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板间盲插射频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3472 阅读:4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小型板件盲插射频连接器,属电子信息元器件领域。是对现有板件盲插射频连接器的改进,改进后产品外形及安装尺寸不变,使用完全兼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插针端子设为弹性圆头,插孔端子设为刚性插孔,将插孔件壳体端头设为弹性;以及壳体对应部位槽和突起的精确设计,共同实现了板间对插时径向不对准达到0.4mm,板间轴向误差到0.6mm的合理容量,充分保证了板间对插的可靠性。对插界面共有三种结构形式即:全擒纵连接、擒纵连接和光孔连接。对插后板间的距离小,内导体接触充分,可广泛用于无线电设备和仪器中。实现板对板、模块对模块间的连接。适于印制板、机箱、机柜间的高密度盲插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信息
主要涉及无线电设备和仪器中使用的电连接 器,具体就是一种新型的小型板间盲插射频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成千上万种的电子元器件产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常用器件,也是应用 非常广泛的一种通用器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雷达系统、航天和通讯等军工或民用领域,也 应用于仪器、自动控制、通信等工业领域。随着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应用于各个领域,元器 件的密度以及它们之间相关功能日益增加,因此对单个元器件的尺寸精度,连接功能都要 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标准化,而且要求很高的可靠性,不仅单个元器件具有高的可靠性, 而且要求接插件的对插件以及对插过程和对插后均有高的可靠性。随着集成化和信息量的 增大,对于盲插型射频连接器的一致性和对接插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通信设备、手机终端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和汽车电子等整机设备的多功能 化和小型化趋势,板间连接器越来越趋向于小间距和小体积。为了保证对插顺利和插合后的可靠工作,在整机设备中,两PCB板需要进行插合 时因为产品加工存在的公差及误差导致所使用的板间连接器在轴向和径向有冗余。现在所 使用的板间连接器,多为弹性插孔和刚性插针配合对插,外壳之间的配合难以保证完全插 合或锁紧,或者当对插有冗余时刚性插针容易弯曲断裂,弹性插孔也容易劈开无弹性,造成 了板间连接器的使用可靠性差导致产品的质量和寿命均不够高。如何保证小型板间盲插射 频连接器产品小间距、小体积器件的多功能和可靠性是本
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本技术项目组在互联网上就本主题,在国内外专利文献和公开发表的期刊论 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技术密切相关和一样的报道或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工业生产和实际设计中常用的板间盲插射频连接器存 在连接器对插后板间距离较大,插合仅有一种锁紧方式的问题提供一种对插后板对板之间 的距离小,内导体接触充分,板间对插可靠,连接器的插合有三种锁紧程度不同形式的小型 板间盲插射频连接器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说明本技术是一种小型板间盲插射频连接器,包括有插针件、插孔件,插针件和 插孔件分别安装于各自的PCB板子上,通过PCB板子对插,插针件和插孔件均主要由壳体、 绝缘子、内导体构成,绝缘子安装壳体不参与对插一侧的腔体内,内导体居中安装,插针件 的内导体为插针内导体,插孔件的内导体为插孔内导体,其特征在于插针件的壳体在接插 一侧开有喇叭口,插针端子为弹性圆头,即圆头端子轴向向内开有弹性槽,插孔端子为刚性 插孔,插孔件的壳体端头也为弹性的,即在壳体的端部轴向向内均勻分布开有弹性槽,插孔端子为刚性插孔,对插后两板间距离仅有6. 7-7mm。两PCB板需要进行插合时所使用的板间连接器避免不了轴向和径向有冗余,本实 用新型的界面结构仿捕手手套设计,允许在轴向和径向上有一定的失配量,也就是产品对 插时可以在轴向和径向上浮动。本技术采用弹性插针和刚性插孔,还将插孔件的壳体 端头设为弹性,能够在产品轴向和径向对插有冗余时和外壳同时进行纠错调节,保证对插 后产品性能的可靠性。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插孔件壳体的端部外侧设有凸起,所述插孔件的壳体 的弹性槽为1-4个。本技术还从壳体的设计入手,对插孔件壳体进行改进,加设外侧凸 起,又在壳体的端部设置弹性槽,增加弹性与锁紧环节。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开有喇叭口的插针件的壳体在接插部分的底部设有全 擒纵槽。