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23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16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梳理阶段操作工艺、铺网阶段操作工艺,所述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是指铺叠部对纤维网进行铺叠操作,梳理阶段操作工艺是指梳理部对铺叠阶段操作工艺的产物进行梳理,铺网阶段操作工艺是指铺网部对梳理阶段操作工艺的产物进行往返式铺网,其中,铺叠部为交错式铺叠系统,梳理部为压实刺织系统,铺网部为立式铺网系统。本设计能够同时实现网网间、网丝间、丝丝间的交错布置,铺叠方向丰富,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内部结构丰富。

A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Honeycomb Porous Structure Cott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弹非织造布的制造工艺,属于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具体适用于丰富铺叠方向、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且内部结构丰富。
技术介绍
蓬松材料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隔音材料、沙发、床垫、老板椅、体育器材、服装等领域均需使用蓬松材料。按照蓬松材料的制备方法通常有海绵、经编间隔织物、三维弹性机织物三大类。但这三种材料都具有种种缺点,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克服上述织物的缺点,必须制造出一种具备丰富内部结构的纺织体,即在纺织体的内部形成较多的交叉、编织结构,同时,还能保证纺织体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如此,才能得到多孔结构的仿蜂巢棉,即蜂巢多孔结构棉。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铺叠方向单一、无法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内部结构单一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铺叠方向丰富、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内部结构丰富的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梳理阶段操作工艺与铺网阶段操作工艺,所述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是指铺叠部对纤维网进行铺叠操作,所述梳理阶段操作工艺是指梳理部对铺叠阶段操作工艺的产物进行梳理,所述铺网阶段操作工艺是指铺网部对梳理阶段操作工艺的产物进行往返式铺网,且铺叠部的出料口经梳理部与铺网部的进料口相通;所述铺叠部为交错式铺叠系统,包括铺叠单元与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包括传送带与驱动辊,传送带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所述铺叠单元包括沿传送带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前后铺叠装置,所述左右铺叠装置包括左右导向部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所述前后铺叠装置包括前后导向部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所述左右导向部、前后导向部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内开设的左右内腔与左右出棉区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内开设的前后内腔与前后出棉区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的左侧沿传送带的方向相互联通;所述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是指:先将一号热熔纤维网在左右内腔内沿左右方向往返铺叠,并沿前后方向朝一号热熔纤维网中插入多根前后热熔长丝,以得到左右铺叠体,该左右铺叠体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左右子网层,相邻的左右子网层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前后热熔长丝;随着铺叠的进行,左右内腔内的左右铺叠体的厚度逐渐递增,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就将已得到的左右铺叠体下放,下放的左右铺叠体经左右出棉区下落至传送带上,同时,剩余的一号热熔纤维网则在左右内腔内继续铺叠以获得新的左右铺叠体,直至新的左右铺叠体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下放,……,依次循环;当被下放的左右铺叠体经传送带被输送至前后内腔的正下方时,其正上方会下落一个前后铺叠体以与左右铺叠体上下叠加,从而获得交错铺叠体;所述前后铺叠体的制作方式为:先将二号热熔纤维网在前后内腔内沿前后方向往返铺叠,并沿左右方向朝二号热熔纤维网中插入多根左右热熔长丝,以得到前后铺叠体,该前后铺叠体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前后子网层,相邻的前后子网层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左右热熔长丝;随着铺叠的进行,前后内腔内的前后铺叠体的厚度逐渐递增,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先将已得到的前后铺叠体与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分割,再将前后铺叠体下放,下放的前后铺叠体经前后出棉区下落,以与正好运行至前后内腔正下方的左右铺叠体相互叠加,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则在前后内腔内继续沿前后方向往返铺叠以获取新的前后铺叠体,直至新的前后铺叠体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分割、下放,……,依次循环。所述左右出棉区内设置有四个结构一致的限重出棉结构,单个限重出棉结构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横限重管、竖转动管,所述横限重管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正出气口,横限重管的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反出气口,横限重管的正中部位与竖转动管的内端垂直连接,竖转动管的外端与转动轴承相连接,横限重管的内腔、正出气口、反出气口、竖转动管的内腔都相互联通;四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都位于左右内腔的正下方,且沿传送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左右内腔的底面的长度;所述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就将已得到的左右铺叠体下放,下放的左右铺叠体经左右出棉区下落至传送带上,同时,剩余的一号热熔纤维网则在左右内腔内继续铺叠以获得新的左右铺叠体,直至新的左右铺叠体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下放,……,依次循环是指:四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向上喷气,以顶住左右内腔内的左右铺叠体,使得左右铺叠体与横限重管不接触,随着铺叠的进行,左右铺叠体的厚度逐渐递增,重量逐渐增大,左右铺叠体与横限重管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直至达到预设厚度时,左右铺叠体与横限重管相接触,并遮挡住正出气口,被接触的横限重管受到左右铺叠体的下压力,发生旋转,该旋转使得沿传送带方向的两个横限重管的正出气口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扩大,当旋转90度时,实现左右铺叠体的下放,继续旋转至180度时,反出气口运行至左右内腔内,并喷出气体以上顶新的前后铺叠体,以使新的前后铺叠体与横限重管不接触,直至新的前后铺叠体达到预设厚度后,再接触、旋转,……,依次循环。