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能热泵的换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18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能热泵的换热结构,其结构包括电箱组件、蒸发器、压缩机、四通阀、气液分离器、经济器、电子膨胀阀、底盘组件、管式散热器、片式散热器和固定装置,通过将换热翅片和管式散热器管壁改为管壁上紧密排列的凸状半球形,并且通过在换热器两端设置了固定装置,通过轴承转动选择支撑角度,通过内螺纹杆转动通过螺纹延长丝杆,通过支座进行支撑,并且在轴承与连接管之间设置了减震垫和隔热层进行减震和隔热,达到了加大热交换片和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在和空气进行热交换时效率高,能减少散热和吸热时间,提高热泵的热效率,并且对散热器进行稳固支撑,避免对将散热效果低的散热器更换为新型散热器后固定不稳的有益效果。

A Heat Exchange Structure of Air Energy Heat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能热泵的换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能热泵的换热结构。
技术介绍
节能热水泵是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高效的热水器,它替代了老式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等热水设备,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后将水进行加热,现有的节能热泵热水器采用翅片和管式散热器由制冷工质将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后变成常温饱和气体,常温饱和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在板式换热器或金属套管式散热器中进行热量交换,将工质温度降低冷却成液体的同时将水进行加热形成热水供使用,这种热泵热水器由于打破了传统的热水设备靠燃烧消耗大量能源而只能吸收小部分热量,形成大量热量浪费的旧格局,并且具高效节能、耐用、安全、方便和环保的特点,因此成为目前备受推崇的新型热水器产品,但是这种套管式散热器的效率还不够高,吸热和放热时间还不够短,空气能热泵的套管体积一般都很大,体积过大影响空气能热泵的安装和使用条件,并且对管式散热器和片式散热器的固定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空气能热泵的换热结构,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还不够高,吸热和放热时间还不够短,空气能热泵的套管体积一般都很大,体积过大影响空气能热泵的安装和使用条件,并且对管式散热器和片式散热器的固定效果差的问题,达到了加大热交换片和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在和空气进行热交换时效率高,能减少散热和吸热时间,提高热泵的热效率,并且对散热器进行稳固支撑,避免对将散热效果低的散热器更换为新型散热器后固定不稳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空气能热泵的换热结构:包括电箱组件、蒸发器、压缩机、四通阀、气液分离器、经济器、电子膨胀阀、底盘组件、接水盘、冷凝器组件、风机、导风板、连接管、管式散热器、片式散热器和固定装置,所述电箱组件底端通过螺栓与底盘组件进行锁紧固定,所述蒸发器底端与底盘组件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压缩机底端通过螺栓与底盘组件顶端进行锁紧固定,所述四通阀呈十字状,并且左右两端通过导管分别与压缩机、气液分离器进行插接,所述气液分离器底端与底盘组件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经济器呈管状,并且左右两端分别与电子膨胀阀和接水盘进行插接,所述冷凝器组件底端与底盘组件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底盘组件顶端左右两侧均与导风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导风板内中部设置有排气口,并且与风机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管式散热器和片式散热器均呈L形状,并且两端均与连接管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管式散热器左端均通过连接管与气液分离器进行插接,底端通过连接管与四通阀进行插接,所述连接管外侧与固定装置进行套接,所述固定装置由外壳、第一轴承、减震垫、隔热层、橡胶垫、支杆、第二轴承、内螺纹杆、丝杆、支座和第二橡胶垫组成,所述外壳内侧与第一轴承进行套接,所述第一轴承内侧与减震垫进行套接,所述减震垫内侧与隔热层进行粘接,所述隔热层内侧与橡胶垫进行粘接,所述外壳左右两侧均与支杆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杆内部右侧与第二轴承进行插接,所述第二轴承内部圆心处与内螺纹杆进行插接,所述内螺纹杆内部右侧与丝杆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丝杆右侧与支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座外侧中部与第二橡胶垫进行粘接,所述蒸发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经济器、电子膨胀阀、冷凝器组件、风机分别与电箱组件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管式散热器水平横排列,两端嵌入在设备两侧的设备外壳中,管式散热器从翅片中穿过,与片式散热器垂直90°,翅片竖立排列。进一步的,所述片式散热器的表面外结构为一面凸状半球形紧密排列,另一面为凹状半球紧密排列,管式散热器外壁为外凸半球形管壁,内壁为内凹半球形管壁。进一步的,所述管式散热器和片式散热器是紧密连接的,中间无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管式散热器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气液分离器和四通阀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橡胶垫的厚度为一厘米,并且底端设置有防滑纹路。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杆和丝杆的长度均为十厘米。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的材质均为顺丁橡胶。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层的材质为隔热棉,隔热效果好。