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667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漏泄同轴电缆技术领域。由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和外保护套(4)依次由里到外套装而成,外导体(3)上设有传输信号漏泄孔(5),其特征是:漏泄孔(5)的间距自发射放大器或中继增音站出口始终(A)至末端(B)为分段逐渐减少;在外导体(3)上制作不等距漏泄孔(5)的方法,是将金属薄片带材的外导体卷绕到一个设定尺寸的轴(6)上,得到金属薄片带卷(7),然后对该金属薄片带卷进行从外到内径向开孔而制得。不仅能消除周期性节距造成的信号回波峰值,同时对于靠近放大器始端辐射信号强,而末端辐射信号弱的现象也作出了相应的补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漏泄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漏泄同轴电缆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矿井以及其它建立的移动通讯系统中。漏泄同轴电缆通过其外导体的漏泄孔实现在信号传输的同时向沿线空间辐射信号。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外保护套依次由里到外套装构成,并在外导体上纵向设置许多信号漏泄孔。目前公知的漏泄同轴电缆外导体的结构为金属丝稀编织;或在铜/铝薄片带材上等距冲孔(如圆孔、八字槽、一字槽等),然后纵包成外导体;或采用在皱纹铜管外导体上铣孔等方法来生产制造。利用前述技术生产的漏泄同轴电缆,其外导体上的漏泄孔间的间距是相同的,这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存在如下缺点由于电缆信号传输时,靠近发射放大器和中继增音站出口处的信号电平较高,漏泄的信号较强,而远离则信号强度逐渐减弱;另外,对于电磁信号的传输,遇到周期性(等距)阻抗缺陷会发生相应波长信号的叠加反射,产生信号回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的缺点,提供一种能补偿远离发射放大器和中继增音站信号强度逐渐减弱以及能消除周期性节距造成的信号回波峰值的漏泄同轴电缆及其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保护套依次由里到外套装而成,外导体上设置有传输信号漏泄孔,漏泄孔的间距自发射放大器或中继增音站出口始端至末端为分段逐渐减少。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由于始端、末端具有确定性,挤包上外保护套之后则看不到漏泄孔,因此,为防止本漏泄同轴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将始端与末端倒置,可在漏泄同轴电缆的外保护套的表面上设置信号传输方向标志。本漏泄同轴电缆由于其外导体上的漏泄孔始端孔距大于末端的孔距,能消除周期性节距造成的信号回波峰值,同时对于靠近放大器始端辐射信号强,而末端辐射信号弱的现象也作出了相应的补偿,从而有利于漏泄电缆大长度的布设,节约了中继增音站等设备的投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的生产方法,含有以下工序a、选取符合设计要求的内导体,内导体可以为铜、铜包铝等线材;b、采用专用设备在内导体上套装设置绝缘层,绝缘层可以由聚乙烯或物理发泡聚乙烯构成;c、选取外导体,外导体为满足设计要求的含有金属薄片的带材,如聚酯复合铜薄片带材;d、在外导体上制作漏泄孔,漏泄孔可以为圆孔、八字槽、一字槽等;e、将含有漏泄孔的外导体带材纵包套装于绝缘层上,纵包的同时在外导体上套装外保护套;工序a、b、c、e与现有生产方法相同或相近,不同的是工序d——在外导体上制作漏泄孔的方法,该方法是是将金属薄片带材的外导体卷绕到一个设定尺寸的轴上,得到金属薄片带卷,金属薄片带卷的内端为由其制得漏泄电缆的末端,其外端为漏泄电缆的始端;然后利用线切割或钻孔等手段对该金属薄片带卷进行从外到内径向开孔,便可得到漏泄孔的间距自发射放大器或中继增音站出口始端至末端为分段逐渐减少。若卷绕轴的直径为DB,将金属薄片带全部卷绕到卷绕轴之后金属薄片带卷的外径为DA,在该金属薄片带卷上的圆周上均匀开孔数为n,则由其制得的漏泄电缆的漏泄孔,末端的孔距KB为KB=πDBn,]]>始端的孔距KA为KA=πDAn,]]>末端孔距KB与始端孔距KA的比值为KBKA=πDBn/πDAn=DBDA]]>。若DA=2DB时,则末端漏泄孔的孔距是始端的一半,即末端B漏泄孔的密度是始端A的2倍。