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986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在围成摄像孔的金属框两侧设置胶框,在胶框上设置遮光层,增大遮光层的粘贴面积,避免遮光层与金属框分离导致显示装置漏光;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框较薄,遮光胶与金属框之间的粘贴面积较小,遮光胶与金属框无法很好的固定住,遮光胶容易起翘,运输或震荡容易分离导致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产生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摄像孔周围的现象。

A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屏幕显示占比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屏手机的产品迅速充斥市场。目前比较新颖的全面手机结构,是在显示屏中间挖孔,放置摄像模组,但此种结构显示模组孔周边有漏光风险,影响摄像模组使用。目前,由于电子设备的结构追求极致薄,金属框的厚度采用的是0.1mm,即遮光胶与金属框的粘贴只有0.1mm,遮光胶与金属框无法很好的固定住,遮光胶容易起翘,运输或震荡容易分离导致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产生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摄像孔周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在围成摄像孔的金属框两侧设置胶框,在胶框上设置遮光层,增大遮光层的粘贴面积,避免遮光胶与金属框分离导致显示装置漏光。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摄像模组、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摄像孔,摄像模组位于摄像孔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以及光学膜组,金属框向摄像孔内弯折形成摄像孔的侧壁,所述摄像孔侧壁两侧还设有胶框,所述背光模组上方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胶框和光学膜组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围成摄像孔的金属框两侧设置胶框,在胶框上设置遮光层,增大遮光层的粘贴面积,避免遮光胶与金属框分离导致显示装置漏光。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胶框是楔形结构。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所述胶框设置成楔形结构,不影响摄像模组的组装和正常工作。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胶框与金属框一体注塑而成。采用上述结构,一体注塑而成的胶框与金属框结构稳定,在工作过程中不易脱落分离,制造工艺简单。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胶框是深色胶框。采用上述结构,深色的胶框增加遮光效果,避免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摄像孔中。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下玻璃基板;所述胶框超过光学膜组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遮光层一端与光学模组连接形成遮光水平部,另一端由胶框的延伸部顶住向上弯折形成遮光弯折部,所述遮光弯折部与下玻璃基板连接。采用上述结构,遮光层与下玻璃基板接触连接,进一步使得遮光层与显示装置的连接更加紧密,防止遮光层脱落或是起翘引起显示装置漏光。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遮光层是双面具有粘性的深色胶带、深色泡棉中的至少一种。采用上述结构,双面均具有粘性的遮光胶,能够牢固地固定在胶框与下玻璃基板之间,深色的遮光层具有遮光效果,防止漏光。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从上至下的盖板、透明光学OCA胶、上偏光片、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下偏光片。采用上述结构,盖板通过透明光学OCA胶与上偏光片连接,避免显示装置震荡时,引起盖板移动。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包括入光区;所述入光区是透明的,所述入光区与摄像孔对应,用于透过外界光线便于摄像模组成像。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上玻璃基板与下玻璃基板之间设有液晶;所述入光区内不设有液晶。采用上述结构,摄像模组成像需要光线,通过在入光区内不设有液晶,便于摄像模组获取足够的光线成像。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上玻璃基板与下玻璃基板之间设有BM油墨。采用上述结构,防止在显示模组工作状态下,光线从上、下玻璃基板之间的区域进入摄像孔,造成摄像孔漏光。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在围成摄像孔的金属框两侧设置胶框,在胶框上设置遮光层,增大遮光层的粘贴面积,避免遮光胶与金属框分离导致显示装置漏光;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框较薄,遮光胶与金属框之间的粘贴面积较小,遮光胶与金属框无法很好的固定住,遮光胶容易起翘,运输或震荡容易分离导致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产生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摄像孔周围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遮光层。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遮光层与金属框分离后导致摄像孔周围区域漏光。图3是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胶框。图4是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楔形的胶框不妨碍摄像模组。图5是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用于说明胶框的延伸部以及遮光水平部、遮光弯折部。图6是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主视示意图。附图标记:1、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2、遮光层;201、遮光水平部;202、遮光弯折部;3、盖板;4、透明光学OCA胶;5、上偏光片;6、上玻璃基板;7、下玻璃基板;8、下偏光片;9、光学膜组;10、金属框;11、摄像孔;12、显示模组的边框;13、上、下玻璃基板之间的BM油墨;14、摄像模组的视角;15、胶框;16、延伸部;17、摄像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及本技术的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述。现有技术:如图1、图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摄像模组(图中未示出)、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包括从上至下的上偏光片5、上玻璃基板6、下玻璃基板7与下偏光片8;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1;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摄像孔11,摄像模组位于摄像孔11内;所述下偏光片8在摄像孔11处设有开口。由于电子设备的结构追求极致薄,背光模组的金属框10的厚度采用的是0.1mm,即遮光层2与金属框10的粘贴只有0.1mm,遮光层2与金属框10无法很好的固定住,遮光层2容易起翘,运输或震荡容易分离导致两者之间存在间隙,产生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摄像孔11周围的现象。下面介绍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3-6所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摄像模组17、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摄像模组17位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1;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摄像孔11,摄像模组17位于摄像孔11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10以及光学膜组9,金属框10向摄像孔11内弯折形成摄像孔11的侧壁,所述摄像孔11侧壁两侧还设有胶框15,所述背光模组上方设有遮光层2,所述遮光层2位于胶框15和光学膜组9上。通过在围成摄像孔11的金属框10两侧设置胶框15,在胶框15上设置遮光层2,增大遮光层2的粘贴面积,避免遮光层2与金属框10分离导致显示装置漏光。优选的,所述胶框15是楔形结构;通过将胶框15设置成楔形结构,不影响摄像模组17的组装和正常工作;容易理解的是,胶框15还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只要不影响摄像模组17的工作并能增大遮光层2的粘贴面积即可。优选的,所述胶框15是深色胶框,优选为黑色胶框;深色的胶框增加遮光效果,避免背光模组中的光线漏出至摄像孔11中。优选的,所述胶框15与金属框10一体注塑而成;一体注塑而成的胶框15与金属框10结构稳定,在工作过程中不易脱落分离,制造工艺简单。优选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模组、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摄像孔,摄像模组位于摄像孔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以及光学膜组,金属框向摄像孔内弯折形成摄像孔的侧壁,所述摄像孔侧壁两侧还设有胶框,所述背光模组上方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胶框和光学膜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模组、显示模组以及背光模组;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摄像孔,摄像模组位于摄像孔内;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以及光学膜组,金属框向摄像孔内弯折形成摄像孔的侧壁,所述摄像孔侧壁两侧还设有胶框,所述背光模组上方设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胶框和光学膜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是楔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与金属框一体注塑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是深色胶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下玻璃基板;所述胶框超过光学膜组向上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遮光层一端与光学模组连接形成遮光水平部,另一端由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小和郑瑞建陈少棉陈建霖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