(4)组成,皮肤固定针支架(1、2)为扁平状立方体结构,其中部有能让连接螺杆(4)穿过的圆孔(5),皮肤固定针(3)位于皮肤固定针支架(1、2)上皮肤接触面的一侧边缘的两端,皮肤固定针(3)的一端固定在皮肤固定针支架(1、2)内,另一端向前下方突出。皮肤固定针(3)与皮肤固定针支架(1、2)之皮肤接触面的夹角为15至35度。使用时将皮肤固定针刺入皮肤组织,使皮肤外扩张器固定于扩张部位的皮肤组织,连接螺杆用于连接两个皮肤固定针支架,然后通过旋转螺母,即可随时随意调节持续牵引皮肤组织之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皮肤牵引部位周围的正常皮肤逐渐延伸,为修复体表组织缺损提供经扩张产生的“多余”的皮肤组织。本技术提供的这种皮肤外扩张器有以下优点1.操作简便易行,不需要手术埋置扩张器;2.创伤小,几乎是无创操作,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不易感染,不会引起皮下出血,不会破坏局部正常解剖结构,不会形成埋入式硅胶囊囊周积液,囊内感染,漏气,漏液,伤口裂开,局部缺血坏死,扩张失败,不会引起局疗剧烈疼痛和对深部组织的压迫损伤。3.患者可在家中自行调节旋转螺母,以不引起较大不适为度,易于掌握和控制使牵引持续稳定,当得到足够的“多余”皮肤组织时,再入院治疗,从而减少在院时间和往返医院之奔波,加快床位周转,大幅降低医疗费用。4.规格可多种,适用于各咱不同部位。5.扩张组织可充分应用,几乎可以需要多少扩张多少,需要哪里扩张哪里,需要什么规格和形状制造什么规格和形状。6.应用范围更广泛,瘢痕切除,体表巨大肿块切除,大面积皮肤组织缺损如褥疮、外伤、伤口裂开的减张拉拢缝合等。7.装置成本低,制造简单。1--皮肤固定针支架2--皮肤固定针支架3--皮肤固定针4--连接螺杆5--圆孔权利要求1.一种皮肤外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两个皮肤固定针支架(1、2)、皮肤固定针(3)和连接螺杆(4)组成,皮肤固定针支架(1、2)为扁平状立方体结构,其中部有能让连接螺杆(4)穿过的圆孔(5),皮肤固定针(3)位于皮肤固定针支架(1、2)上皮肤接触面的一侧边缘的两端,皮肤固定针(3)的一端固定在皮肤固定针支架(1、2)内,另一端向前下方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外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肤固定针(3)与皮肤固定针支架(1、2)之皮肤接触面的夹角为15至3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外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肤固定针(3)与皮肤固定针支架(1、2)之皮肤接触面的夹角为30度。专利摘要一种皮肤外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两个皮肤固定针支架(1、2)、皮肤固定针(3)和连接螺杆(4)组成,用以持续牵引皮肤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皮肤牵引部周围的正常皮肤逐渐延伸,在几乎不破坏正常皮肤局部解剖层次的前提下为修复体表组织缺损提供经扩张作用产生的“多余”的皮肤组织,且同一部位可反复多次扩张。文档编号A61F5/01GK2598526SQ02290718公开日2004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彭冲, 冲 彭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冲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