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179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第一基站(1)被配置为将在第二基站(2)中建立数据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所需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基站(2)用于C/U‑平面分离方案(S105)。此外,第一基站(1)被配置为当移动站(4)从第一小区(10)移动到第三小区(30)时将关于第二基站(2)中建立的数据承载的配置信息(例如,LPN信息)发送到第三基站(3)(S103和S104)。例如,因此可以有助于减少在C/U‑平面分离方案中UE在小区之间移动时的信令浪费。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It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本申请是于2015年6月29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号为PCT/JP2013/004744、国际申请日为2013年8月6日、中国申请号为201380068870.6、专利技术名称为“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电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小小区增强方案中的网络架构。
技术介绍
在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长期演进(LTE)第12版中,适应大量本地流量,提高吞吐量和高效利用高频带的“局域增强”或“小小区增强”已经成为讨论的主题之一(参见非专利文献1)。在局部区域增强或小小区增强中,使用形成小小区的低功率节点(LPN)。此外,已经提出关于小小区增强的C/U-平面分离方案。在C/U-平面分离中,宏小区提供用于移动站(用户设备(UE))的控制面(例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和非接入层(NAS)消息传送),小小区提供用于UE的用户面。在C/U-平面分离方案的一个特定示例中,对于控制面(C-平面),宏小区可以通过使用低频带通过宽覆盖与UE保持良好连接且支持UE的移动性。同时,对于用户面(U-平面),小小区可以通过在高频带使用宽带宽为UE提供本地高吞吐量。在C/U-平面分离方案中,还假设这样的情况:小小区不需要现有小区专用信号/信道(例如,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小区-专用参考信号(CRS)、主信息块(MIB)和系统信息块(SIB))的传输。这种新小小区可以被称为虚像小区。此外,提供小小区的基站(eNB)或LPN可以被称为虚像eNodeB(PhNB)。引文列表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3GPPRWS-120010,NTTDOCOMO,"Requirements,CandidateSolutions&TechnologyRoadmapforLTERel-12Onward",3GPPTSGRANWorkshoponRel-12andOnwardsLjubljana,Slovenia,2012年6月11-12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如上所述,已经提出这样的C/U-平面分离方案:在MeNB控制的小区中为UE提供C-平面,在LPN控制的小区中为UE提供U-平面。在下面的秒数中,在C/U-平面分离方案中提供C-平面的小区被称为主小区(PCell),在C/U-平面分离方案中提供U-平面的小区被称为辅小区(SCell)。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对C/U-平面分离方案中UE的小区间移动进行了研究,并且已经发现其中的各种问题。考虑这样的情况:在C/U-平面分离方案中,执行C/U-平面分离的UE从向UE提供C-平面服务的MeNB小区(PCell)移动到另一MeNB小区。如果对此情况应用正常切换过程,则存在这样的问题:出现用于路径切换的信令(即,数据承载路径的改变)的浪费。原因是:由于在C/U-平面分离方案中在LPN小区(SCell)建立UE的U-平面(数据承载),因此在MeNB之间切换中不需要改变U-平面。因此,当执行正常切换过程时,浪费了用于U-平面的路径切换的信令(即,数据承载路径的改变)。因此,在C/U-平面分离方案中必须进行特殊考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当在C/U-平面分离方案中UE在小区之间移动时,有助于减少信令浪费。技术方案在第一方面,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至第三基站、核心网络和移动站。核心网络包括移动管理装置和数据传送装置。第一至第三基站分别操作第一至第三小区。第一基站被配置为建立与移动管理装置的第一信令承载,建立与第二基站的第二信令承载,并且建立与第一小区的移动站的信令无线电承载。第二基站被配置为建立与第一基站的第二信令承载,建立与数据传送装置的数据承载,并且建立与第二小区的移动站的数据无线电承载。第一基站还被配置为经由第二信令承载将在第二基站中建立数据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所需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基站。第一基站还被配置为当移动站从第一小区移动到第三小区时将关于第二基站中建立的数据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三基站。在第二方面,一种第一基站,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用于操作第一小区;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执行控制,以建立与核心网络中的移动管理装置的第一信令承载,建立与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的第二信令承载,并且建立与第一小区的移动站的信令无线电承载。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经由第二信令承载将在第二基站中建立数据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所需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基站。控制装置还被配置为:当移动站从第一小区移动到第三基站操作的第三小区时,将关于第二基站中建立的数据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三基站。在第二基站和核心网络中的数据传送装置之间建立数据承载。在第二基站和第二小区的移动站之间建立数据无线电承载。在第三方面,结合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使用移动站,并且移动站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和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无线电通信单元从第一基站接收关于数据无线电承载的配置信息,以及使用第二小区接收或发送用户数据。在第四方面,一种在操作第一小区的第一基站中通信控制方法,包括下面的(a)至(c):(a)执行控制,以建立与核心网络中的移动管理装置的第一信令承载,建立与操作第二小区的第二基站的第二信令承载,并且建立与第一小区中的移动站的信令无线电承载;(b)经由第二信令承载将在第二基站中建立数据承载和数据无线电承载所需的第一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基站,其中,在第二基站和核心网络中的数据传送装置之间建立数据承载,在第二基站和第二小区的移动站之间建立数据无线电承载;以及(c)当移动站从第一小区移动到第三基站操作的第三小区时,将关于第二基站中建立的数据承载的第二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三基站。在第五方面,程序包括使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有益效果根据上述方面,可以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基站、移动站、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当在C/U-平面分离方案中UE在小区之间移动时,有助于减少信令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LTE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承载架构的一个示例的示图;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承载架构的另一示例的示图;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三基站(例如,MeNB)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基站(例如,LPN)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站(例如,UE)的配置示例的示图;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站的移动程序的一个示例的示图;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基站(例如,MeNB)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基站(例如,MeNB)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基站(例如,LPN)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站(例如,UE)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图1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站的移动程序的一个示例的序列图;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基站(例如,MeNB)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图1