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594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1:23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包括传输单元及其上设置的铺叠单元,该铺叠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前后铺叠装置,所述左右铺叠装置包括上下相通的左右内腔、左右出棉区,所述前后铺叠装置包括上下相通的前后内腔、前后出棉区,左右出棉区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的左侧沿传输方向相互联通,左右铺叠装置、前后铺叠装置内各设置有铺叠体的自动下放结构。本设计不仅能够同时实现网网间、网丝间、丝丝间的交错布置,能丰富铺叠方向,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而且整体牢固性较强、操作简易、可调性较强。

Interleaved stacking system of honeycomb porous structure cotton and its using method

An interleaved laying system of honeycomb porous structure cotton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unit and a laying unit arranged on it. The laying unit comprises a left-right laying device arranged side by side and a front-back laying device. The left-right laying device comprises an upper-lower left inner chamber and a left-right cotton discharging area. The front-back laying device comprises an upper-lower left inner chamber and a left-right cotton discharging area. The front and rear inner chambers, the front and back cotton discharging areas, the right side of the left and right cotton discharging areas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front and back cotton discharging areas are interconnected along the transmission direction. The automatic lower structure of the stacking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left and right stacking devices and the front and back stacking devices. This design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staggered arrangement among nets, nets and silk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enrich the laying direction and form staggered multi-layer textile body. It also has strong overall firmness, simple operation and strong adju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网的铺叠装置,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具体适用于丰富铺叠方向,并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
技术介绍
目前,在纺织领域,将梳理成网的纤维网按要求铺垫为多层纺织体的加工方式被称之为铺网,主要由铺网机完成,现有的铺网机包括卧式铺网机与立式铺网机两种。卧式铺网机加工出的产品中的纤维呈水平方向排列,弹性较差,立式铺网机加工出的产品中的纤维呈垂直方向排列,弹性较强,但无论是卧式铺网机,还是立式铺网机,均只能对纤维网实现单一方向的铺叠,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而无法形成兼具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交错式的多层纺织体。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铺叠方向单一、无法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铺叠方向丰富、能形成交错式多层纺织体的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包括铺叠单元与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包括传送带与驱动辊,传送带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所述铺叠单元包括沿传送带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前后铺叠装置,所述左右铺叠装置包括左右导向部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所述前后铺叠装置包括前后导向部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所述左右导向部、前后导向部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内开设的左右内腔与左右出棉区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内开设的前后内腔与前后出棉区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的左侧沿传送带的方向相互联通。所述左右导向部包括相互平行的左右左腔板、左右右腔板及两者之间夹成的左右内腔;所述前后导向部包括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及两者之间夹成的前后内腔。所述左右出棉区内设置有四个结构一致的限重出棉结构,单个限重出棉结构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横限重管、竖转动管,所述横限重管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正出气口,横限重管的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反出气口,横限重管的正中部位与竖转动管的内端垂直连接,竖转动管的外端与转动轴承相连接,横限重管的内腔、正出气口、反出气口、竖转动管的内腔都相互联通;四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都位于左右内腔的正下方,且沿传送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左右内腔的底面的长度。