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010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0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在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的汇流井内设置横排墩、在进水箱涵内设置中隔墩与横梁,横排墩、中隔墩以及横梁构成组合式整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横排墩对汇流井多管入流进行整流从而实现均化进水箱涵入流的作用,中隔墩与横梁对进水箱涵入流起到进一步的均化和整流效果,能够有效保障进水箱涵流量分配的均匀度,从而为泵站集水池提供了良好的进流条件,对于确保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组合式整流装置结构形式简单、容易施工制作、无需额外增加泵站的用地面积,适于在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的设计与改造工程中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污水提升泵站工程
,特别是一种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
技术介绍
市政雨污排水系统是处理及排除雨、污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市政雨污排水系统面临极大的考验。污水提升泵站是市政雨污排水系统的核心,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合理设计污水提升泵站,是市政雨污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受城市用地面积、地下管网布置以及周边已有建筑物等条件限制,污水提升泵站进水建筑物布置局促,有时难以避免会采取多管进流形式用以输送不同来流方向的雨、污水。目前,多管进流形式的污水提升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污水提升泵站汇流井因其用地面积有限,各向来流进入汇流井内往往存在主流集中、各向水流间相互干扰影响,以及存在旋滚、偏流等不良流态,使得水流进入进水箱涵前很难充分调配均匀,以致进水箱涵各孔配水不均且存在回流、旋涡等不良流态,进而容易造成泵站集水池进流条件不佳、水泵机组进流均匀性变差等问题,严重时会影响污水提升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该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在不增加污水提升泵站用地面积的情况下,对汇流井多管入流进行整流,实现均化进水箱涵入流的作用。同时,通过在进水箱涵内设置中隔墩与横梁,进一步对进水箱涵入流起到的均化和整流效果,从而有效保障进水箱涵流量分配的均匀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污水提升泵站包括汇流井、进水箱涵和集水池,其中,进水箱涵用于连通汇流井与集水池;汇流井具有一个主进流管和两个副进流管;通过在汇流井内设置横排墩,以及在进水箱涵内设置中隔墩和横梁的方法,使得进水箱涵实现均匀配水。汇流井的横截面为矩形,汇流井的长度为L、宽度为B、高度为H。主进流管布设在汇流井前大侧壁中部且管径D1;主进流管出口中心点位于汇流井中心线上。两个副进流管分别垂直布设在两个小侧壁中部且管径均为D2。主进流管和两个副进流管的中心线高程相同且与汇流井底面的距离高度为H1。横排墩沿汇流井长度方向布置,横排墩的高度H4=H1+0.5×D1;横排墩包括主墩、三角形导墩以及副墩。副墩对称布设在主墩两侧,且均位于主墩中心线上;主墩中心线与副进流管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三角形导墩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导墩的顶点正对主进流管中心线,三角形导墩的底面与主墩前侧相连接且二者相应接触面中心线重合。进水箱涵的数量为两个,进水箱涵对称布设在汇流井的后大侧壁上;进水箱涵的长度方向与污水提升泵站进流主流方向相一致,每个进水箱涵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为进口;进水箱涵中心线距离汇流井底面高程H2=H1,进水箱涵的长度为W、高度H3=D1、进口宽度为C;进水箱涵两侧边壁夹角β=0°~20°。每个进水箱涵内各设置一个中隔墩和三根横梁;中隔墩沿对应进水箱涵中心线所在竖直平面进行布设,中隔墩与进水箱涵上下壁面垂直相接;中隔墩前端与进水箱涵进口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隔墩后端与进水箱涵出口之间的距离。每根横梁均垂直穿过中隔墩并与进水箱涵两侧边壁相接,三根横梁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横梁与中隔墩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横梁与中隔墩后端之间的距离。主墩长度L1=(0.5~0.8)D1,主墩与副墩宽度相等,均为B3,且B3=(0.2~0.4)D2;单个副墩的长度L4=(0.3~0.5)D1,副墩与主墩间距L5=(0.05~0.1)D1;三角形导墩与主墩接触面的长度L3=(0.1~0.3)D1、三角形导墩两侧边夹角θ=40°~60°。