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基站(例如,LP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第一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配置用户平面(U‑平面)路径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U‑平面路径将数据传送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基站连接到用户设备(UE),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U‑平面路径的标识符;所述U‑平面路径的QoS信息;所述数据传送装置的地址;以及所述数据传送装置侧的第一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所述第一TEID对应于所述U‑平面路径;向第三基站发送请求将控制平面路径(C‑平面路径)从所述第一基站切换到所述第三基站而不改变所述U‑平面路径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C‑平面路径将移动性管理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基站连接到所述UE,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符;所述U‑平面路径的所述标识符;所述U‑平面路径的所述QoS信息;所述数据传送装置的所述地址;以及所述第一TEID。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28 JP 2012-2882101.一种用于第一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配置用户平面(U-平面)路径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U-平面路径将数据传送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基站连接到用户设备(UE),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U-平面路径的标识符;所述U-平面路径的QoS信息;所述数据传送装置的地址;以及所述数据传送装置侧的第一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所述第一TEID对应于所述U-平面路径;向第三基站发送请求将控制平面路径(C-平面路径)从所述第一基站切换到所述第三基站而不改变所述U-平面路径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C-平面路径将移动性管理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基站连接到所述UE,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符;所述U-平面路径的所述标识符;所述U-平面路径的所述QoS信息;所述数据传送装置的所述地址;以及所述第一TEI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安全密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数据无线电承载(DRB)的配置,所述DRB对应于所述U-平面路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数据无线电承载(DRB)的配置,所述DRB对应于所述U-平面路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RB的配置包括PHY层配置和MAC子层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基站侧的第二TEID,所述第二TEID对应于所述U-平面路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UE发送指示将所述C-平面路径从所述第一基站切换到所述第三基站而不改变所述U-平面路径的第三消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指示由所述第二基站提供的所述U-平面路径的继续。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第三基站接收对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一响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指示从所述第一基站转移到所述第三基站的所述C-平面路径的信息。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平面路径的所述标识符是E-RABID。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传送装置是S-GW,并且所述移动性管理装置是MME。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TEID的第一隧道是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数据传送装置之间的S1-U接口。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UE的S1-MME接口在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三基站中终止,并且用于所述UE的S1-U接口在所述第二基站中终止。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1-MME接口用于控制平面,并且所述S1-U接口用于用户平面。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1-MME接口和所述S1-U接口同时使用。17.一种第一基站,包括:第一发送器,所述第一发送器被配置为:向第二基站发送请求所述第二基站配置用户平面(U-平面)路径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U-平面路径将数据传送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基站连接到用户设备(UE),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U-平面路径的标识符;所述U-平面路径的QoS信息;所述数据传送装置的地址;以及所述数据传送装置侧的第一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所述第一TEID对应于所述U-平面路径;第二发送器,所述第二发送器被配置为:向第三基站发送请求将控制平面路径(C-平面路径)从所述第一基站切换到所述第三基站而不改变所述U-平面路径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C-平面路径将移动性管理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基站连接到所述UE,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基站的标识符;所述U-平面路径的所述标识符;所述U-平面路径的所述QoS信息;所述数据传送装置的所述地址;以及所述第一TEID。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安全密钥。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数据无线电承载(DRB)的配置,所述DRB对应于所述U-平面路径。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数据无线电承载(DRB)的配置,所述DRB对应于所述U-平面路径。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DRB的配置包括PHY层配置和MAC子层配置。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基站侧的第二TEID,所述第二TEID对应于所述U-平面路径。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进一步包括:第三发送器,所述第三发送器被配置为:向所述UE发送指示将所述C-平面路径从所述第一基站切换到所述第三基站而不改变所述U-平面路径的第三消息。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指示由所述第二基站提供的所述U-平面路径的继续。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进一步包括: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三基站接收对所述第二消息的第一响应。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发送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指示从所述第一基站转移到所述第三基站的所述C-平面路径的信息。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U-平面路径的所述标识符是E-RABID。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数据传送装置是S-GW,并且所述移动性管理装置是MME。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TEID的第一隧道是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数据传送装置之间的S1-U接口。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用于所述UE的S1-MME接口在所述第一基站或所述第三基站中终止,并且用于所述UE的S1-U接口在所述第二基站中终止。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S1-MME接口用于控制平面,并且所述S1-U接口用于用户平面。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S1-MME接口和所述S1-U接口同时使用。33.一种用于第三基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网中洋明二木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