因为连接器是接插件,与插孔件壳体的凸起设计相对应,在插针件的壳体上作了相 适应的槽设计。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开有喇叭口的插针件的壳体在接插部分的底部设有擒 纵槽。为了满足不同锁紧程度的需求,本技术还作出了在插针件的壳体接插部分的底 部设置擒纵槽,擒纵槽比全擒纵槽稍浅些,以适应一些锁紧不需太紧的场合。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插针件的全擒纵槽或擒纵槽和插孔件壳体端部外侧凸 起的位置对应、大小相互适应,为弹性锁紧。本技术连接器的插合有三种锁紧程度不同形式即全擒纵形式锁紧最大,擒 纵形式锁紧次之,光孔形式锁紧最小。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带有全擒纵槽的插针件与带有凸起的插孔件配合对 插,形成全擒纵连接。保证插合后,没有大的外力不会脱开,主要使用于对插后基本不会打 开的应用场合。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带有凸起的插孔件与擒纵槽的插针件配合对插,形成 擒纵连接。插合后,比较紧固,使用于对插比较频繁且固定性较高的情况。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带有凸起的插孔件与不带全擒纵槽或擒纵槽的插针件 配合对插,形成光孔连接。对于数量多器件小的排插,并不需要每个器件均牢固锁紧,所以 实际应用中在许多频繁插合的场合也需要光孔连接的连接器插合。对于小型器件而言,无论是产品还是对插后可利用的空间均是非常小的,本实用 新型首先对连接器的端子进行了改进,将插针端子设为弹性圆头,将插孔端子设为刚性插 孔,同时插孔件的壳体端头也设为弹性;又对连接器的外壳进行改进,通过对壳体对应部 位擒纵槽和突起的精确设计,实现了板间对插时径向不对准达到0. 4mm,板间轴向误差到 0. 6mm的合理容量,充分保证了板间对插的可靠性。本技术对插界面共有三种结构形式 即全擒纵连接、擒纵连接和光孔连接。根据界面结构的不同,连接器插合后的锁紧程度也 不同,可应用于各种需要的场合。本技术利用小改进,精确设计,解决了大问题,为工业生产实际和科研提供了 一种对插可靠性好,对插后板间的距离小,内导体接触充分,连接器的插合有三种锁紧程度 不同形式的小型板间盲插射频连接器。可广泛应用于无线电设备和仪器中。实现板对板或 者模块对模块之间的连接。适用于印制板、机箱、机柜间的高密度盲插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光孔插针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带有擒纵槽插针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插孔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对插状态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小型板间盲插射频连接器,包括有插针件、插孔件,插针件和插孔件分别 安装于各自的PCB板子上,通过PCB板子对插,插针件和插孔件均主要由壳体、绝缘子、内 导体构成,无论是插针件的绝缘子2,还是插孔件的绝缘子6均是安装在壳体不参与对插一 侧的腔体内,内导体居中安装,插针件的内导体为插针内导体,插孔件的内导体为插孔内导 体,插针件的壳体3在接插一侧开有喇叭口,见图1和图2,插针端子1为弹性圆头,该圆头 端子1轴向向内开有一弹性槽,该弹性槽加工时可一次过直径加工,插孔端子为刚性插孔 5,插孔件的壳体7端头也为弹性的,即在壳体7的端部轴向向内均勻分布开有弹性槽,本 例中,壳体7的端部的弹性槽为两个,可以过直径两次加工,因为该弹性槽的作用主要是弹 性,也可以不过直径直接在插孔件的壳体7端头上加工,或者说壳体7的端部的弹性槽为两 个,在插孔件的壳体7端头的周边就会均勻分布有四个轴向向内分布的弹性槽,见图3。本 技术采用弹性插针和刚性插孔,还将插孔件的壳体端头设为弹性,能够在产品轴向和 径向对插有冗余时和外壳同时进行纠错调节,保证对插后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对插后两板 间距离仅有6. 7-7mm。本技术在插针件的壳体口部采用大喇叭口,使得对插时容易划入对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板间盲插射频连接器,包括有:插针件、插孔件,插针件和插孔件分别安装于各自的PCB板子上,通过PCB板子对插,插针件和插孔件均主要由壳体、绝缘子、内导体构成,绝缘子安装在壳体不参与对插一侧的腔体内,内导体居中安装,插针件的内导体为插针内导体,插孔件的内导体为插孔内导体,其特征在于:插针件的壳体(3)在接插一侧开有喇叭口,插针端子(1)为弹性圆头,即圆头端子轴向向内开有弹性槽,插孔端子为刚性插孔(5),插孔件的壳体(7)端头也为弹性的,在壳体的端部轴向向内均匀分布开有弹性槽,对插后两板间距离仅有6.7-7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航荣付倩梅何文超魏江荣强战群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华达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