所述前后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的内侧面分别与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内端固定连接,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均向前后内腔的中轴线的方向朝下延伸,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分别低于各自对应的内端,左限重回弹板的外端与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后内腔沿传送带方向的长度,左限重回弹板、前后左腔板之间以及右限重回弹板、前后右腔板之间均形成有一个板间夹角,该板间夹角为锐角;所述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先将已得到的前后铺叠体与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分割,再将前后铺叠体下放是指:二号热熔纤维网在前后内腔内沿前后方向往返铺叠时,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均与前后铺叠体的底面相接触,并支撑前后铺叠体,随着铺叠的进行,前后内腔内的前后铺叠体的厚度逐渐递增,重量逐渐递增,当前后铺叠体的重量大于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支撑力,并呈向下趋势时,即判断前后铺叠体达到预设厚度,先分割前后铺叠体与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再由分割后的前后铺叠体自由下放,下放过程中,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被前后铺叠体向外推开,下放后,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自动回弹,以支撑新的前后铺叠体,直至新的前后铺叠体再次达到预设厚度,然后被向外推开、自动回弹,……,依次循环。所述梳理部为压实刺织系统,其包括主输送装置与整理装置,所述主输送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主输送带与主输送辊,且在主输送带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整理装置;所述整理装置包括沿主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且一号刺辊、二号刺辊、三号刺辊都位于主输送带的正上方;所述一号刺辊包括一号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一号刺针,所述二号刺辊包括二号辊体及沿其侧围均匀设置的多根二号刺针,所述三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梳理阶段操作工艺与铺网阶段操作工艺,所述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是指铺叠部对纤维网进行铺叠操作,所述梳理阶段操作工艺是指梳理部对铺叠阶段操作工艺的产物进行梳理,所述铺网阶段操作工艺是指铺网部对梳理阶段操作工艺的产物进行往返式铺网,且铺叠部的出料口经梳理部与铺网部的进料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叠部为交错式铺叠系统(F),其包括铺叠单元(D)与传输单元(E),所述传输单元(E)包括传送带(1)与驱动辊(11),传送带(1)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11)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1)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D);所述铺叠单元(D)包括沿传送带(1)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2)、前后铺叠装置(3),所述左右铺叠装置(2)包括左右导向部(2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22),所述前后铺叠装置(3)包括前后导向部(3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32),所述左右导向部(21)、前后导向部(31)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21)内开设的左右内腔(23)与左右出棉区(22)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31)内开设的前后内腔(33)与前后出棉区(32)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22)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32)的左侧沿传送带(1)的方向相互联通;所述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是指:先将一号热熔纤维网(A3)在左右内腔(23)内沿左右方向往返铺叠,并沿前后方向朝一号热熔纤维网(A3)中插入多根前后热熔长丝(A2),以得到左右铺叠体(A),该左右铺叠体(A)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左右子网层(A1),相邻的左右子网层(A1)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前后热熔长丝(A2);随着铺叠的进行,左右内腔(23)内的左右铺叠体(A)的厚度逐渐递增,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就将已得到的左右铺叠体(A)下放,下放的左右铺叠体(A)经左右出棉区(22)下落至传送带(1)上,同时,剩余的一号热熔纤维网(A3)则在左右内腔(23)内继续铺叠以获得新的左右铺叠体(A),直至新的左右铺叠体(A)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下放,……,依次循环;当被下放的左右铺叠体(A)经传送带(1)被输送至前后内腔(33)的正下方时,其正上方会下落一个前后铺叠体(B)以与左右铺叠体(A)上下叠加,从而获得交错铺叠体(C);所述前后铺叠体(B)的制作方式为:先将二号热熔纤维网(B3)在前后内腔(33)内沿前后方向往返铺叠,并沿左右方向朝二号热熔纤维网(B3)中插入多根左右热熔长丝(B2),以得到前后铺叠体(B),该前后铺叠体(B)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前后子网层(B1),相邻的前后子网层(B1)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左右热熔长丝(B2);随着铺叠的进行,前后内腔(33)内的前后铺叠体(B)的厚度逐渐递增,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先将已得到的前后铺叠体(B)与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B3)分割,再将前后铺叠体(B)下放,下放的前后铺叠体(B)经前后出棉区(32)下落,以与正好运行至前后内腔(33)正下方的左右铺叠体(A)相互叠加,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B3)则在前后内腔(33)内继续沿前后方向往返铺叠以获取新的前后铺叠体(B),直至新的前后铺叠体(B)