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蓄冷蓄热新风、蓄冷天花板及蓄热地板耦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88720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相变蓄冷蓄热新风、蓄冷天花板及蓄热地板耦合系统,其特点是包括冷热水供应系统、相变蓄冷蓄热新风系统、相变辐射蓄冷天花板系统及相变蓄热辐射地板系统;其优点为: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冷量和热量供应方式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在实现低温热源和高温冷源的多级利用的同时,符合“头冷脚热”的人体舒适性要求,结合相变储热技术与新风供应、辐射供冷、辐射供暖系统,实现了低品位能源利用率的提升,在冬夏两季下实现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的高效调控和新风供应,促进建筑物的节能减排。排。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变蓄冷蓄热新风、蓄冷天花板及蓄热地板耦合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相变蓄冷蓄热新风、蓄冷天花板及蓄热地板耦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热舒适性的要求逐渐升高,大部分建筑能耗用于暖通空调系统以维持高质量的室内环境。如何在减少建筑能耗的同时维持人们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当下难题。相变储能技术为低品位能源的多级利用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将相变储能技术与新风系统、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以及天花板辐射供冷系统相结合,有助于在冬夏两季实现低温热源和高温冷源的多级利用,减少暖通空调能耗,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相变蓄冷蓄热新风、蓄冷天花板及蓄热地板耦合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冷量和热量供应方式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在实现低温热源和高温冷源的多级利用的同时,符合“头冷脚热”的人体舒适性要求,结合相变储热技术与新风供应、辐射供冷、辐射供暖系统,实现了低品位能源利用率的提升,在冬夏两季下实现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的高效调控和新风供应,促进建筑物的节能减排。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相变蓄冷蓄热新风、蓄冷天花板及蓄热地板耦合系统,包括冷热水供应系统、相变蓄冷蓄热新风系统、相变辐射蓄冷天花板系统及相变蓄热辐射地板系统;
[0005]所述相变辐射蓄冷天花板系统包括天花板系统进水管道、天花板系统出水管道、一条及以上的冷水盘管、天花板表面层、一个及以上的相变蓄冷单元、第一保温层及楼板结构层;所述相变蓄冷单元包括蓄冷框体及相变蓄冷材料,所述相变蓄冷材料设在蓄冷框体内;所述楼板结构层、第一保温层、蓄冷框体及天花板表面层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相邻两所述蓄冷框体上下分布,所述天花板系统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与冷热水供应系统的冷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冷水盘管位于对应的相变蓄冷材料中,冷水盘管的进水口与天花板系统进水管道的出水口连通并设有第一电磁阀,冷水盘管的出水口与天花板系统出水管道的进水口连通;
[0006]所述相变蓄热辐射地板系统包括地板系统进水管道、地板系统出水管道、一条及以上的热水盘管、地板表面层、水泥砂浆找平层、混凝土层、一个及以上的相变蓄热单元、第二保温层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所述相变蓄热单元包括蓄热框体及相变蓄热材料,所述相变蓄热材料设在蓄热框体内;所述地板表面层、水泥砂浆找平层、混凝土层、蓄热框体、第二保温层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相邻两所述蓄热框体上下分布,所述地板系统进水管道的进水口与冷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出水口道连通;所述热水盘管设在相变蓄热材料中,热水盘管的进水口与地板系统进水管道的出水口连通并设有第二电磁阀,热水盘管的出水口与地板系统出水管道的进水口连通;
[0007]所述相变蓄冷蓄热新风系统包括新风管道、一个及以上的相变蓄能单元及一条及以上的水盘管;所述新风管道的进风口与外界连通,新风管道的出风口与室内连通;所述相变蓄能单元包括蓄能框体及蓄能材料,所述蓄能材料设在蓄能框体中;所述蓄能框体设在新风管道中,所述水盘管设在蓄能材料中,水盘管的进水口与三通电磁阀的D口连通,所述三通电磁阀的C口与天花板系统出水管道连通,三通电磁阀的E口与地板系统出水管道连通,所述水盘管的出水口与冷热水供应系统的进水口连通。
[0008]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反射膜,所述第一反射膜设在蓄冷框体与第一保温层之间。
[0009]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在蓄热框体与第二保温层之间。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该系统通过将相变储能技术与新风系统、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以及天花板辐射供冷系统相结合,有助于在冬夏两季实现低温热源和高温冷源的多级利用,减少暖通空调能耗,减少建筑物的碳排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相变辐射蓄冷天花板系统、冷热水供应系统及相变蓄冷蓄热新风系统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相变蓄热辐射地板系统、冷热水供应系统及相变蓄冷蓄热新风系统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专利技术相变蓄冷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专利技术相变蓄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专利技术相变蓄冷蓄热新风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0018]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术语“上”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要求本专利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的设在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至图6所示,其是一种相变蓄冷蓄热新风、蓄冷天花板及蓄热地板耦合系统,
包括冷热水供应系统、相变蓄冷蓄热新风系统、相变辐射蓄冷天花板系统及相变蓄热辐射地板系统;
[0022]所述相变辐射蓄冷天花板系统包括天花板系统进水管道1、天花板系统出水管道6、一条及以上的冷水盘管11、天花板表面层2、一个及以上的相变蓄冷单元3、第一保温层4及楼板结构层5;所述相变蓄冷单元3包括蓄冷框体31及相变蓄冷材料32,所述相变蓄冷材料32设在蓄冷框体31内,相变蓄冷材料32由六水氯化钙65wt%

