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85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包括倾斜于水平面的棚顶结构,所述棚顶结构包括光伏组件、承托光伏组件的次龙骨和承托次龙骨的主龙骨,其中所述的主龙骨和次龙骨纵横交错连接,所述次龙骨沿棚顶结构的倾斜方向延伸同时在次龙骨上表面开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引流槽;该棚顶结构两侧边缘均设有次龙骨,同时该棚顶结构最下侧边缘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延伸至棚顶结构两侧并收集各次龙骨的排水。

A drainage structure of photovoltaic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支架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光伏技术的蓬勃发展,光伏技术以及光伏产品也越来越普及并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光伏支架产品,使光伏板与雨棚、凉棚、车棚等常见的户外支架结合,使产品同时兼具太阳能转化以及遮挡作用。然而现有的光伏支架结构不具备集中排水结构,当下雨时雨水容易从光伏支架的棚顶边缘漏下,滋扰用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实现集中排水的光伏支架排水结构。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包括倾斜于水平面的棚顶结构,所述棚顶结构包括光伏组件、承托光伏组件的次龙骨和承托次龙骨的主龙骨,其中所述的主龙骨和次龙骨纵横交错连接,所述次龙骨沿棚顶结构的倾斜方向延伸同时在次龙骨上表面开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引流槽;该棚顶结构两侧边缘均设有次龙骨,同时该棚顶结构最下侧边缘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延伸至棚顶结构两侧并收集各次龙骨的排水。本专利技术过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棚顶结构倾斜于水平面,因此可引导水流沿棚顶结构流动,同时由于棚顶结构两侧边缘均设有带引流槽的次龙骨并在棚顶结构最下侧边缘设有排水槽,雨水可通过倾斜棚顶结构引导雨水流入排水槽内,即使有部分雨水流向棚顶结构两侧,最终也会通过次龙骨的引流槽流入排水槽内集中收集排出。进一步,所述排水槽连接有排水管。利用排水管可将排水槽内收集的水集中引流排出。进一步,所述次龙骨两侧成形有用于承托光伏组件的承托部,两侧的承托部之间留有所述引流槽,并在引流槽的槽口两侧成形有上扣接部。利用承托部对光伏组件进行承托,同时在两侧的承托部之间留有引流槽,光伏组件上的雨水可流向引流槽。进一步,还包括有用于压紧光伏组件的压码,所述压码包括安装部以及成形于安装部至少一侧的压紧部,其中所述的安装部覆盖于所述引流槽上方同时在安装部下方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两侧成型有配合所述上扣接部的压码扣接部并同时与次龙骨扣接。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利用压码将光伏组件固定安装在次龙骨上,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光伏组件受风吹掀翻。进一步,所述光伏组件与承托部之间的接触面设有发泡EPDM胶条或丁基防水胶带。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发泡EPDM胶条或丁基防水胶带可防止雨水从光伏组件与承托部之间的间隙向下渗漏,提高防水性。进一步,沿次龙骨延伸方向排列的相邻光伏组件之间设有发泡EPDM胶条或丁基防水胶带。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利用发泡EPDM胶条或丁基防水胶带可防止雨水从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间隙向下渗漏,提高防水性。进一步,所述次龙骨与主龙骨之间通过压块连接,所述主龙骨上表面开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T型槽,所述次龙骨底面两侧成型有下扣接部,所述压块成型有与所述下扣接部配合的压块扣接部并连接有与所述T型槽配合的T型螺栓。利用上述结构可下实现龙骨与主龙骨之间可拆卸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次龙骨与主龙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次龙骨与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次龙骨的侧视图。其中,1-光伏组件,2-次龙骨,21-引流槽,22-承托部,23-上扣接部,24-下扣接部,3-主龙骨,31-T型槽,4-排水槽,41-排水管,5-压码,51-安装部,52-压紧部,53-固定螺母,531-压码扣接部,6-压块,61-T型螺栓,62-压块扣接部。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包括倾斜于水平面的棚顶结构,所述棚顶结构包括光伏组件1、承托光伏组件1的次龙骨2和承托次龙骨2的主龙骨3。