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45835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该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及连接机构,该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容置槽,该第二基座具有第二容置槽,该连接机构分别与该第一基座和该第二基座可转动地相连,以使该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可切换。其中在展开状态,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相邻且共面,第一容置槽邻近第二容置槽;在所述折叠状态,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叠置,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对,且连接机构容纳于所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连接组件取代目前移动终端的转轴,当移动终端在折叠状态下,连接组件能隐藏于移动终端内,不会影响使用者的握持手感,也不会破坏移动终端的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轴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折叠式移动终端通常包括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及连接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的转轴,当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在折叠状态时,转轴外露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外侧表面上,换句话说,转轴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凸出,如此影响使用者的握持手感,同时破坏折叠式移动终端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及移动终端,解决目前折叠式移动终端因转轴外露而影响使用者的握持手感,同时破坏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外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一基座,该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基座,该第二基座具有第二容置槽;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分别与该第一基座和该第二基座可转动地相连,以使该第一基座和该第二基座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可切换;其中,在该展开状态,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相邻且共面,该第一容置槽邻近该第二容置槽;在该折叠状态,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二基座叠置,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相对,且该连接机构容纳于该第一容置槽和该第二容置槽内。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第一显示组件;第二显示组件;以及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连接该第一显示组件和该第二显示组件,该连接组件为第一方面的连接组件,其中,该第一基座连接于该第一显示组件,该第二基座连接于该第二显示组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组件取代目前折叠式移动终端的转轴,当移动终端在折叠状态下,连接组件能隐藏于移动终端内,不会影响使用者的握持手感,也不会破坏移动终端的外观。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示意图;图4至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使用状态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及图2,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组件1包括连接机构10、第一基座11及第二基座12,第一基座11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基座12具有第二容置槽,连接机构10与第一基座11及第二基座12可转动地相连,以使第一基座11和第二基座12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可切换。其中,在展开状态,第一基座11与第二基座12相邻且共面,第一容置槽邻近第二容置槽;在折叠状态,第一基座11与第二基座12叠置,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相对,且连接机构10容纳于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内。请一并参阅图3,其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连接机构10包括第一连接件101、第二连接件102、第一转接件103及第二转接件104,第一连接件10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基座11,第一连接件101位于第一容置槽内。第二连接件10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基座12,第二连接件102位于第二容置槽内。第一转接件103设在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之间,第一转接件103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01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转接件104设在第一转接件103和第二连接件102之间,第二转接件104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02可转动相连,第二转接件104的第二端与第一基座11可转动地相连。其中第一连接件10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基座11,其主要第一连接件101具第一枢转轴1010,第一枢转轴101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基座11;同理,第二连接件10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基座12,其主要第二连接件102具第二枢转轴1020,第二枢转轴102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基座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件103形成为第一叶片1031,第一叶片103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01可转动地相连,第一叶片1031的第二端与第二基座12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转接件104形成为第二叶片1041,第二叶片104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02可转动地相连,第二叶片1041的第二端与第一基座11可转动地相连,第一叶片1031与第二叶片1041平行设置,第一叶片1031的中部与第二叶片1041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接件103具有间隔设置且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一叶片1031,第二转接件104具有间隔设置且彼此平行的多个第二叶片1041,相邻的两个第一叶片1031之间设有第二叶片1041,相邻的两个第二叶片1041之间设有第一叶片1031,第一叶片1031与第二叶片1041一一交替设置。当然也可以使多个第一叶片1031与多个第二叶片1041非一一交替设置,可以相邻的两个第一叶片1031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叶片1041,相邻的两个第二叶片1041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叶片1031。当然也可以第一转接件103具有多个第一叶片1031,第二转接件104具有单一个第二叶片1041,第二叶片1041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叶片1031之间;或者第二转接件104具有多个第二叶片1041,第一转接件103具有单一个第一叶片1031,第一叶片1031设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叶片1041之间。第一叶片1031朝向第二叶片1041的表面与第二叶片1041朝向第一叶片1031的表面紧贴,当第一叶片1031相对于第二叶片1041转动时,第一叶片1031与第二叶片1041之间产生阻尼力,如此第一叶片1031与第二叶片1041之间达到阻尼连接。换句话说,第一转接件103相对于第二转接件104转动时,通过第一叶片1031与第二叶片1041之间的阻尼力控制第一转接件103相对于第二转接件104转动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叶片1031与第二叶片1041的结构相同,下述仅以第一叶片1031进行说明,第一叶片1031包括主体部10311、第一转接翼10312及第二转接翼10313,主体部10311从第一基座11到第二基座12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叶片1041可转动地相连。第一转接翼10312连接于主体部10311的轴向一端,并从主体部10311的一侧朝向远离主体部10311的方向延伸。第一转接翼10312与第一连接件101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转接翼10313连接于主体部10311的轴向另一端,第二转接翼10313从主体部10311的一侧朝向远离主体部10311的方向延伸,第二转接翼10313与第二基座12可转动地相连。主体部10311、第一转接翼10312及第二转接翼10313共面。第一转接翼10312及第二转接翼10313平行,第一转接翼10312及第二转接翼10313分别与主体部10311正交。第二叶片1041的主体部10411与第一叶片1031可转动地相连,第二叶片1041的第一转接翼10412与第二连接件102可转动地相连,第二叶片1041的第二转接翼10413与第一基座11可转动地相连。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二容置槽;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可转动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可切换;其中,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相邻且共面,所述第一容置槽邻近所述第二容置槽;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叠置,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对,且所述连接机构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二容置槽;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可转动地相连,以使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可切换;其中,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相邻且共面,所述第一容置槽邻近所述第二容置槽;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叠置,所述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相对,且所述连接机构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基座,且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一转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转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座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转接件设在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转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转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基座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一转接件可转动地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形成为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座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转接件形成为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基座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叶片的中部和所述第二叶片的中部可转动地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阻尼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从所述第一基座到所述第二基座的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二叶片可转动地相连;第一转接翼,所述第一转接翼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一端,且所述第一转接翼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接翼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转接翼,所述第二转接翼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转接翼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朝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转接翼与所述第二基座可转动地相连;其中,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转接翼和所述第二转接翼共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沿从所述第二基座到所述第一基座的方向延伸,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叶片可转动地相连;第一转接翼,所述第一转接翼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一端,且所述第一转接翼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转接翼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转接翼,所述第二转接翼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轴向另一端,且所述第二转接翼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一侧朝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转接翼与所述第一基座可转动地相连;其中,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一转接翼和所述第二转接翼共面。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翼与所述第二转接翼平行,且所述第一转接翼和所述第二转接翼分别与所述主体部正交。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为彼此平行的多个。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叶片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叶片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叶片。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叶片为彼此平行的多个。11.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东村罗政军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