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洁机用风机系统及清洁机,包括风机罩、设于风机罩内的动叶轮以及用于驱动动叶轮旋转的电机,风机罩包括进风罩以及出风罩,出风罩具有蜗壳状的导风风道,导风风道的出口位于出风罩的外周侧,并构成了风机罩的出风口,导风风道在朝向进风口的侧壁面上具有与动叶轮相对的中央区域以及自该中央区域至邻近导风风道的外周边沿之间的外围区域,中央区域与外围区域交界处形成有朝向所述动叶轮所在一侧凸起的环状凸部。导风风道的侧壁面的变化设计,延迟了气流的分离,破坏了蜗壳顶部顺时针涡和底部气流上翻形成的逆时针涡,降低湍流强度和湍动能的损失,进而减小了导风风道内壁面的摩擦阻力。了导风风道内壁面的摩擦阻力。了导风风道内壁面的摩擦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洁机用风机系统及清洁机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机
,尤其涉及一种清洁机用风机系统及清洁机。
技术介绍
[0002]地面清洁机如吸尘器、扫地机,将地面上混有水汽的灰尘等混合物吸入到其内腔中,为了实现对颗粒物、水汽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目前通常采用分离装置进行分离。清洁机通常包括分离模块和马达模块(风机系统)。分离模块用于将扫拖模块拾取的污水和颗粒与空气分离,保留污水及颗粒物将干净的空气排出。马达模块主要是提供负压来源,由电机、动叶、静叶和降噪结构组成。
[0003]如申请号为CN202011538539.4(申请公开号为:CN11465221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具有该分离模块的清洁机,分离模块包括有壳体,其内部具有容腔,所述容腔具有进风口及与所述进风口相流体连通的排风口;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容腔内,且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壳体内具有用于在其中形成迂回布置的流道的多个隔板,多个隔板用于对多相流进行分离。经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灰尘及颗粒等混合气流在导风通道内团聚,经过挡板时,混合气流与阻挡部发生碰撞,减缓了气流流动速度,此时,比重大的颗粒发生沉降,减缓了气流流动速度,从而实现了对混合气流的大颗粒的分离,防止后续堵塞过滤件,且分离效果较好。
[0004]但上述的清洗机还存有一定的不足,上述分离模块采用迂回布置的风道结构,虽然可以很好地分离固液混合物,但带来的代价是风机系统壳体内产生的湍流较多,极大地影响了风机系统的进口顺畅度,从而导致风机内部气流及其紊乱,噪声增加,因此,有必要在对风机系统的结构进行改进,降低气流在风机系统内的湍流,继而实现降噪。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气流在风机系统内的湍流,进而实现降噪目的的清洁机用风机系统。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风机系统的清洁机。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洁机用风机系统,沿清洁机的气流流动路径,设置在清洁机的分离单元的下游,风机系统包括风机罩、设于风机罩内的动叶轮以及用于驱动动叶轮旋转的电机,所述风机罩具有用来与清洁机的分离单元相流体连通的进风口以及供气流流出的出风口,所述动叶轮的进风端与所述风机罩的进风口相对;
[0008]所述风机罩包括进风罩以及出风罩,所述进风口开设在所述的进风罩的中部,所述进风罩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口,所述出风罩连接在所述进风罩的安装口处,所述出风罩具有蜗壳状的导风风道,所述导风风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出风罩的外周侧,并构成了所述风机罩的出风口,所述导风风道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侧壁面上具有与所述动
叶轮相对的中央区域以及自该中央区域至邻近导风风道的外周边沿之间的外围区域,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外围区域交界处形成有朝向所述动叶轮所在一侧凸起的环状凸部。
[0009]为了方便导风风道的气流能顺利经出风口向外排出,所述导风风道的中央区域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记作L1,所述导风风道的外围区域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记作L2,其中,L2>L1。
[0010]上述的结构设计,可以理解为中央区域的凹陷深度相对小,使得叶轮出口的流体可以得到较好的缓冲,进而更高效地转化成压能;外围区域的凹陷深度相对较大,使得压力脉动频率提高,从而可避开电机共振频率,减少振动。
[0011]上述环状凸部的凸起高度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如果凸起高度过小,则整流降噪效果不明显,如果凸起高度过大,则会影响气流的顺利外排,为此,所述动叶轮的轴向高度记作H,所述中央区域相对所述环状凸部形成了第一凹陷区,第一凹陷区的凹陷深度记作H1,所述外围区域相对所述环状凸部形成了第二凹陷区,第二凹陷区的凹陷深度记作H2,其中,1/15≤H1/H≤1/10,1/10≤H1/H≤1/4。上述“动叶轮的轴向高度”可以理解为是动叶轮前盘至后盘的距离。
[0012]为了将动叶轮运行过程中甩向外周的气流顺利沿轴向向导风风道导流,还包括静叶组件,设于所述风机罩内,并位于所述动叶轮的下游,静叶组件包括基座以及静叶片,所述基座包括位于所述风机罩的内侧、并与风机罩间隔设置的环形壁,所述静叶片沿所述环形壁的周向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静叶片与所述环形壁以及风机罩之间共同限定出沿所述动叶轮的轴向呈螺旋状布置的静叶风道。