中隔墩长度W1=(0.5~0.8)W、中隔墩宽度C1=(0.08~0.1)C,中隔墩前端与进水箱涵进口间距W2=(0.04~0.1)W,中间横梁高度与进水箱涵中心线所在高度相等,横梁与中隔墩前端之间的间距W3=(0.1~0.2)W。横梁断面为正方形,横梁断面的边长H5=(0.1~0.2)D1,相连两横梁间距H6=(0.15~0.2)D1。两个副进流管与汇流井前大侧壁的距离B1=(0.3~0.6)B;主墩与汇流井前大侧壁的距离B2=B1;主进流管中心线与汇流井中心线夹角α=0°~45°,主墩中心线与汇流井中心线的间距L1==B2×tan(α)。主进流管的进流量Q1占据集水池总流量Q的0.5~1倍,两个副进流管的进流量相同,均为Q2且满足Q2=0.5×(Q-Q1)。汇流井的长度L为9m、宽度B为4m、高度H为4m,主进流管管径D1为1.75m,主进流管与汇流井的中心线夹角α为12°,副进流管管径D2为0.675m,副进流管与汇流井前大侧壁距离B1为1.75m,主、副进流管中心线距离汇流井底面高度H1为1.125m,主进流管进流量Q1占据泵站集水池总流量Q的0.8倍、两副进流管的进流量Q2为0.1Q,进水箱涵数量N为2,进水箱涵中心线距离汇流井底面高程H2为1.125m,进水箱涵的长度W为6.3m、高度H3为1.75m、进口宽度C为1.75m、进水箱涵两侧边壁夹角β为15°,横排墩与汇流井前大侧壁距离B2为1.75m,横排墩的高度H4为2m、宽度B3为0.25m,横排墩的主墩中心线与汇流井中心线的间距L1为0.372m,主墩长度L2为1m,三角形导墩与主墩接触面长度L3为0.2625m,三角形导墩两侧边夹角θ为45°,副墩对数S为1,单个副墩长度L4为0.75m,副墩与主墩间距L5为0.25m,中隔墩长度W1为3.5m、宽度C1为0.15m,中隔墩与箱涵进口间距W2为0.25m,横梁数量P为3,横梁与中隔墩前端间距W3为0.9m,横梁方形断面边长H5为0.2m,相连两横梁间距H6为0.3m。汇流井的长度L为9m、宽度B为4m、高度H为4m,主进流管管径D1为1.75m,主进流管与汇流井的中心线夹角α为0°,副进流管管径D2为0.675m,副进流管与汇流井前大侧壁距离B1为2.4m,主、副进流管中心线距离汇流井底面高度H1为1.125m,主进流管进流量Q1为泵站集水池总流量Q、两副进流管进流量Q2为0,进水箱涵数量N为2,进水箱涵中心线距离汇流井底面高程H2为1.125m,进水箱涵的长度W为6.3m、高度H3为1.75m、进口宽度C为1.75m、进水箱涵两侧边壁平行,即夹角β为0°,横排墩与汇流井前大侧壁距离B2为2.4m,横排墩的高度H4为2m、宽度B3为0.135m,横排墩的主墩中心线与汇流井中心线的间距L1为0m,即二者重合,主墩长度L2为1.4m,三角形导墩与主墩接触面长度L3为0.525m,三角形导墩两侧边夹角θ为40°,副墩对数S为3,单个副墩长度L4为0.525m,副墩与主墩间距L5为0.0875m,中隔墩长度W1为3.15m、宽度C1为0.14m,中隔墩与箱涵进口间距W2为0.315m,横梁数量P为3,横梁与中隔墩前端间距W3为0.63m,横梁方形断面边长H5为0.175m,相连两横梁间距H6为0.2625m。汇流井的长度L为9m、宽度B为4m、高度H为4m,主进流管管径D1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污水提升泵站包括汇流井、进水箱涵和集水池,其中,进水箱涵用于连通汇流井与集水池;汇流井具有一个主进流管和两个副进流管;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汇流井内设置横排墩,以及在进水箱涵内设置中隔墩和横梁的方法,使得进水箱涵实现均匀配水;汇流井的横截面为矩形,汇流井的长度为L、宽度为B、高度为H;主进流管布设在汇流井前大侧壁中部且管径D1;主进流管出口中心点位于汇流井中心线上;两个副进流管分别垂直布设在两个小侧壁中部且管径均为D2;主进流管和两个副进流管的中心线高程相同且与汇流井底面的距离高度为H1;横排墩沿汇流井长度方向布置,横排墩的高度H4=H1+0.5×D1;横排墩包括主墩、三角形导墩以及副墩;副墩对称布设在主墩两侧,且均位于主墩中心线上;主墩中心线与副进流管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三角形导墩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导墩的顶点正对主进流管中心线,三角形导墩的底面与主墩前侧相连接且二者相应接触面中心线重合;进水箱涵的数量为两个,进水箱涵对称布设在汇流井的后大侧壁上;进水箱涵的长度方向与污水提升泵站进流主流方向相一致,每个进水箱涵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为进口;进水箱涵中心线距离汇流井底面高程H2=H1,进水箱涵的长度为W、高度H3=D1、进口宽度为C;进水箱涵两侧边壁夹角β=0°~20°;每个进水箱涵内各设置一个中隔墩和三根横梁;中隔墩沿对应进水箱涵中心线所在竖直平面进行布设,中隔墩与进水箱涵上下壁面垂直相接;中隔墩前端与进水箱涵进口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隔墩后端与进水箱涵出口之间的距离;每根横梁均垂直穿过中隔墩并与进水箱涵两侧边壁相接,三根横梁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横梁与中隔墩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横梁与中隔墩后端之间的距离;主墩长度L1=(0.5~0.8)D1,主墩与副墩宽度相等,均为B3,且B3=(0.2~0.4)D2;单个副墩的长度L4=(0.3~0.5)D1,副墩与主墩间距L5=(0.05~0.1)D1;三角形导墩与主墩接触面的长度L3=(0.1~0.3)D1、三角形导墩两侧边夹角θ=40°~60°;中隔墩长度W1=(0.5~0.8)W、中隔墩宽度C1=(0.08~0.1)C,中隔墩前端与进水箱涵进口间距W2=(0.04~0.1)W,中间横梁高度与进水箱涵中心线所在高度相等,横梁与中隔墩前端之间的间距W3=(0.1~0.2)W;三角形导墩能对主进流管水流进行均匀分流,水流再受到主墩及副墩的调整均化作用;横排墩最外侧副墩分别对两侧副进流管进流进行整流均化;横排墩对各向进流进行整流作用,使各向进流之间干扰程度明 