其中所述的主龙骨3和次龙骨2纵横交错连接,所述次龙骨2沿棚顶结构的倾斜方向延伸同时在次龙骨2上表面开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引流槽21。在本实施例中,次龙骨2两侧成形有用于承托光伏组件1的承托部22,两侧的承托部22之间留有所述引流槽21,并在引流槽21的槽口两侧成形有上扣接部23,包括有用于压紧光伏组件1的压码5,所述压码5包括安装部51以及成形于安装部51至少一侧的压紧部52,其中所述的安装部51覆盖于所述引流槽21上方同时在安装部51下方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53,所述固定螺母53两侧成型有配合所述上扣接部23的压码扣接部531并同时与次龙骨2扣接。利用压码5将光伏组件固定安装在次龙骨2上,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光伏组件1受风吹掀翻。此外,光伏组件1与承托部22之间的接触面设有发泡EPDM胶条或丁基防水胶带,利用发泡EPDM胶条或丁基防水胶带可防止雨水从光伏组件1与承托部22之间的间隙向下渗漏,提高防水性;沿次龙骨2延伸方向排列的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也设有发泡EPDM胶条或丁基防水胶带,利用发泡EPDM胶条或丁基防水胶带可防止雨水从相邻光伏组件1之间的间隙向下渗漏,提高防水性。该棚顶结构两侧边缘均设有次龙骨2,同时该棚顶结构最下侧边缘设有排水槽4。排水槽4延伸至棚顶结构两侧并收集各次龙骨2的排水,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槽4连接有排水管41。利用排水管41可将排水槽4内收集的水集中引流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次龙骨2与主龙骨3之间通过压块6连接,主龙骨3上表面开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T型槽31,次龙骨2底面两侧成型有下扣接部24,压块6成型有与所述下扣接部24配合的压块扣接部62并连接有与所述T型槽31配合的T型螺栓61,安装时T型螺栓61的螺头与T型槽31扣接,同时T型螺栓61贯穿压块6并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拧紧螺母可带动压块6压紧主龙骨3并且其压块扣接部62同时与次龙骨2的下扣接部24扣紧从而实现次龙骨2与主龙骨3之间的安装连接,利用上述结构可下实现龙骨与主龙骨3之间可拆卸安装。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棚顶结构倾斜于水平面,因此可引导水流沿棚顶结构流动,同时由于棚顶结构两侧边缘均设有带引流槽21的次龙骨2并在棚顶结构最下侧边缘设有排水槽4,雨水可通过倾斜棚顶结构引导雨水流入排水槽4内,即使有部分雨水流向棚顶结构两侧,最终也会通过次龙骨2的引流槽21流入排水槽4内集中收集排出。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包括倾斜于水平面的棚顶结构,所述棚顶结构包括光伏组件(1)、承托光伏组件(1)的次龙骨(2)和承托次龙骨(2)的主龙骨(3),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主龙骨(3)和次龙骨(2)纵横交错连接,所述次龙骨(2)沿棚顶结构的倾斜方向延伸同时在次龙骨(2)上表面开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引流槽(21);该棚顶结构两侧边缘均设有次龙骨(2),同时该棚顶结构最下侧边缘设有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延伸至棚顶结构两侧并收集各次龙骨(2)的排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包括倾斜于水平面的棚顶结构,所述棚顶结构包括光伏组件(1)、承托光伏组件(1)的次龙骨(2)和承托次龙骨(2)的主龙骨(3),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主龙骨(3)和次龙骨(2)纵横交错连接,所述次龙骨(2)沿棚顶结构的倾斜方向延伸同时在次龙骨(2)上表面开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引流槽(21);该棚顶结构两侧边缘均设有次龙骨(2),同时该棚顶结构最下侧边缘设有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延伸至棚顶结构两侧并收集各次龙骨(2)的排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4)连接有排水管(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龙骨(2)两侧成形有用于承托光伏组件(1)的承托部(22),两侧的承托部(22)之间留有所述引流槽(21),并在引流槽(21)的槽口两侧成形有上扣接部(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压紧光伏组件(1)的压码(5),所述压码(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军糜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聚高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