所述横限重管的长度小于左右出棉区的高度;所述四个限重出棉结构分别位于正四边形的四个角,且四个限重出棉结构两两相互对称。所述正出气口、反出气口的形状为椭圆形、矩形、橄榄形或并排设置的多个圆形。所述前后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的内侧面分别与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内端固定连接,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均向前后内腔的中轴线的方向朝下延伸,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分别低于各自对应的内端,左限重回弹板的外端与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后内腔沿传送带方向的长度,左限重回弹板、前后左腔板之间以及右限重回弹板、前后右腔板之间均形成有一个板间夹角,该板间夹角为锐角。所述左限重回弹板的底面与左前弹簧、左后弹簧的一端相连接,左前弹簧、左后弹簧沿前后方向布置,左前弹簧、左后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前后左腔板相连接,所述右限重回弹板的底面与右前弹簧、右后弹簧的一端相连接,右前弹簧、右后弹簧沿前后方向布置,右前弹簧、右后弹簧的另一端均与前后右腔板相连接。一种上述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一号热熔纤维网在左右内腔内沿左右方向往返铺叠,并沿前后方向朝一号热熔纤维网中插入多根前后热熔长丝,以得到左右铺叠体,该左右铺叠体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左右子网层,相邻的左右子网层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前后热熔长丝;随着铺叠的进行,左右内腔内的左右铺叠体的厚度逐渐递增,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就将已得到的左右铺叠体下放,下放的左右铺叠体经左右出棉区下落至传送带上,同时,剩余的一号热熔纤维网则在左右内腔内继续铺叠以获得新的左右铺叠体,直至新的左右铺叠体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下放,……,依次循环;当被下放的左右铺叠体经传送带被输送至前后内腔的正下方时,其正上方会下落一个前后铺叠体以与左右铺叠体上下叠加,从而获得交错铺叠体;所述前后铺叠体的制作方式为:先将二号热熔纤维网在前后内腔内沿前后方向往返铺叠,并沿左右方向朝二号热熔纤维网中插入多根左右热熔长丝,以得到前后铺叠体,该前后铺叠体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前后子网层,相邻的前后子网层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左右热熔长丝;随着铺叠的进行,前后内腔内的前后铺叠体的厚度逐渐递增,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先将已得到的前后铺叠体与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分割,再将前后铺叠体下放,下放的前后铺叠体经前后出棉区下落,以与正好运行至前后内腔正下方的左右铺叠体相互叠加,剩余的二号热熔纤维网则在前后内腔内继续沿前后方向往返铺叠以获取新的前后铺叠体,直至新的前后铺叠体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分割、下放,……,依次循环。所述左右出棉区内设置有四个结构一致的限重出棉结构,单个限重出棉结构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横限重管、竖转动管,所述横限重管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正出气口,横限重管的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反出气口,横限重管的正中部位与竖转动管的内端垂直连接,竖转动管的外端与转动轴承相连接,横限重管的内腔、正出气口、反出气口、竖转动管的内腔都相互联通;四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都位于左右内腔的正下方,且沿传送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左右内腔的底面的长度;所述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就将已得到的左右铺叠体下放,下放的左右铺叠体经左右出棉区下落至传送带上,同时,剩余的一号热熔纤维网则在左右内腔内继续铺叠以获得新的左右铺叠体,直至新的左右铺叠体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下放,……,依次循环是指:四个限重出棉结构的正出气口向上喷气,以顶住左右内腔内的左右铺叠体,使得左右铺叠体与横限重管不接触,随着铺叠的进行,左右铺叠体的厚度逐渐递增,重量逐渐增大,左右铺叠体与横限重管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直至达到预设厚度时,左右铺叠体与横限重管相接触,并遮挡住正出气口,被接触的横限重管受到左右铺叠体的下压力,发生旋转,该旋转使得沿传送带方向的两个横限重管的正出气口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扩大,当旋转90度时,实现左右铺叠体的下放,继续旋转至180度时,反出气口运行至左右内腔内,并喷出气体以上顶新的前后铺叠体,以使新的前后铺叠体与横限重管不接触,直至新的前后铺叠体达到预设厚度后,再接触、旋转,……,依次循环。