70wt%、氯化钾1wt%

3wt%、氯化钠1wt%

3wt%、氯化铵2wt%

6wt%、六水氯化锶0.5wt%

1.5wt%及膨胀石墨20wt%

30wt%组成;其中,进一步的相变蓄冷材料32由六水氯化钙68wt%、氯化钾2wt%、氯化钠1wt%、氯化铵4wt%、六水氯化锶1.0wt%、膨胀石墨24wt%组成;所述楼板结构层5、第一保温层4、蓄冷框体31及天花板表面层2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相邻两所述蓄冷框体31上下分布,所述天花板系统进水管道1的进水口与冷热水供应系统的冷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冷水盘管11位于对应的相变蓄冷材料32中,冷水盘管11的进水口与天花板系统进水管道1的出水口连通并设有第一电磁阀12,冷水盘管11的出水口与天花板系统出水管道6的进水口连通;
[0023]所述相变蓄热辐射地板系统包括地板系统进水管道7、地板系统出水管道13、一条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蓄冷蓄热新风、蓄冷天花板及蓄热地板耦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热水供应系统、相变蓄冷蓄热新风系统、相变辐射蓄冷天花板系统及相变蓄热辐射地板系统;所述相变辐射蓄冷天花板系统包括天花板系统进水管道(1)、天花板系统出水管道(6)、一条及以上的冷水盘管(11)、天花板表面层(2)、一个及以上的相变蓄冷单元(3)、第一保温层(4)及楼板结构层(5);所述相变蓄冷单元(3)包括蓄冷框体(31)及相变蓄冷材料(32),所述相变蓄冷材料(32)设在蓄冷框体(31)内;所述楼板结构层(5)、第一保温层(4)、蓄冷框体(31)及天花板表面层(2)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相邻两所述蓄冷框体(31)上下分布,所述天花板系统进水管道(1)的进水口与冷热水供应系统的冷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冷水盘管(11)位于对应的相变蓄冷材料(32)中,冷水盘管(11)的进水口与天花板系统进水管道(1)的出水口连通并设有第一电磁阀(12),冷水盘管(11)的出水口与天花板系统出水管道(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相变蓄热辐射地板系统包括地板系统进水管道(7)、地板系统出水管道(13)、一条及以上的热水盘管(71)、地板表面层(14)、水泥砂浆找平层(15)、混凝土层(16)、一个及以上的相变蓄热单元(17)、第二保温层(18)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层(19);所述相变蓄热单元(17)包括蓄热框体(171)及相变蓄热材料(172),所述相变蓄热材料(172)设在蓄热框体(171)内;所述地板表面层(14)、水泥砂浆找平层(15)、混凝土层(16)、蓄热框体(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浩冯凤兰刘燕芬曾梦琪弋寓恒张乾莹孙婉纯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