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394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外壳体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槽;内壳体设置有涡轮风扇;涡轮风扇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导电片的一侧设置有放静电接地夹,导电片的一端延伸至放静电接地夹的内部;放静电接地夹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外壳体的外侧;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外壳体减震座,若干所述外壳体减震座关于所述外壳体的垂直中心线对称;内壳体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内壳体减震座,若干内壳体减震座关于所述内壳体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接地防止静电,延长产品的寿命。

A High Performance Hybrid Load Device Based on Intelligent Data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负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
技术介绍
数据库在使用时本身会出现负载过载的现象,而负载装置是实现数据库内部数据空间替换的装置,通过将存储较多的数据集与存储较少的数据集之间相替换从而达到负载平衡的作用,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存储。但负载装置本身为一种电子设备,而对于电子设备来时静电的危害不由分说,首先静电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影响产品的功能与寿命。其次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的绝缘或导体,使元件不能工作。最后因瞬间的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元件受伤,仍能工作,寿命受损,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静电影响装置的功能与寿命的问题。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的垂直中心线与所述外壳体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外壳体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槽;所述内壳体设置有涡轮风扇;所述涡轮风扇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一侧设置有放静电接地夹,所述导电片的一端延伸至放静电接地夹的内部;所述放静电接地夹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外壳体的外侧;所述外壳体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外壳体减震座,若干所述外壳体减震座关于所述外壳体的垂直中心线对称;所述内壳体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内壳体减震座,若干所述内壳体减震座关于所述内壳体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本实用西新型所述涡轮风扇包括风扇壳体、涡轮保护壳、涡轮、涡轮转轴导流板和进风槽;所述涡轮位于所述风扇壳体的内部,所述涡轮位于所述出风槽的上方,所述涡轮保护壳位于所述涡轮的外侧,所述涡轮保护壳与所述风扇壳体为一体结构。本技术所述内壳体减震座上安装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与所述内壳体减震座为一体结构;所述外壳体减震座上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限位套的内部。本技术所述限位柱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套和限位柱的外侧设置有弹簧。本技术所述涡轮转轴位于涡轮的中间位置处,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风扇壳体的内壁,所述进风槽位于所述风扇壳体的一端。本技术所述外壳体减震座与所述外壳体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减震座与所述内壳体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益效果:相比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导电片和放静电接地夹导出装置上静电,通常与接地桩或接地网连接,夹体通过强力弹簧牢牢的夹在物体上,并通过尖锐的破漆顶针透过物体表层的油漆、污渍等绝缘层,使得物体上积聚的静电能够导走,消除潜在的静电危害。通常和静电导线搭配使用,通过它的设置让装置可以有效接地,防止静电影响产品的功能与寿命,有效的保护了装置;(2)通过设置涡轮风扇吸取装置内产生的给装置提供了有效的散热,同时可以将装置的沉积的灰尘吸出,在降温的同时可以提高装置内的清洁度,防止灰尘染指在电子元件上;(3)通过设置限位套、限位柱和弹簧有效的对内壳体进行了减震,起到了保护装置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涡轮风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与内壳之间限位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出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2,且内壳体2的垂直中心线与外壳体1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外壳体1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槽3,出风槽3为热风流出的通道,内壳体2的下方设置有涡轮风扇4,涡轮风扇4用于给装置进行降温,涡轮风扇4与外壳体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涡轮风扇4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5,导电片5用于将装置内的静电引导出来,且导电片5与内壳体2之间固定连接,导电片5的一侧设置有放静电接地夹6,导电片5的一端延伸至放静电接地夹6的内部,放静电接地夹6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侧,放静电接地夹6用于将导电片5引导出的静电引导接地,从而保护装置。如图2所示,涡轮风扇4由风扇壳体7、涡轮保护壳8、涡轮9涡轮转轴10、导流板11和进风槽12组成。涡轮9位于风扇壳体7的内部,且涡轮9位于出风槽3的上方,涡轮保护壳8位于涡轮9的外侧,且涡轮保护壳8与风扇壳体7为一体结构,涡轮转轴10位于涡轮9的中间位置处,导流板11位于风扇壳体7的内壁,通过导流板11的设置有效的对进入的空气进行引导,进风槽12位于风扇壳体7的一端,通过进风槽12的设置让涡轮风扇4可以吸取装置内的热空气,通过涡轮风扇4实现了对装置的快速降温和除灰。如图3所示,外壳体1的内壁安装有外壳体减震座13,外壳体减震座13设置有四个外壳体减震座13,四个外壳体减震座13之间关于外壳体1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四个外壳体减震座13的设置使得内壳体2的减震和固定更加稳定;与外壳体减震座13项对应地,内壳体2的外侧设置有内壳体减震座14,内壳体减震座14设置有四个,且内壳体减震座14之间关于内壳体2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内壳体减震座14上安装有限位套15,限位套15与内壳体减震座14为一体结构,限位套15用于对限位柱16进行限位,外壳体减震座13上安装有限位柱16,限位柱16的一端延伸至限位套15的内部,限位柱16的设置让内壳体2有上下摆动的空间。限位柱16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凸块17,限位凸块17的设置有效的防止了限位柱16的脱落,限位套15和限位柱16的外侧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给内壳体2提供了减震。外壳体减震座13与外壳体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内壳体减震座14与内壳体2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螺钉连接便于外壳体减震座13与外壳体1和内壳体减震座14与内壳体2之间的安装拆缷,减少安装强度,也减少安装工技术含量。本技术装置的工作原理:安装装置,通过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弹簧18,有效地抵消了安装时产生的振动,装置固定好,在将放静电接地夹6的星爪端贴在接地的木质装置上或是贴在地面上,通过接地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装置运行时产生的静电直接传到给地面,保护装置,使用时装置时,涡轮风扇4同时启动,通过涡轮9的转动,产生吸力,将装置内的热空气从进风槽12吸入,再通过导流板11的引导顺着涡轮9的推动,从出风槽3流出,有效的降低了装置运行时温度的同时,也可以吸取装置内的灰尘,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的垂直中心线与所述外壳体(1)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外壳体(1)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槽(3);所述内壳体(2)设置有涡轮风扇(4);所述涡轮风扇(4)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5);所述导电片(5)的一侧设置有放静电接地夹(6),所述导电片(5)的一端延伸至放静电接地夹(6)的内部;所述放静电接地夹(6)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外壳体减震座(13),若干所述外壳体减震座(13)关于所述外壳体(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所述内壳体(2)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内壳体减震座(14),若干所述内壳体减震座(14)关于所述内壳体(2)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包括外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的垂直中心线与所述外壳体(1)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所述外壳体(1)下端的一侧设置有出风槽(3);所述内壳体(2)设置有涡轮风扇(4);所述涡轮风扇(4)的一侧设置有导电片(5);所述导电片(5)的一侧设置有放静电接地夹(6),所述导电片(5)的一端延伸至放静电接地夹(6)的内部;所述放静电接地夹(6)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外壳体(1)的外侧;所述外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外壳体减震座(13),若干所述外壳体减震座(13)关于所述外壳体(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所述内壳体(2)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内壳体减震座(14),若干所述内壳体减震座(14)关于所述内壳体(2)的垂直中心线相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数据库的高性能混合负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风扇(4)包括风扇壳体(7)、涡轮保护壳(8)、涡轮(9)、涡轮转轴(10)、导流板(11)和进风槽(12);所述涡轮(9)位于所述风扇壳体(7)的内部,所述涡轮(9)位于所述出风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雨倩朱广新胡俊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