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分割、下放,……,依次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包括依次进行的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梳理阶段操作工艺与铺网阶段操作工艺,所述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是指铺叠部对纤维网进行铺叠操作,所述梳理阶段操作工艺是指梳理部对铺叠阶段操作工艺的产物进行梳理,所述铺网阶段操作工艺是指铺网部对梳理阶段操作工艺的产物进行往返式铺网,且铺叠部的出料口经梳理部与铺网部的进料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叠部为交错式铺叠系统(F),其包括铺叠单元(D)与传输单元(E),所述传输单元(E)包括传送带(1)与驱动辊(11),传送带(1)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11)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1)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D);所述铺叠单元(D)包括沿传送带(1)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2)、前后铺叠装置(3),所述左右铺叠装置(2)包括左右导向部(2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22),所述前后铺叠装置(3)包括前后导向部(3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32),所述左右导向部(21)、前后导向部(31)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21)内开设的左右内腔(23)与左右出棉区(22)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31)内开设的前后内腔(33)与前后出棉区(32)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22)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32)的左侧沿传送带(1)的方向相互联通;所述铺叠阶段操作工艺是指:先将一号热熔纤维网(A3)在左右内腔(23)内沿左右方向往返铺叠,并沿前后方向朝一号热熔纤维网(A3)中插入多根前后热熔长丝(A2),以得到左右铺叠体(A),该左右铺叠体(A)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左右子网层(A1),相邻的左右子网层(A1)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前后热熔长丝(A2);随着铺叠的进行,左右内腔(23)内的左右铺叠体(A)的厚度逐渐递增,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就将已得到的左右铺叠体(A)下放,下放的左右铺叠体(A)经左右出棉区(22)下落至传送带(1)上,同时,剩余的一号热熔纤维网(A3)则在左右内腔(23)内继续铺叠以获得新的左右铺叠体(A),直至新的左右铺叠体(A)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下放,……,依次循环;当被下放的左右铺叠体(A)经传送带(1)被输送至前后内腔(33)的正下方时,其正上方会下落一个前后铺叠体(B)以与左右铺叠体(A)上下叠加,从而获得交错铺叠体(C);所述前后铺叠体(B)的制作方式为:先将二号热熔纤维网(B3)在前后内腔(33)内沿前后方向往返铺叠,并沿左右方向朝二号热熔纤维网(B3)中插入多根左右热熔长丝(B2),以得到前后铺叠体(B),该前后铺叠体(B)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前后子网层(B1),相邻的前后子网层(B1)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左右热熔长丝(B2);随着铺叠的进行,前后内腔(33)内的前后铺叠体(B)的厚度逐渐递增,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先将已得到的前后铺叠体(B)与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B3)分割,再将前后铺叠体(B)下放,下放的前后铺叠体(B)经前后出棉区(32)下落,以与正好运行至前后内腔(33)正下方的左右铺叠体(A)相互叠加,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B3)则在前后内腔(33)内继续沿前后方向往返铺叠以获取新的前后铺叠体(B),直至新的前后铺叠体(B)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分割、下放,……,依次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出棉区(22)内设置有四个结构一致的限重出棉结构(4),单个限重出棉结构(4)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横限重管(41)、竖转动管(42),所述横限重管(41)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正出气口(43),横限重管(41)的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反出气口(44),横限重管(41)的正中部位与竖转动管(42)的内端垂直连接,竖转动管(42)的外端与转动轴承(45)相连接,横限重管(41)的内腔、正出气口(43)、反出气口(44)、竖转动管(42)的内腔都相互联通;四个限重出棉结构(4)的正出气口(43)都位于左右内腔(23)的正下方,且沿传送带(1)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个限重出棉结构(4)的正出气口(43)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左右内腔(23)的底面的长度;所述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就将已得到的左右铺叠体(A)下放,下放的左右铺叠体(A)经左右出棉区(22)下落至传送带(1)上,同时,剩余的一号热熔纤维网(A3)则在左右内腔(23)内继续铺叠以获得新的左右铺叠体(A),直至新的左右铺叠体(A)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下放,……,依次循环是指:四个限重出棉结构(4)的正出气口(43)向上喷气,以顶住左右内腔(23)内的左右铺叠体(A),使得左右铺叠体(A)与横限重管(41)不接触,随着铺叠的进行,左右铺叠体(A)的厚度逐渐递增,重量逐渐增大,左右铺叠体(A)与横限重管(41)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直至达到预设厚度时,左右铺叠体(A)与横限重管(41)相接触,并遮挡住正出气口(43),被接触的横限重管(41)受到左右铺叠体(A)的下压力,发生旋转,该旋转使得沿传送带(1)方向的两个横限重管(41)的正出气口(43)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扩大,当旋转90度时,实现左右铺叠体(A)的下放,继续旋转至180度时,反出气口(44)运行至左右内腔(23)内,并喷出气体以上顶新的前后铺叠体(B),以使新的前后铺叠体(B)与横限重管(41)不接触,直至新的前后铺叠体(B)达到预设厚度后,再接触、旋转,……,依次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内腔(3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34)、前后右腔板(35),前后左腔板(34)、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明赖梓龙徐巧梅顺齐姬巧玲肖人彬祖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