由于漏泄同轴电缆的长度是一定的(例如500m,或根据需要定制),其外导体的厚度也是一定的(当选取某一规格型号的金属薄片带材时,其厚度也就确定),因此,只要调整(选取)卷绕轴的直径DB,就可以调整末端漏泄孔孔距与始端孔距的比值。附图说明图1为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原理图。图2为外导体展开结构图。图3为在外导体上制作漏泄孔的工艺示意图。图中,1、内导体2、绝缘层3、外导体4、外保护套5、漏泄孔6、卷绕轴7、金属薄片卷8、信号传输方向标志。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型号为SYFLV—50—7的漏泄同轴电缆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产品结构及其生产方法。参照图1,本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和外保护套4依次由里到外套装而成,外导体上设置传输信号漏泄孔5,漏泄孔的间距自发射放大器或中继增音站出口始端A至末端B为分段逐渐减小。其生产工序包括a、内导体1选用φ2.8mm的铜包铝线;b、采用发泡挤出机在内导体1上挤包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层2,绝缘层的外径为φ7.3mm;c、外导体3选取宽27mm,长500m的聚酯复合铜薄片带材;d、在外导体3上制作漏泄孔5,其过程为参照图3,将聚酯复合铜薄片带材卷绕到φ150mm的钢轴6上,得到金属薄片带卷7,带卷7的外径约为φ305mm,然后对该金属薄片卷从外向内径向切割φ3.0mm的圆孔,圆孔分布为平行于带材边缘的两行,一行圆心距边界7.0mm,另一行距边界9.0mm,在金属薄片带卷的圆周上每行的孔数为16,则带卷外表面每行漏泄孔的孔距KA为KA=πDAn=3.14×30516≈60(mm),]]>带卷最内层每行漏泄孔的孔距KB为KB=πDBn=3.14×15016≈30(mm)]]>。金属薄片带卷的内端为由其制得漏泄同轴电缆的末端B,其外端为漏泄同轴电缆的始端A,含有漏泄孔5的外导体3的展开图如图2所示;e、将由工序d制得的含有漏泄孔的外导体3纵包于由工序b制得的绝缘层2上,纵包外导体的同时,在外导体3上挤包套装上外保护套4,由于绝缘层2的外径为φ7.3mm,纵包之后其两行漏泄孔刚好在漏泄同轴电缆的两侧。f、在外保护套上打印含有信号传输方向标志8的商标标识油墨层。下面将本实施例所述产品(简称为本产品)的测试技术指标与现有同型号的产品(简称为原产品)对比如下1、电压驻波比VSWR的最高值原产品1.50U工作在1000MHz以下;本产品1.23U工作在1000MHz以下;扩展工作范围到2500MHz,峰值为1.52U/2464MHz,而第三代移动通信UMTS的工作频段在2100MHz附近,从而满足其应用。2、传输衰减原产品15dB/100m在900MHz处;本产品12dB/100m在900MHz处,即较原型号产品可增加20%的不增音工作长度。3、耦合损耗原产品≥50dB 10MHz∽900MHz;本产品≥55dB 10MHz∽900MHz,即实现了向沿线传输空间更强、更均匀的信号辐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和外保护套(4)依次由里到外套装而成,外导体(3)上设有传输信号漏泄孔(5),其特征是:漏泄孔(5)的间距自发射放大器或中继增音站出口始终(A)至末端(B)为分段逐渐减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由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和外保护套(4)依次由里到外套装而成,外导体(3)上设有传输信号漏泄孔(5),其特征是漏泄孔(5)的间距自发射放大器或中继增音站出口始终(A)至末端(B)为分段逐渐减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是在所述外保护套(4)的表面上设置信号传输方向标志(8)。3.一种不等距漏泄孔漏泄同轴电缆的生产方法,含有以下工序a.选取符合设计要求的内导体(1),内导体可以为铜、铜包铝等线材;b.采用专用设备在内导体(1)上套装设置绝缘层(2),绝缘层可以由聚乙烯或物理发泡聚乙烯构成;c.选取外导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榕辉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穗榕电缆厂揭阳市穗榕同轴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