[0013]作为改进,所述静叶风道的出口与所述导风风道的环状凸部相对。环状凸部设置在与静叶风道的出口相对的位置,可以使气流的脉动频率与电机共振频率段80
‑
260Hz避开,达到进一步降低噪音的目的。
[0014]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清洁机,包括分离单元和风机系统,沿气流流动路径,所述风机系统位于所述分离单元的下游,风机系统采用上述的风机系统。
[0015]为了保证分离单元的分离效果,所述分离单元包括:
[0016]壳体,其内部限定出分离腔室,所述分离腔室具有吸风口及与所述吸风口流体连通的排风口;
[0017]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分离腔室内,且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
[0018]挡板组件,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挡板组件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下游,挡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挡板,各所述挡板至少局部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排风口的流体流动路径上,并与所述分离腔室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呈迂回布置的分流道。
[0019]上述挡板组件的设置,使得比重大的颗粒发生沉降,减缓了气流流动速度,从而实现了对混合气流的大颗粒的分离,防止后续堵塞过滤件,且分离效果较好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风机罩的导风风道的侧壁面上设置的环状凸部,将导风风道的侧壁面分为位于内侧的中央凹陷区和位于外侧的外围凹陷区,这种导风风道的侧壁面的变化设计,该区域附近消耗的湍动能明显减小,雷诺应力会相应减小,延迟了气流的分离,破坏了蜗壳顶部顺时针涡和底部气流上翻形成的逆时针涡,降低湍流强度和湍动能的损失,进而减小了导风风道内壁面的摩擦阻力。尤其是,导风风道侧壁面上
位于环形凸部内、外凹陷区的变化设计对压力脉动水平有显著的影响,有利于降低风机罩内的压力脉动水平,这对于降低由压力脉动引起的振动和气动噪声具有积极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清洁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仅示出了刷头组件、分离单元以及风机系统);
[0022]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4]图4为图3中A
‑
A处的剖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机系统的俯视图;
[0026]图6为图5中A
‑
A处的剖视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机系统省去出风罩外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机用风机系统,沿清洁机的气流流动路径,设置在清洁机的分离单元(30)的下游,风机系统包括风机罩(10)、设于风机罩(10)内的动叶轮(11)以及用于驱动动叶轮(11)旋转的电机(12),所述风机罩(10)具有用来与清洁机的分离单元(30)相流体连通的进风口(131)以及供气流流出的出风口(132),所述动叶轮(11)的进风端与所述风机罩(10)的进风口(131)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罩(10)包括进风罩(13)以及出风罩(14),所述进风口(131)开设在所述的进风罩(13)的中部,所述进风罩(13)在与所述进风口(131)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安装口(133),所述出风罩(14)连接在所述进风罩(13)的安装口(133)处,所述出风罩(14)具有蜗壳状的导风风道(140),所述导风风道(140)的出口位于所述出风罩(14)的外周侧,并构成了所述风机罩(10)的出风口(132),所述导风风道(140)在朝向所述进风口(131)的侧壁面上具有与所述动叶轮(11)相对的中央区域(142)以及自该中央区域(142)至邻近导风风道(140)的外周边沿之间的外围区域(143),所述中央区域(142)与所述外围区域(143)交界处形成有朝向所述动叶轮(11)所在一侧凸起的环状凸部(1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用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风道(140)的中央区域(142)与所述进风口(13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记作L1,所述导风风道(140)的外围区域(143)与所述进风口(13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记作L2,其中,L2>L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用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叶轮(11)的轴向高度记作H,所述中央区域(142)相对所述环状凸部(141)形成了第一凹陷区,第一凹陷区的凹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逸,陈炫树,张旭东,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