(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还不够高,吸热和放热时间还不够短,空气能热泵的套管体积一般都很大,体积过大影响空气能热泵的安装和使用条件,并且对管式散热器和片式散热器的固定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将换热翅片和管式散热器管壁改为管壁上紧密排列的凸状半球形,并且通过在换热器两端设置了固定装置,通过轴承转动选择支撑角度,通过内螺纹杆转动通过螺纹延长丝杆,通过支座进行支撑,并且在轴承与连接管之间设置了减震垫和隔热层进行减震和隔热,达到了加大热交换片和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在和空气进行热交换时效率高,能减少散热和吸热时间,提高热泵的热效率,并且对散热器进行稳固支撑,避免对将散热效果低的散热器更换为新型散热器后固定不稳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凸状半球形管式散热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电箱组件-1、蒸发器-2、压缩机-3、四通阀-4、气液分离器-5、经济器-6、电子膨胀阀-7、底盘组件-8、接水盘-9、冷凝器组件-10、风机-11、导风板-12、管式散热器-13、片式散热器-14、连接管-15、固定装置-16、外壳-1601、第一轴承-1602、减震垫-1603、隔热层-1604、橡胶垫-1605、支杆-1606、第二轴承-1607、内螺纹杆-1608、丝杆-1609、支座-1610、第二橡胶垫-161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管式散热器13、片式散热器14、连接管15、固定装置16、外壳1601、第一轴承1602、减震垫1603、隔热层1604、橡胶垫1605、支杆1606、第二轴承1607、内螺纹杆1608、丝杆1609和支座1610第二橡胶垫1611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电箱组件1、蒸发器2、压缩机3、四通阀4、气液分离器5、经济器6、电子膨胀阀7、底盘组件8、接水盘9、冷凝器组件10、风机11和导风板12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能热泵的换热结构:包括电箱组件1、蒸发器2、压缩机3、四通阀4、气液分离器5、经济器6、电子膨胀阀7、底盘组件8、接水盘9、冷凝器组件10、风机11、导风板12、连接管15、管式散热器13、片式散热器14和固定装置16,电箱组件1底端通过螺栓与底盘组件8进行锁紧固定,蒸发器2底端与底盘组件8进行螺栓连接,压缩机3底端通过螺栓与底盘组件8顶端进行锁紧固定,四通阀4呈十字状,并且左右两端通过导管分别与压缩机3、气液分离器5进行插接,气液分离器5底端与底盘组件8进行螺栓连接,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能热泵的换热结构,包括电箱组件(1)、蒸发器(2)、压缩机(3)、四通阀(4)、气液分离器(5)、经济器(6)、电子膨胀阀(7)、底盘组件(8)、接水盘(9)、冷凝器组件(10)、风机(11)、导风板(12)、连接管(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式散热器(13)、片式散热器(14)和固定装置(16),所述电箱组件(1)底端通过螺栓与底盘组件(8)进行锁紧固定,所述蒸发器(2)底端与底盘组件(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压缩机(3)底端通过螺栓与底盘组件(8)顶端进行锁紧固定,所述四通阀(4)呈十字状,并且左右两端通过导管分别与压缩机(3)、气液分离器(5)进行插接,所述气液分离器(5)底端与底盘组件(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经济器(6)呈管状,并且左右两端分别与电子膨胀阀(7)和接水盘(9)进行插接,所述冷凝器组件(10)底端与底盘组件(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底盘组件(8)顶端左右两侧均与导风板(1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导风板(12)内中部设置有排气口,并且与风机(11)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管式散热器(13)和片式散热器(14)均呈L形状,并且两端均与连接管(15)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管式散热器(13)左端均通过连接管(15)与气液分离器(5)进行插接,底端通过连接管(15)与四通阀(4)进行插接,所述连接管(15)外侧与固定装置(16)进行套接,所述固定装置(16)由外壳(1601)、第一轴承(1602)、减震垫(1603)、隔热层(1604)、橡胶垫(1605)、支杆(1606)、第二轴承(1607)、内螺纹杆(1608)、丝杆(1609)、支座(1610)和第二橡胶垫(1611)组成,所述外壳(1601)内侧与第一轴承(1602)进行套接,所述第一轴承(1602)内侧与减震垫(1603)进行套接,所述减震垫(1603)内侧与隔热层(1604)进行粘接,所述隔热层(1604)内侧与橡胶垫(1605)进行粘接,所述外壳(1601)左右两侧均与支杆(160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杆(1606)内部右侧与第二轴承(1607)进行插接,所述第二轴承(1607)内部圆心处与内螺纹杆(1608)进行插接,所述内螺纹杆(1608)内部右侧与丝杆(1609)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丝杆(1609)右侧与支座(1610)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座(1610)外侧中部与第二橡胶垫(1611)进行粘接,所述蒸发器(2)、压缩机(3)、气液分离器(5)、经济器(6)、电子膨胀阀(7)、冷凝器组件(10)、风机(11)分别与电箱组件(1)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能热泵的换热结构,包括电箱组件(1)、蒸发器(2)、压缩机(3)、四通阀(4)、气液分离器(5)、经济器(6)、电子膨胀阀(7)、底盘组件(8)、接水盘(9)、冷凝器组件(10)、风机(11)、导风板(12)、连接管(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式散热器(13)、片式散热器(14)和固定装置(16),所述电箱组件(1)底端通过螺栓与底盘组件(8)进行锁紧固定,所述蒸发器(2)底端与底盘组件(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压缩机(3)底端通过螺栓与底盘组件(8)顶端进行锁紧固定,所述四通阀(4)呈十字状,并且左右两端通过导管分别与压缩机(3)、气液分离器(5)进行插接,所述气液分离器(5)底端与底盘组件(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经济器(6)呈管状,并且左右两端分别与电子膨胀阀(7)和接水盘(9)进行插接,所述冷凝器组件(10)底端与底盘组件(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底盘组件(8)顶端左右两侧均与导风板(12)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导风板(12)内中部设置有排气口,并且与风机(11)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管式散热器(13)和片式散热器(14)均呈L形状,并且两端均与连接管(15)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管式散热器(13)左端均通过连接管(15)与气液分离器(5)进行插接,底端通过连接管(15)与四通阀(4)进行插接,所述连接管(15)外侧与固定装置(16)进行套接,所述固定装置(16)由外壳(1601)、第一轴承(1602)、减震垫(1603)、隔热层(1604)、橡胶垫(1605)、支杆(1606)、第二轴承(1607)、内螺纹杆(1608)、丝杆(1609)、支座(1610)和第二橡胶垫(1611)组成,所述外壳(1601)内侧与第一轴承(1602)进行套接,所述第一轴承(1602)内侧与减震垫(1603)进行套接,所述减震垫(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章杰周国鹏张明周智侯鹏刘晨夏鑫金鹏顿中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