显减小,均化水流;中隔墩与横梁对进水箱涵入流进行均化和整流,保障进水箱涵流量分配的均匀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污水提升泵站包括汇流井、进水箱涵和集水池,其中,进水箱涵用于连通汇流井与集水池;汇流井具有一个主进流管和两个副进流管;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汇流井内设置横排墩,以及在进水箱涵内设置中隔墩和横梁的方法,使得进水箱涵实现均匀配水;汇流井的横截面为矩形,汇流井的长度为L、宽度为B、高度为H;主进流管布设在汇流井前大侧壁中部且管径D1;主进流管出口中心点位于汇流井中心线上;两个副进流管分别垂直布设在两个小侧壁中部且管径均为D2;主进流管和两个副进流管的中心线高程相同且与汇流井底面的距离高度为H1;横排墩沿汇流井长度方向布置,横排墩的高度H4=H1+0.5×D1;横排墩包括主墩、三角形导墩以及副墩;副墩对称布设在主墩两侧,且均位于主墩中心线上;主墩中心线与副进流管中心线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三角形导墩的横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导墩的顶点正对主进流管中心线,三角形导墩的底面与主墩前侧相连接且二者相应接触面中心线重合;进水箱涵的数量为两个,进水箱涵对称布设在汇流井的后大侧壁上;进水箱涵的长度方向与污水提升泵站进流主流方向相一致,每个进水箱涵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梯形上底为进口;进水箱涵中心线距离汇流井底面高程H2=H1,进水箱涵的长度为W、高度H3=D1、进口宽度为C;进水箱涵两侧边壁夹角β=0°~20°;每个进水箱涵内各设置一个中隔墩和三根横梁;中隔墩沿对应进水箱涵中心线所在竖直平面进行布设,中隔墩与进水箱涵上下壁面垂直相接;中隔墩前端与进水箱涵进口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隔墩后端与进水箱涵出口之间的距离;每根横梁均垂直穿过中隔墩并与进水箱涵两侧边壁相接,三根横梁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横梁与中隔墩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横梁与中隔墩后端之间的距离;主墩长度L1=(0.5~0.8)D1,主墩与副墩宽度相等,均为B3,且B3=(0.2~0.4)D2;单个副墩的长度L4=(0.3~0.5)D1,副墩与主墩间距L5=(0.05~0.1)D1;三角形导墩与主墩接触面的长度L3=(0.1~0.3)D1、三角形导墩两侧边夹角θ=40°~60°;中隔墩长度W1=(0.5~0.8)W、中隔墩宽度C1=(0.08~0.1)C,中隔墩前端与进水箱涵进口间距W2=(0.04~0.1)W,中间横梁高度与进水箱涵中心线所在高度相等,横梁与中隔墩前端之间的间距W3=(0.1~0.2)W;三角形导墩能对主进流管水流进行均匀分流,水流再受到主墩及副墩的调整均化作用;横排墩最外侧副墩分别对两侧副进流管进流进行整流均化;横排墩对各向进流进行整流作用,使各向进流之间干扰程度明显减小,均化水流;中隔墩与横梁对进水箱涵入流进行均化和整流,保障进水箱涵流量分配的均匀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横梁断面为正方形,横梁断面的边长H5=(0.1~0.2)D1,相连两横梁间距H6=(0.15~0.2)D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副进流管与汇流井前大侧壁的距离B1=(0.3~0.6)B;主墩与汇流井前大侧壁的距离B2=B1;主进流管中心线与汇流井中心线夹角α=0°~45°,主墩中心线与汇流井中心线的间距L1==B2×tan(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进流管的进流量Q1占据集水池总流量Q的0.5~1倍,两个副进流管的进流量相同,均为Q2且满足Q2=0.5×(Q-Q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障多管进流污水提升泵站进水箱涵配水均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汇流井的长度L为9m、宽度B为4m、高度H为4m,主进流管管径D1为1.75m,主进流管与汇流井的中心线夹角α为12°,副进流管管径D2为0.675m,副进流管与汇流井前大侧壁距离B1为1.75m,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睿徐辉李京鸿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