所述前后内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前后左腔板、前后右腔板的内侧面分别与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内端固定连接,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均向前后内腔的中轴线的方向朝下延伸,左限重回弹板、右限重回弹板的外端分别低于各自对应的内端,左限重回弹板的外端与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包括铺叠单元(D)与传输单元(E),所述传输单元(E)包括传送带(1)与驱动辊(11),传送带(1)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11)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1)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D),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叠单元(D)包括沿传送带(1)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2)、前后铺叠装置(3),所述左右铺叠装置(2)包括左右导向部(2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22),所述前后铺叠装置(3)包括前后导向部(3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32),所述左右导向部(21)、前后导向部(31)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21)内开设的左右内腔(23)与左右出棉区(22)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31)内开设的前后内腔(33)与前后出棉区(32)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22)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32)的左侧沿传送带(1)的方向相互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包括铺叠单元(D)与传输单元(E),所述传输单元(E)包括传送带(1)与驱动辊(11),传送带(1)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辊(11)的外侧围相连接,传送带(1)的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铺叠单元(D),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叠单元(D)包括沿传送带(1)并排设置的左右铺叠装置(2)、前后铺叠装置(3),所述左右铺叠装置(2)包括左右导向部(2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左右出棉区(22),所述前后铺叠装置(3)包括前后导向部(31)及其正下方设置的前后出棉区(32),所述左右导向部(21)、前后导向部(31)均为中空结构,左右导向部(21)内开设的左右内腔(23)与左右出棉区(22)上下联通,前后导向部(31)内开设的前后内腔(33)与前后出棉区(32)上下联通,左右出棉区(22)的右侧与前后出棉区(32)的左侧沿传送带(1)的方向相互联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导向部(21)包括相互平行的左右左腔板(24)、左右右腔板(25)及两者之间夹成的左右内腔(23);所述前后导向部(31)包括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34)、前后右腔板(35)及两者之间夹成的前后内腔(3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出棉区(22)内设置有四个结构一致的限重出棉结构(4),单个限重出棉结构(4)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横限重管(41)、竖转动管(42),所述横限重管(41)的一端的顶部开设有正出气口(43),横限重管(41)的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反出气口(44),横限重管(41)的正中部位与竖转动管(42)的内端垂直连接,竖转动管(42)的外端与转动轴承(45)相连接,横限重管(41)的内腔、正出气口(43)、反出气口(44)、竖转动管(42)的内腔都相互联通;四个限重出棉结构(4)的正出气口(43)都位于左右内腔(23)的正下方,且沿传送带(1)方向,位于同一水平线的两个限重出棉结构(4)的正出气口(43)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左右内腔(23)的底面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限重管(41)的长度小于左右出棉区(22)的高度;所述四个限重出棉结构(4)分别位于正四边形的四个角,且四个限重出棉结构(4)两两相互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出气口(43)、反出气口(44)的形状为椭圆形、矩形、橄榄形或并排设置的多个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内腔(3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平行的前后左腔板(34)、前后右腔板(35),前后左腔板(34)、前后右腔板(35)的内侧面分别与左限重回弹板(36)、右限重回弹板(37)的内端固定连接,左限重回弹板(36)、右限重回弹板(37)的外端均向前后内腔(33)的中轴线的方向朝下延伸,左限重回弹板(36)、右限重回弹板(37)的外端分别低于各自对应的内端,左限重回弹板(36)的外端与右限重回弹板(37)的外端之间的距离小于前后内腔(33)沿传送带(1)方向的长度,左限重回弹板(36)、前后左腔板(34)之间以及右限重回弹板(37)、前后右腔板(35)之间均形成有一个板间夹角(38),该板间夹角(38)为锐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限重回弹板(36)的底面与左前弹簧(361)、左后弹簧(362)的一端相连接,左前弹簧(361)、左后弹簧(362)沿前后方向布置,左前弹簧(361)、左后弹簧(362)的另一端均与前后左腔板(34)相连接,所述右限重回弹板(37)的底面与右前弹簧(371)、右后弹簧(372)的一端相连接,右前弹簧(371)、右后弹簧(372)沿前后方向布置,右前弹簧(371)、右后弹簧(372)的另一端均与前后右腔板(35)相连接。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多孔结构棉的交错式铺叠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一号热熔纤维网(A3)在左右内腔(23)内沿左右方向往返铺叠,并沿前后方向朝一号热熔纤维网(A3)中插入多根前后热熔长丝(A2),以得到左右铺叠体(A),该左右铺叠体(A)为多层结构,包括多个依次首尾相连的左右子网层(A1),相邻的左右子网层(A1)之间设置有多根并排布置的前后热熔长丝(A2);随着铺叠的进行,左右内腔(23)内的左右铺叠体(A)的厚度逐渐递增,当达到预设厚度时,就将已得到的左右铺叠体(A)下放,下放的左右铺叠体(A)经左右出棉区(22)下落至传送带(1)上,同时,剩余的一号热熔纤维网(A3)则在左右内腔(23)内继续铺叠以获得新的左右铺叠体(A),直至新的左右铺叠体(A)再次达到预设厚度时,然后下放,……,依次循环;当被下放的左右铺叠体(A)经传送带(1)被输送至前后内腔(33)的正下方时,其正上方会下落一个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明段耀帅卢宾宾徐巧梅顺齐姬巧玲肖人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